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和湘云,同样父母双亡寄人篱下,为何

林黛玉和史湘云,都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女子;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史湘云是贾母的侄孙女,都是贾府的亲戚;林黛玉在母亲去世之后就开始寄居在贾府,史湘云小时候一直寄居在贾府,长大一点后才回史家的,二人都有相似的经历——长时间寄居在贾府;林黛玉六岁丧母,十几岁丧父,没有兄弟姐妹,孤身一个,史湘云更惨,“襁褓之间父母违”,襁褓之中父母就双双亡故了,也没有兄弟姐妹,妥妥的孤儿一个。

黛玉、湘云

林黛玉和史湘云的人生际遇很相似,都出身侯门世家,都是父母双亡,都是孤儿,都是寄人篱下。但是她们俩的性格差异却非常大。这不得不令人感到疑惑。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虽然林黛玉和史湘云的人生际遇很相似,但是细细考察,不难发现有很多细微的差异。正是这些细微的差异导致了二人迥然不同的性格和命运。

林黛玉的母亲是在她六岁的时候去世的。在林黛玉六岁之前,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父母只有她一个女儿,本来还有个儿子但是三岁的时候夭折了,所以就剩下黛玉一个独生女。父母爱她如珍宝,把她当作儿子一样看待,专门请了老师教她读书写字。所以林黛玉在六岁之前过的是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的生活。这应该是她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吧。

她是六岁母亲去世之后才来到贾府的。所以,在林黛玉的心里,贾府并不是自己的家,只是一个寄居的地方。自己真正的家在姑苏。

林黛玉

薛蟠有一次做生意从江南回来,带了许多江南的土特产回来。宝钗特意送了很多给林黛玉。结果林黛玉一看见自己家乡的土特产,想起自己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姊妹,孤身一人远离家乡,寄居在贾府,不觉伤心落泪。后来还拉了宝玉去听宝钗讲南方的古迹,说“只当回了一趟家乡似的”。

可见在林黛玉的心里,不管贾府的人对自己多么好,不管在贾府的生活多么优越,这里始终不是自己的家。自己的家远在千里之外的姑苏城,那里有自己最亲最亲的人,有自己熟悉的一草一木。可是如今父母双亡,家乡已经永远都回不去了!

黛玉葬花

而史湘云的经历跟黛玉不同。史湘云更悲惨,自己尚在襁褓之中,父母就双双离世。或许在史湘云的记忆里,连父母的容貌都记不得。史湘云是年幼的时候被贾母接到贾府抚养长大的。这一点《红楼梦》并没有直接描写,是通过袭人的口说出来的。

第十九回,袭人对宝玉说:“自我从小儿来,跟着老太太,先服侍了史大姑娘几年,如今又服侍了你几年……”

第三十二回,袭人对史湘云说:“你还记得十年前,咱们在西边暖阁住着,晚上你同我说的话儿?”史湘云说:“那会子咱们那么好,后来我们太太没了,我家去住了一程子,怎么就把你派了跟二哥哥……”

从这两段对话可以看出史湘云在林黛玉来贾府之前就在贾府寄居了好几年,这几年都是袭人在服侍她。后来史湘云大一点的时候,史家把她接回去了。她回去之后,贾母才把袭人派给宝玉。

史湘云

那么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袭人已经跟着宝玉了。这说明林黛玉来贾府的时候,史湘云已经结束了长期在贾府寄居的生活,回家了,但贾母仍然会经常接她来贾府小住一段时间。

那么在史湘云的心里,贾府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我们看到史湘云每次来到贾府都很开心,一来就去找二哥哥、林姐姐、宝姐姐、袭人姐姐她们玩耍。大声说话、大声笑、喝酒、划拳、行酒令、吃螃蟹、结诗社、写诗、自己烤鹿肉吃、联诗的时候争着抢着要拿第一、叽叽咕咕跟香菱讨论作诗……连迎春都嫌她话多。

史湘云每次出场就像一颗开心果,有她在就有笑声就有欢乐。她在贾府过的是快活逍遥自在的好日子。每次住着都不想回自己叔叔婶婶家。

史湘云

第三十六回,史湘云家里人来接她回史家,她眼泪汪汪的不想走,后来还悄悄跟宝玉说让宝玉提醒老太太打发人去接她。史湘云是很少哭的,这一次哭是因为不想回史家。还有一次哭是说起自己没有一个像宝钗那样的好姐姐。还有一次是宝钗问起湘云在家里的情况,她的眼圈红了。仅有的几次哭泣都是因为史家。

我们通过三十二回宝钗和袭人的对话可以了解到,湘云的叔叔婶婶对她并不好,她在家里名义上是千金小姐,但实际上跟个丫鬟差不多,做针线活要做到三更半夜,很辛苦。所以湘云非常不愿意回那个“家”。在她的心里,幼年时期生活的贾府才是她心灵深处真正的家。在贾府,有贾母的疼爱;有宝玉哥哥的宠爱;还有袭人姐姐殷勤的服侍和真诚的关心,还有一群姐姐妹妹一起玩耍……她在贾府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想说就说,想笑就笑,跟一群姐妹们玩得好开心。只有在贾府,她才过得像一个真正的贵族小姐。

史湘云

所以,林黛玉和史湘云虽然同样是寄居在贾府,但是两人的心态是完全不同的。

对于林黛玉来说,贾府不是自己家,她的人虽然住在贾府,但是心却不在这里。不管贾府的人对她多么尊重多么优待;不管贾母对她多么照顾多么疼爱;不管宝玉对她多么殷勤多么痴情,她始终无法真正融入到这个集体里面去。她总是感觉到“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真的有谁逼她了吗?根本没有。贾府的人谁敢小看她?除了赵姨娘有些心怀不轨之外,还真没人敢小看林黛玉。但是赵姨娘在贾府人微言轻,翻不起什么大浪,也不用太在意她。

贾母把自己的丫鬟赏给黛玉,还给她增添了嬷嬷和丫鬟。饮食起居都跟宝玉在一起,跟宝玉一个规格,连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都靠边站了。除了分例,贾母还经常给黛玉零花钱。黛玉穿的衣服也是最好的。贾母平时吃到好菜也不忘让人送给黛玉吃。说要吃燕窝,贾母就每天派人给黛玉送燕窝。平时嘘寒问暖,照顾得不知有多周到。宝玉就更别提了,一颗心都呕在她身上了。

宝玉和黛玉

但是,尽管如此,黛玉还是整天敏感多疑,觉得有人嫌弃她,觉得自己不幸福。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怪她。原因就在于黛玉六岁前体验过被父母疼爱宠爱的感觉,体验过家的安全和温暖。人世间,其他人的爱再深厚,也代替不了父母的爱。所以黛玉心里总是有遗憾有伤痛。这是她一生挥之不去的心结。

而史湘云跟她不一样。史湘云从未体验过父母的疼爱。她体验的是叔叔婶婶对她的苛刻和冷漠。在史家她从来没有体验过家的感觉。只有在贾府,她才能够得到亲人的关心和爱护。所以,史湘云总是盼着贾母派人来接她,因为那就意味着她要“回家”了!

湘云和黛玉

同样是父母双亡,同样是寄人篱下,林黛玉和史湘云却活出了迥然不同的人生。一个日日掩面哭泣,一个整天开怀大笑;一个自卑多疑,一个自信开朗;一个虚弱,一个坚强;一个整天跟宝玉斗嘴怄气,一个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一个在养尊处优的环境里自怨自艾,泪尽肠断,一个在艰难拮据的环境里自得其乐,安分随缘。

林黛玉因为整天郁郁寡欢,以泪洗面,导致自己身体越来越差,最终早早夭亡。史湘云嫁给了青年公子卫若兰没多久,卫若兰就去世了。所以史湘云只能青春守寡。虽然史湘云的人生结局也是个悲剧,但是这并不是她的性格造成的,而是命运造成的。所以史湘云的悲剧是命运悲剧。林黛玉的悲剧才是性格悲剧。

#红楼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51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