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名多半采用谐音,蒋玉菡的名字

该怎么解读《红楼梦》呢?它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是封建社会横空出世的一朵瑰宝,是给后世之人警醒的寓言。

有人说,读完《红楼梦》,其他的书都黯然失色了。当然,曹公在红楼里,他写爱情,写人情世故,写治家方略,一本书包罗万象,道尽世态炎凉。

《红楼梦》里的每个人,每个字都是有灵魂的。曹公妙笔生花,善用谐音,短短的姓名就道出一个人从生来到死去所有的含义。

书中人物名字的由来就是他一生命运的暗喻,好比贾宝玉那一场梦游太虚幻境里对十二金钗的判词。

就连《红楼梦》这个书名都带着很深的含义。而书中都有哪些隐藏的谐音名呢?又为什么说蒋玉菡的名字隐藏的最深呢?

01“红楼”来源

古时富家女子居住之地,称为“红楼”,居住在此的人看似风光无限,无上享受,殊不知,这是命运对他们早已编织好的一场梦。

书中大量的诗词曲赋,乃至于整个场景,气氛的描写,无一不透漏着这场盛大筵席所涵括的诗意及人生哲理。

十几岁时读红楼梦,当时浅薄的以为是讲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读不懂的同时还纳闷为何故事的开篇是贾雨村和甄士隐二人。

满纸荒唐语,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作者告诉我们,真正的思想隐藏起来了,他要用只露于表面的假语来杜撰一段故事。

红楼带给我们无穷的意境,回味之后却又百味杂陈,一百多章写尽四大家族荣辱兴衰,道尽无数人悲惨,荒唐可笑的一生。

02书中窥见众生相

书里的主角贾宝玉,原是女娲在大荒山补天时所剩下的一块石头。作者诗曰“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假宝玉,真顽石。

出身于大荒山就意味着红尘终究不属于他。大荒山为这本书填上了神话色彩。红楼发生的所有事不过是这块石头去往凡间体验的一番经历。

贾宝玉出身贾家,家人冠以“贾”,便是同“假”字做同样解释。贾政(假正),贾赦(假设),贾瑞(假瑞)等。

贾宝玉的几个姊妹,元春,迎春,探春,惜春。他们的结局写在各自的丫鬟身上,抱琴(暴寝),司棋(死棋),侍书(事疏)入画(入化)。

贾家风光多年,终究黄粱梦醒。作者用几个谐音人名就将她们的一生描写得淋漓尽致了。

红楼里除了贾宝玉,林黛玉之外最著名的人物,王熙凤,谐音作“枉是凤”,她性格,为人处世简直厉害到极点,但最终也是惨淡收场。又比如“秦”通“情”,秦可卿,秦钟等都是痴情人。

曹公写小人也是直截了当,贾云的舅父卜世仁,一看他的名字就知道他在书中是个冷漠至极,不配为人的做派。

不光名字,连人物的外号都一针见血地点透了每个人的性格。迎春又叫二木头,一看就是木讷的性格。暴炭是晴雯的绰号,他的脾气一点就着,可不就像烧红的炭火嘛。

作者处处以谐音标注着他们每个人的出身,姓名,以及结局。而作者的人生起伏,喜怒哀乐,似乎都宣泄在这本书里了。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红楼中大多数人结局都是不好的,但在高鹗续写的章回中有一人却给了她一个相对稳定的结局。她就是袭人。

贾宝玉身为少爷,侍奉他的丫鬟自然是不少的,花袭人在书中是个丰富又有趣的人物,有人喜又有人厌。也是一众人中结局相较好的。

最后的她嫁给了有钱的戏子蒋玉菡,蒋玉菡是谁?他是京城红人,伶界名角,同样也是个看似风光,却身不由己的人。

她的名字也作谐音(戏人),书中描写袭人和蒋玉菡的诗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暗示了她俩的缘分。

03鲜润如出水芙蓉,飘扬似临风玉树。

蒋玉菡是个厉害的角色,德艺双馨,才貌俱佳。书中写宝玉头一次见他,便觉得他妩媚温柔,心中十分留恋。二人由此成为朋友。

难以周全是人生,风花雪月是人生,闲云野鹤是人生,处境艰辛努力挣扎也是人生。透过名字就能看见现实中的灵魂。

在古代,社会等级是非常森严的,蒋玉菡虽是名角,却地位不高。贾府败落之后,阴差阳错,袭人嫁与他为妻。

蒋玉菡的名字也隐藏着最深的含义,玉菡,玉含,红楼中含玉而生的自然是主角贾宝玉了。

他的名字很明显了,他最后娶袭人入门,也是应了贾宝玉当初对袭人的承诺。蒋玉菡在某种意义上更像是宝玉出家后在俗世的念想。

“堪羡优伶有福”,优伶便是指蒋玉菡了,袭人最后和他生活,处境倒是不坏,二人对宝玉多有照顾,在宝玉出家之后,二人也暗中接济薛宝钗等人。

04感慨过往,竟是浮云梦一场。

读书时看到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相爱却不能相守的凄美爱情。长大些看红楼,看得却是悲欢离别,人生起伏。

或许再读,能体会到其他人所言的心酸,悲悯,警惕,热烈,执着。人之不易,从来不在书里,而在现世。

作者在书中埋下太多伏笔,他将四大家族的大门敞开,从此,院中的人活跃在我们眼前。我们以上帝视角看着他们所有人的生平往事。体会红楼梦的魅力。

隐晦难懂的家族纠葛,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贾宝玉的顽劣叛逆,林黛玉的弱不禁风,王熙凤的泼辣能干。但殊途同归,结局各有各的凄惨。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理,任何人对《红楼梦》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

曹公留下红楼,我们拜读之余,能体会其中意境之万一,就不算辜负了红楼。不必过分解读,将红楼与历史牵扯不清,它首先是一部恢弘的作品。值得我们一读再读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82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