红楼梦里古代四大美女投影十二金

看《红楼梦》很象猜谜,金陵十二钗正册一一对应哪些女子,副册、又副册又对应谁,而且常常有古代“四大美女”的投影,且来看看。一、金陵十二钗中的“四大美女”太虚幻境中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中载有金陵十二冠首、次之、又次之等女子画册,每一位女子皆有诗配画,很象谜面。古代“四大美女”向来是评鉴民间女子美貌的最高境界,但西施、貂蝉、杨玉环、王昭君”之所以入选“四大”,不仅仅因为美貌,更重要在于都是爱囯且甘于牺牲个人幸福甚至生命的女子。《红楼梦》取“十二钗”而非“十钗”、“四钗”,皆因“十二”有着非常重要和丰富的内涵,地支、生肖皆以十二为序作纪时、纪年,地支与天干配合纪日、纪年等。尽管“十二金钗”谜面伏笔扑朔迷离,但内容也很明确,按次序为黛玉、宝钗、元春、探春、湘云、妙玉、迎春、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而副册虽只有香菱、又副册只有晴雯与袭人诗画,悬念增强了趣味。故事情节里古代“四大美女”的投影也无处不在,黛玉、宝钗、湘云、探春当属“十二金钗”中的“四大美女”。二、“四大美女”投影之处黛玉的人物肖像很朦胧,五官中只呈现“罥烟眉”、“含情目”的描述,到底长什么样子呢?就有了西施的投影——“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貌比西施还要美。“晴为黛影”,通过晴雯,又强化了黛玉的形象美。王夫人也认为晴雯象黛玉,说“眉眼有些象你林妹妹的”、“好个美人儿,真象个病西施了!”尽管为反语,但黛玉、晴雯确实长得美不假,而且只能和西施相提并论。大观园十二优伶之首龄官,长得也象黛玉,“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先后得到元春、贾母、凤姐奖赏,除了演技,与长相不无关系。不仅以人物互相影射,还以景物来衬托。第26回黛玉往怡红院吃了晴雯因气宝钗夜访的“闭门羹”,后又见宝玉送宝钗出门笑语盈盈,不觉于墙角边呜咽起来,“原来这黛玉秉绝代之姿容,具稀世之俊美”,连附近柳枝花朵上宿鸟栖鸦都不忍再听飞走避开了。此处“落花飞鸟”与古代“四大美女”“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比喻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宝钗长相五官描述非常形象:“脸若银盆”,脸型呈椭圆丰润形、肤色白皙;“眼同水杏”,一双水汪汪杏眼、妩媚动人;“唇不点而含丹”,血气充盈的自然色红唇、素颜朝天也是美,“眉不画而横翠”——墨翠的一字眉,温和亲切感满满。宝钗体态比较丰腴,端午节宝玉见到她便奉承:“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也富胎些。”宝钗到贾府暂住本为入宫待选,众人以杨玉环媲美她,本是对她的祝福和认可,宝玉也如是。谁知无意戳中了痛点,宝钗登时红了脸,好不容易压住怒气才冷笑怼了句:“我倒象杨妃,只是没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做得杨国忠的!”已经拜选了,又不能公开,本来天生丽质难自弃,不知道是太胖了还是被薛蟠葫芦案连累,实在气,宝钗鲜有失态地借机骂了小丫鬟一顿才解恨。以杨贵妃的囯色天资和“富态”投影于宝钗很明显,贾府上下已然“众口一词”认可,宝钗占花帖为牡丹,也更具说服力了。探春美人肖像也很清晰,“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儿,俊眼修眉”,“探春远嫁”与“昭君出塞”,最大特点就是背井离乡、孤身远嫁,并且拥有共同的主题——爱国爱家、甘于奉献。至于湘云,最美的造型乃醉卧芍药裀,她占花帖为海棠花,海棠有“睡美人”之誉。如果将“睡美人”与貂婵形成影射关系似乎有点牵强,但是秦可卿卧房中的唐伯虎《海棠春睡图》却起到了移形换影的作用。《海棠春睡图》主角本为杨贵妃,此处投影秦可卿与贾珍贾蓉父子的暧昧关系。貂蝉结局其中有一说法,因倾慕关羽又自觉不配便于房中悬梁自尽,与秦可卿结局相似,故此“睡美人”非彼“睡美人”,其投影换影有着隐约的牵连。三、才女咏叹美人诗“四大美人”的投影有何意义?仅仅美貌吗?林黛玉和薛宝琴皆有诗作,古代“四大美人”也是其中重要内容,影射作用亦是对应的,体现对女子命运的思考。宝琴自幼随商贾父亲走遍“四山五岳”见识广博,她游览名胜古迹作了十首怀古诗,其中两首就涉及“四大美女”中的王昭君、杨玉环。《青冢怀古》中“汉家制度诚堪笑,栎应惭万古羞”诗句,薛小妹以昭君出塞典故讽朝政以牺牲汉女,并嫁单于祖孙三代的耻辱。《马嵬怀古》中“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裳尚有香”诗句,薛小妹以杨贵妃于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典故,感叹杨贵妃“万千宠爱集一身”,最终迫于政局被皇帝赐死,人已尽、衣香仍在。黛玉“五美吟”,为咏西施、虞姬、明妃、绿珠、红拂五首,寄托了她的精神归宿。《咏西施》中“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诗句,黛玉抓住西施为复仇于吴宫回忆东施效颦的瞬间,认为比起政治纷争,村女年老了还可以在溪水边浣纱。《明妃》中“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诗句,咏昭君之绝色惊艳,而君王却将权力交给画工,与美人失之交臂,感叹古往今来,美女命运都受制于他人。在精神层面,黛玉和宝琴都具有追求自由幸福的理想,她们对于女子命运的思考,表达了对古代“四大美女”人格魅力的赞赏,以及对她们悲剧命运的同情与抗争,寄托了作为才女的精神归宿。“金陵十二钗”中“四大美人”的投影,突破了大观园的时空,可悲的是,美人都殊途同归,可幸的是,理想追求长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82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