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姑娘的地位比媳妇高,其实是一种假体面。
其实姑娘们在娘家看似尊贵的地位,不过是她们将来作为联姻棋子的交换条件。不管她们在娘家多么金尊玉贵,到了婆家一样要被立规矩,当小媳妇。
而媳妇们看似在婆家地位低于小姑子们,也要伺候公婆,其实却可以掌握管家权,而且随着生儿育女,丈夫争气,年龄增长能“多年媳妇熬成婆”,成为这个家族真正的女主人。
但是在古代父权社会环境中,受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宗法纲常伦理影响,不管是古代的姑娘,还是媳妇们,家庭地位都远远比不上娘家和婆家的男人们。
姑娘们的体面是假体面,是她们用婚姻幸福交换来的尊荣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闺阁女子在家庭和婚姻中的地位不能一概而论。但从官宦权贵这些大家族来说,未嫁女的地位肯定是普遍要比媳妇们高得多。
《红楼梦》中贾府的三春作为贾府未出阁的千金小姐,每天养在老太太、太太身边,一起说笑、吃饭,起居作息。
她们锦衣玉食,珠光宝气,十指不沾阳春水。每人每月领着2两银子的零花钱,使用着一个乳娘,两个大丫鬟,四个教引嬷嬷,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鬟。
贾母这个老祖母疼爱她们,奴才婆子们都知道“姑娘是娇客”得罪不起,而且就连她们的身边伺候的大丫鬟,也是特别有体面的“副小姐”。连当家主母王夫人也要承认:“这也有的常情,跟姑娘的丫头原比别的娇贵些”。
但是,请注意,这些体面都是假体面!是这些千金小姐门拿自己婚姻和后半辈子的幸福交换来的虚荣。既然是官宦权贵世家,子女们的婚事自然躲不开政治联姻。
比如清朝旗人姑奶奶在娘家的尊贵地位和话语权,就是因为清朝独特的选秀制度,没人知道自家的姑奶奶将来是皇后还是太后,哪怕嫁个王爷宗室,也很尊贵了。
《红楼梦》中贾府三春这些权贵高门的姑娘们,在娘家享受优越的物质生活,表面上的体面尊贵。都是因为她们将来要作为家族联姻的棋子,用自己的婚姻和后半辈子去给家族、给父母、兄弟们交换利益。
元春被送进宫里做女史,伺候皇后太后多年,终于封了贤德妃,算是和皇帝联姻,却连省亲都要天黑半夜才回娘家,还来去匆匆;迎春被父亲嫁给了年轻武官孙绍祖,看似抵债,其实是贾赦看好了孙绍祖有前途,将来有利可图。
探春被派往外番和亲,惜春如果没有出家,也少不了被贾珍嫁出去交换政治、经济利益的命运。
而且就算在娘家的时候,三春等姑娘们也只是表面上地位高。实际上并没有太多人真的尊重她们,迎春性格懦弱,乳母就敢偷拿她的累丝金凤去典当赌钱,管事媳妇也敢指着鼻子骂她花了奴才的钱。
探春的性格刚强,才华出众,照样在管家理事的时候,被吴新登家的那些管家媳妇们算计,要不是她聪明厉害,也就被拿捏住了,惹下人仆妇们耻笑。
可就算探春这么厉害,王善保家的这种老婆子依然不怎么把她当回事,对她动手动脚的翻扯衣服找贼赃。
素日虽闻探春的名,那是为众人没眼力没胆量罢了,哪里里一个姑娘家就这样起来,况且又是庶出,她敢怎么。
惜春虽然谨慎小心,明哲保身,依然会被下人们背后里议论,说她是个糊涂人,孤僻等等。就连表小姐,养女林黛玉出身那么高贵,又极得贾母宠爱,也要被婆子丫鬟们背后议论说她孤高自许,目无下尘。
三春等姑娘们身边侍奉的人虽然多,但真正得力的却没几个,用王夫人的话说:“如今这几个姊妹,不过比人家的丫头略强些罢了。通共每人只有两三个丫头象个人样,余者纵有四五个小丫头子,竟是庙里的小鬼。”
三春等姑娘们虽然娇生惯养,看上去娇贵。论家里的兄弟姊妹关系,也是长幼有序,但实际上的家庭地位,却远远低于哥哥和兄弟们,尤其是在享受家族资源和继承遗产方面。
姑娘的遗产继承权往往只能通过嫁妆的形式体现,也没有家业继承权。就连元春这种尊贵的嫡长女,从家族父母哪里得到的实惠利益,可能都没有贾环这个庶子多。
贾府的姑娘们每月只有二两银子的零花钱,这也比宝玉、贾环、贾琮等可以是外出上学、社交的公子们少太多了。
别忘了宝玉的小厮连一吊钱都不放在眼里,宝玉的丫鬟花袭人打赏下人比薛宝钗都大方,随便就是六千银子加三百钱,而探春为了攒几吊钱居然要几个月时间。
而且就是仅仅这二两银子,三春等姑娘们每月除了拿出来零花,打点下人们,还要自己托奶哥哥们出去买脂粉头油。因为府里的买办也不把她们当回事,常年累月的买些廉价过期货敷衍塞责,简直把她们都当成好欺负的冤大头一样。
因为这些姑娘们久居深闺,根本连二门都出不来,也没有管家理事的权力,只要他们打点好了各层管家、管事,管家奶奶王熙凤,这些事就算被姑娘们捅到王夫人、贾母那里都没事。
这就要说到三春等姑娘们的嫂子们,也就是古代大户人家的少夫人们。她们看似地位低,实际上却比姑娘们过得强多了。
媳妇们的委屈是真委屈,但却有机会掌权,也有希望成为大女主
李纨、王熙凤、尤氏这些嫂子们,当年在娘家也都是金尊玉贵的千金小姐,但是嫁人之后,她们的身份地位就不一样了。
《白虎通义·嫁娶》:“嫁者,家也,妇人外成,以出适人为家。”古代的女子嫁人之后就是婆家的人,再回娘家就是客人,她们要遵从的“三从四德”。
已婚女子称为“妇人”,古代妇写作“婦”,就是拿着扫帚的女人,又通服。意思就是要求古代女子做了人家的媳妇就要服从丈夫,为婆家做洒扫之类的家务活,服侍孝顺公婆,相夫教子。
《红楼梦》中有很多媳妇,年长一辈的如邢夫人、王夫人,都年过半百了,还要在婆婆贾母面前立规矩。贾母不开心了要骂她们,甚至当着小辈的面儿,她们也只能垂头听着,眼皮也不敢翻一下。
平时王夫人和邢夫人要应酬年节里的世交亲友往来应酬,贾母过寿,贾府过年祭祀,她们都要跟着贾母亲自站着伺候侍奉打下手干活儿。
贾母生日:右边下手一席,方是贾母主位。邢夫人王夫人带领尤氏凤姐并族中几个媳妇,两溜雁翅站在贾母身后侍立。
贾府过年祭祀:又传于凤姐尤氏诸人,直传至供桌前,方传于王夫人。王夫人传于贾母,贾母方捧放在桌上。邢夫人在供桌之西,东向立,同贾母供放。
因为这些古代的豪门媳妇身份高贵,自然比普通百姓和小门小户家的女人更忙碌一些。
她们不用亲自拿着扫帚洒扫做饭,织布烹饪,但是却要侍奉公婆,主持中馈,管家理事,打理亲友世交各方面的应酬往来,还要照顾丈夫生活,相夫教子,全面的管理和维持家族内部秩序。
或者以凤姐为例,丫鬟善姐说:“我们奶奶天天承应了老太太,又要承应这边太太那边太太。这些妯娌姊妹,上下几百男女,天天起来,都等她的话。外头的从娘娘算起,以及王公侯伯家多少人情客礼,家里又有这些亲友的调度。银子上千钱上万,一日都从她一个手一个心一个口里调度。”
就连李纨这种守寡不能管事的媳妇,也不得清闲。贾母给李纨安排的工作是: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也就是念书、学规矩、学女红针线。让她在大观园里做“班主任”,哪个姑娘有个头疼脑热她要管,姑娘屋里的丫鬟生病,也要找她报备。
这个工作也不是随便就能应付的,是要非常上心,一不小心就要挨训。因为她们这些嫂子们,日常根本不敢得罪这些小姑子,还要小心照顾、陪伴以及为小姑子们服务。
比如晴雯生病了,宝玉就让人去跟李纨汇报,李纨也很谨慎地同意晴雯在园里养两天,要是不好,建议她挪出去养病。宝玉就很理解她说:“这原是她的责任,唯恐太太知道了说她不是。”
王熙凤则更是每天操劳家务,侍奉三层公婆,照顾丈夫和孩子,还要操心大观园里的小厨房,要照顾这些小姑子们身体娇弱,冬天来回吃饭冷风吹不舒服。
姊妹们结诗社作诗,凤姐也不会作诗,却仍然要拿出五十两银子赞助,惜春要画大观园,也是凤姐忙着找寻和购买准备各种颜料笔墨纸张;迎春病了,也是凤姐张罗着从外面给请医生来调治……
平时贾府里吃饭,姑娘们跟着贾母和王夫人吃,王熙凤和李纨、尤氏在场的话就要站在旁边摆筷子、端菜、布菜伺候着,等她们都吃完,自己才能吃。比如林黛玉进贾府那一回,就是“贾珠之妻李氏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
要是赶上请客和年节里宴席,三春和宝黛等姊妹都是跟着贾母一起坐着享受宴席,吃喝玩乐,但王熙凤和李纨、尤氏这些做媳妇的,不仅没资格往上坐,甚至基本上没有坐着的资格。
比如在螃蟹宴上,李纨和凤姐的“虚设坐位,二人皆不敢坐”,只是满场的招呼众人,伺候长辈和小姑子们。
贾母大观园宴请刘姥姥,“李纨、凤姐二人之几设于三层槛内”,两人也是不能坐着和大家一起吃饭,要等着众人都吃完了,收拾过残桌,凤姐、李纨又叫上贾母的大丫鬟鸳鸯一起吃饭。刘姥姥也因此赞赏的夸奖说:“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
看上去古代豪门媳妇们的家庭地位比姑娘们差远了,可是别忘了,《红楼梦》里可是有一位成功豪门媳妇的典范——贾母。
贾母当年也是从贾府的重孙媳妇做起,五十多年才熬到了书中安富尊荣的地位和生活。
王夫人随着女儿元春得势,哥哥升官,宝玉长大,渐渐地也敢和贾母叫板,做出了挖墙脚收袭人,撵晴雯,捧宝钗,针对林黛玉等很多抗衡贾母的事情。
王熙凤虽然操劳家事累到流产,但是她也有威风赫赫的一面。毕竟“县官不如现管”,她管家掌权,弄权铁槛寺,认为“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一下子就得了三千两银子;给贾芸、贾芹安排肥差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儿,平时收的这些子侄和管家管事奴才们的礼物孝敬更是数不胜数;拿着女眷们的月例钱放高利贷,一年就收入一千多两银子……
哪个奴才敢像对迎春探春等那样欺辱凤姐呢?哪个买办敢拿廉价脂粉糊弄凤姐呢?用平儿的话说:“她有这一次,管包腿上的筋早折了两根。”
只要贾府不败落抄家,彻底垮掉,真的是少了谁的也少不了王熙凤的。
就算是李纨她失去了管家权,收入也没那么多,但她依然有儿子贾兰,将来贾兰科举做官,李纨就是风光享福的老夫人;就连邢夫人、尤氏这样无儿无女的豪门媳妇,将来也有继子赡养,照样可以活成低配版贾母,自然后儿媳妇和孙媳妇来侍奉她们。
这就是古代著名的“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现象,只要能熬成婆,那就能过好日子了。对比一下姑娘们呢,也就是在娘家有虚荣体面而已,媳妇们也都是打姑娘过来的。
等贾府那些姑娘们做了别人家的媳妇,也是一样要在婆家受委屈,煎熬着过日子,说不定还不如自家的嫂子们过得好。
比如元春做了贵妃,不能随便回娘家,迎春被夫家活活欺负死;探春远嫁,和亲人骨肉生离死别;邢岫烟还没过门就被大姑姐薛宝钗一顿教训敲打,告诫她不要戴玉佩,要省俭低调过日子;薛宝琴千里迢迢带着嫁妆来求嫁,结果被婆家放了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