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某位“大师”的普及,使得很多读者都认为贾府藏匿了一个公主,这位公主就是秦可卿。因为秦可卿的居室布置华丽,都是帝王家用到的物品,因为秦可卿的葬礼超级隆重,四王八公家中都来上祭。关于秦可卿其实不是公主的文章,网上也有很多,三顺不再加以分析。三顺要说的是,贾府确实藏匿了一位公主,但是这位公主并非秦可卿,而是妙玉。《红楼梦》又命“金陵十二钗”,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女子都是与贾家相关的——妙玉除外。妙玉以一个带发修行的小尼姑的出身,在书中出场也不甚多,却位列金陵十二钗之六,这本身就让人很费解。更让人费解的,是她客居贾府,却非常清高孤傲。贾府的最高领导贾母来栊翠庵,她也只是奉了一杯茶,就拉了钗黛去吃体己茶。贾母走的时候,她只是送出山门,转身就将门闭了,似乎根本就不把这位老封君放在眼里。吃体己茶的时候,给黛玉和宝钗的都是珍奇古玩,给宝玉的是自己寻常用的绿玉斗,贾宝玉笑道:她两个就用那样的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不是我说句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得出这么一个俗器呢。贾府是何等人家?位列八公,富贵逼人,但是妙玉却似乎比贾府更牛,自己一个寻常用的茶杯,贾府都找不出来。她还能是什么身份?我们只能暂时先推测她是皇家公主一级了。那么,在《红楼梦》的年代,是否有这么一位公主,和妙玉的身份贴合呢?翻遍明末史,我们发现还真是有这么一位,她就是崇祯的女儿长平公主。因为李自成率兵攻进北京,崇祯逼着后宫的后妃自缢后,又挥剑斩了女儿长平公主的一只胳膊,然后自己在煤山自缢。而妙玉又常常自称“畸人”,“畸”,有残缺、不完整的意思,这就对应了长平公主那只残缺的胳膊。妙玉投到贾府的原因,是因为“不合时宜,权势不容”,妙玉的父母已经过世,有什么“权势”会和一个小姑娘过不去呢?在清初以长平公主的故事为范本,编纂的传奇戏曲《帝女花》中,也提到长平公主出家之后,每每“为权势所不容。”李自成攻破北京,逼死崇祯,他自然不可能容得下大明的皇子、公主们。这应该也对应了妙玉为“权势不容”的真正原因。妙玉的判词中,有一句“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长平公主死后,在松江张宸为她写的诔文中有“金枝秀发,玉质含章”一句,也对应了妙玉判曲中的“金玉质”。而“金枝玉叶”也历来都是公主们的专用名词。比如迎春的判词只是“金闺花柳质”,惜春的判词是“绣户侯门女。”满清攻进北京之后,为了收买人心,下令优待大明后妃,长平公主被周皇后的父亲周奎收留在家。经历了国破家亡的长平公主,心神俱碎,万念俱灰。顺治二年,她上表请求出家。但是顺治不允,反而将她赐婚周世显。婚后一年,长平公主郁郁而终。妙玉判曲中的“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三顺认为,就对应了长平公主意欲摆脱世俗,却终未能成功的事实。《红楼梦》中的人命、地名都并非作者的随意之笔,而是有很深的暗喻。妙玉原来住在蟠香寺,“蟠”指蟠螭,是一种早期的龙,龙为皇家;“香”有香火、香烟的意思,“蟠香寺”毫无疑问,指的是有皇家香火的寺庙。从这一点,也可证明妙玉的公主身份。只不过,相比较长平公主,《红楼梦》的作者给了妙玉一段美好宁静的出家修行时光。所以,以公主原型的妙玉,才能在贾府如此的高傲,才能位列金陵十二钗之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8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