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个人写死8个,曹雪芹到底安的什么心答

《红楼梦》又名《金陵十二钗》,说十二钗并不能定义只有这十二个人,它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曹雪芹明确写出来的就有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每册十二人,这就有三十六个人了。据研究,《红楼梦》的结尾是有一个清榜的,大约上榜人数有六十人,如果是这样,那么十二钗册籍就有五册了。总数是多少不重要,第五回贾宝玉游太虚他所翻开的册籍里,曹雪芹清楚给出判词了的,一共有十五个女性人物:正册十二人有林黛玉、薛宝钗、元迎叹惜四春、史湘云、妙玉、凤姐、巧姐、李纨和秦可卿;副册的香菱;又副册的晴雯和袭人。十五个芳华绝代的琼闺秀女,没有一个获得人生的圆满,甚至没有一个能实现安稳幸福的,一个个全是悲剧的结局,薄命过甚。细数,这十五人里,有八个都是青春夭逝了,包括林黛玉、元春、迎春、妙玉、凤姐、秦可卿、香菱和晴雯。就算是那些能活到中年老年的,不是贫窘交加,就是骨肉离散,不过苟活和残喘。曹雪芹到底安的什么心?他不是在悼红轩里呕心沥血就是为这些水做骨肉的女儿做传吗?他为什么要这么残忍,将她们个个写的没有好下场呢?稍微熟悉《红楼梦》的读者都知道,小说有一条主线,就是宝黛钗的情感纠葛,还有一个背景,就是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败落。这个败落、这个纠葛的大幕真正拉开时,是在第六回,作者写道:“按荣府中一宅人……并无个头绪可作纲领。正寻思从哪一件事自哪一个人写起方妙,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国府略有些瓜葛……因此便就此一家说来,倒还是头绪……”、所以,《红楼梦》前五回都是在做铺垫,尤其是第一回、第五回,一个是为整部作品定下了总基调,一个是为整部作品列出的总纲。红楼女儿们尤其是这明确了的十五个人物,她们是最优秀女子的代表,可是她们的命运无一例外,都是悲剧,不过轻重区别罢了。她们是怎样的人?经历了什么?曹雪芹为她们每一个人都写了小传——判词和红楼梦曲。十几个人虽各有人生轨迹,但是也有共同点,就是群芳共同酿成“群芳髓”“万艳同杯(悲)”“千红一窟(哭)”。下了这样的注脚,意思是有一双看不见的大手,掌控着这些女子的命运,令她们无论如何,不论是有才、有貌、有能,终究殊途同归,无人能逃得出定数。曹雪芹当然给出了答案。他在第一回开篇就讲了一个具有补天之才的补天顽石,却没有机会去补天。文人喜欢以石自喻,这是中国文人的文化传统,古人读书的目的就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补国家这个天,实现个人价值。现在锻炼了半天,一身的本事却没有机会,这对一个读书人的打击是巨大的。神话里的石头映射的就是现实中的曹雪芹,反应在作品人物里,第一个就是贾宝玉。贾宝玉是才华横溢的,那些靠学问做幕僚的清客们,被他一个小孩子做的诗题的联额秒成了渣就是例证。可是他不愿意去读正经书,考举人进士,走仕途经济之路。他为啥不去做官干一番事业呢?就是因为这是个朽糟烂透了的天,补不成也没法补,于是他索性转向内帷去怡红。《红楼梦》里也有和贾宝玉走相反路线的人,就是贾雨村,他按照一个读书人该走的路径去经学治国,结果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于是他换了一种补天的方式,就是攀附权贵,丢掉初心化身鬼蜮,也曾一度成功,不过最终还是失败了。清醒的贾宝玉和糊涂的贾雨村虽然走了不同的路,实际上最后结局也差不多,一个在现实中再也找不到坐标,选择遁世;一个挖空了心思,打尽了算盘,仍然枷锁上身。《红楼梦》是一场大梦,梦里的世外桃源就是大观园,也是曹雪芹或者说是贾宝玉的精神栖息之地,大观园里的女子都是美好的,是令人向往的生命状态。整个世界也就这一处干净的地方,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发出天问:何处有香丘?实在是没有香丘之地。原因曹雪芹在全书明确点出的有四处:第一处在第一回,即将要写甄家的小荣枯时,先来了一句:当日地陷东南。地已陷,离天塌也不远了;第二处是贾雨村出场,说他生于末世。贾雨村一介书生,十年苦读为的就是一朝金榜题名,曹雪芹说他别妄想了,这是个末世,没希望;第三处在第五回贾探春的判词里: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有才华有志向是吧,没用,因为是末世,没有给你机会的可能;第四处是王熙凤的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王熙凤杀伐决断,说普天下的人,我不笑话便罢了。曹雪芹评她:金紫千万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脂砚斋说她是女曹操。可又能怎么样呢?生不逢时,偏偏生在末世。甄家没有希望,尽管甄士隐是神仙一般的人品;贾雨村再怎么折腾都不行;探春、凤姐是两个都极为渴望能实现个人价值的人,可惜的是,她们命不济,都生在末世。末世,连神仙人品、家资丰厚的甄士隐最后也得完蛋,让贾雨村、探春、王熙凤这样的强人也一样的惨,更不用说那些循规蹈矩、不得腾挪的内帷女子了,况且,越优秀、越美好,这肮脏的末世会将其毁灭的更加彻底。这些人总归还是上流社会的人们,他们的痛苦大部分来自精神上的。在一个末世的世界里,那些最普通的人们将会遭受怎样的打击和苦难,可想而知,你看刘姥姥,如果不是王熙凤当初的那二十两银子,刘姥姥一家早就冻饿而死了,连基本生存物质也无法保障。从上到下都没有希望,这个旧世界就要灭亡了。这就是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总社会背景基调,这就是众红楼女儿悲剧的根源。说15人被写死8个,其实看看剩下没死的惨境,倒不如死了的干净。我是屏山,欢迎点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84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