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流传版本很多,其中的回目也有区别。关于第三回,我手上三本红楼梦就有三个不同的标题,分别是: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托内兄如海见西宾,接外孙贾母惜孤女”
“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第二个版本的标题更中性一些,说清了主要内容,提现了贾母疼爱黛玉之情。
第一个版本中,“抛父”不知是出于什么考虑,说得好似黛玉撇下父亲到姥姥家过好日子似的,可能这里“抛”字也取中性意思,即“丢下”。不过是被动的“丢下”,毕竟黛玉当时只是个十岁左右的小姑娘。
第三个版本说得就比较直白,“收养”二字写出了黛玉的悲苦命运,虽然起初还有个父亲,可天各一方,也就只能心里惦记一下,有也好似无了,而后来也真正地变成孤零零的一个了。黛玉身世可怜至极。
三个回目之中,我倾向于第三个版本的标题,这很可能更接近作者的初衷。这个版本的标题是《脂砚斋评石头记》中的。当然,不是说因为有“脂砚斋”,所以取中这个标题,而是另有粗浅看法。
《红楼梦》中,众姊妹可谓是天真烂漫,在大观园作诗填词、谈天说地,别有一番闲情逸致,羡煞让人。可是这美好幻象却掩盖不了一个残酷的现实:
红楼女儿们几乎有一个共同的“心病”——缺父少母
迎春,贾赦的庶出女儿,母亲没了。
惜春,贾敬的女儿,母亲没了,父亲对她不管不顾,等于没有。
黛玉,无父无母。
宝钗,父亲没了。
湘云,无父无母。
宝琴,无父无母。
探春,倒是父母俱在,只是赵姨娘品行低下、上不了台面,探春和她关系比较远,也好似不怎么认这个娘,谈不上是有个幸福的“小家庭”。
这些姊妹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她们都是住在贾母这边,王夫人具体管教着。除了宝钗,其他几个人几乎算是贾母收养着。这是因为,贾母喜欢孩子们围在跟前,更重要的是贾母怕她们受苦。比如迎春、惜春,亲人都在身边,还是跟着贾母过活,她们也很乐意,说明在自己这房过得并不开。
其他的一些女儿,包括李纹、李绮、尤氏姐妹,也是单亲家庭,她们的生活是谈不上完整的。尽管人前都是喜笑颜开,但当夜深人静时,每个人都会有一腔心事无处诉说。
黛玉进荣国府,有贾母想念外孙女之故,林如海年老多病也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在劝说黛玉赴京时,林如海话里话外透露着对生活的无望和凄凉,自觉时日无多,不能再陪伴黛玉了。
所以,黛玉虽然初始还有父亲,但孤身一人进京,也就如同孤儿了,也就是荣国府收养了她,开始了依人而居的孤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