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敬是宁国府的创始人宁国公贾演的孙子,贾代化的儿子,贾珍和惜春的父亲,贾蓉(秦可卿)的爷爷,曾经的贾氏家族的族长。后来因为自己个人爱好的缘故,很早就退休了,把世袭的爵位传给了儿子贾珍,连族长也由贾珍当了,自己搬到了城外的道观里居住,除了过年、过节或者元妃省亲,贾母生日这样的要紧日子以外,几乎不回贾府。甚至自己的生日,也不曾回府庆祝,直到半夜突然暴死在城外的道观里。终其一生不曾做过违法乱纪,有伤风化之事,盖棺定论却落得个“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的评价。
《红楼梦》中有许多难解之谜,通常的解释是这部小说增删五次,到头来仍然是“未定”稿,故有许多“不接隼”之处。这样解释并不能解决读者所有的疑惑,总以为这中间还当另有原因——或许是作者故意留下的一个“谜”!要解开这些谜,就要先从宁国府两位迷一样的人物说起,首先说说贾敬的女儿惜春。
惜春是宁国府贾敬的女儿,贾珍的胞妹,这一层关系,恐怕如果不特意提起,很多读者都不会想起。按理她应该住在宁国府内,生活起居乃至读书识字、学习女红等事该由她的嫂子尤氏来照管,就像李纨负责教管荣国府的迎春、探春那样。但事实却是惜春与荣国府的迎春探春两个姐姐生活在一起。书上给的理由是贾母喜欢女孩,因此都带在身边,让众姊妹在一起便于互相照应、教育,也算一个正当的理由,那么以下的事实仍然不可解释。
作为宁国府惟一的小姐,虽然暂住荣国府,但平日里总应该抽空回去住住、看看,或与嫂子尤氏聊聊家常,或与侄媳秦可卿谈谈诗画,或与哥哥贾珍说几句“体己”……然而《红楼梦》中不着一字,他们之间形同陌路人,没有一丝一毫让人感觉到一家人的“亲情”——父女之情、手足之情、姑嫂之情全然没有。作为宁府的女管家,多次到荣府这边来,但是奇怪的是尤氏只一次“专程”到惜春的住处探望她的亲小姑子,而这唯一一次却是决裂。这场姑嫂拌嘴写得极其精彩,是少言寡语的惜春说话最多的一次。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揀大观园,失孤介杜绝宁国府。惜春对尤氏说:“如今我也大了,连我也不便往你们那边去了。况且近日我每每风闻得有人背地议论,多少不堪的闲话!我若再去,连我也编派上了。”尤氏道:“……姑娘是谁!我们是谁?…..”惜春冷笑:“你这话问着我倒好。古人说得好,‘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何况你我二人之间!……从此以后,你们有事别累我。”把尤氏气了个倒仰。
第十三回秦可卿之死讯传出“全家不无纳罕”,接着是举丧七七四十九天,然后大出殡,整整用了三回的篇幅,却没有一笔写到惜春。尽管惜春年幼不可能担当任何丧事的主理,但作为“礼仪”也当有所表示。为什么在整个丧礼期间这位宁府千金一直隐而不露一面呢?
第六十三回写贾敬“宾天”消息传来,既没有人专门通知惜春,也未见惜春闻父亲突然死去如何悲痛之状。至于尤氏“独艳理亲丧”的全过程中置惜春为事外之人,反倒把宁国府托给了尤老安人和尤氏姐妹照管。细察整个的丧事中,惜春既没有见老父最后一面,也没有为父送终尽孝的任何文字描写。古人云“死者为大”,秦可卿之丧作为姑姑不露面已属有违常情,亲生父之死不着一字就是没有人伦了!作者何以能够忽略到如此不尽人情的程度?
事出反常必有妖!这不合常理的背后,必有隐情,也许现实中确有这样一对父女。也许扒出贾敬影射的原型是谁,一切就都能说的通了。
贾敬在小说中出现的情节不多,仅从小说中出现的只言片语以及脂批中,却可以看出贾敬与雍正之间的关联非同一般。下面就来列举一下这两个人的共同点。
1.名字与谥号首字相同。贾敬的“敬”字正是雍正帝死后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讳胤禛”中的第一个字。
2.雍正是皇四子袭了帝位,贾敬也不是长子而袭爵。第二回冷子兴演说:“宁国公生了四个儿子,长子袭爵,也养了两个儿子。长子贾敷到八九岁上便死了。只剩了次子贾敬袭了官。”
3.少年都以爱读书不爱功名闻名。贾敬的哥哥八九岁上便死了,那么贾敬应该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将来世袭的爵位是跑不掉的,但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他还考上了进士,说明他极爱读书,而且书读得极好。但是中了进士之后他不但没有出仕为官,反而把世袭的爵位让给了儿子,其淡溥名利又与雍正早年的韬光养晦何其相似。胤禛六岁进尚书房,跟从张英学习四书五经,向徐元梦学习满文。作《春日读书》、《夏日读书》等诗歌,康熙帝南巡时观览到宋代《耕织图》,感慨万端,胤禛揣摩圣意,命宫廷画师精心绘制一套《耕织图》进献给康熙。《雍正耕织图》中的主要人物如农夫、蚕妇等均为胤禛及其福晋等人的肖像。既向康熙表明自己无心朝政,醉心于田园耕织,却又不得不说有邀宠嫌疑。作者特意给了贾敬一个进士出身,这难道不是一种讽刺吗?
4.而贾敬是宁国府的第三代族长,雍正是清入关以后,第三代皇帝。上回说过宁国府是紫禁城内囚禁废太子的咸安宫和其成年子女弘晳等被拘禁的郑各庄王府的集合体。因此,在宁国府祭宗祠的时候,有贾敬回府的描写,也是对应雍正回宫。
5.两人都好道。还是冷子兴演说:“(贾敬)如今一味好道,只爱烧丹炼汞。”第十一回:贾敬生日并不曾回宁国府,也不让宁国府诸人去给他行礼拜寿,只让将那《阴骘文》急急的刻出来,印一万张散人。雍正酷爱佛学,著《集云百问》,自号破尘居士,圆明居士,即位初期自比释主。自许为禅宗血脉,编集《雍正御选语录》,并撰写《拣魔辨异录》,刊印散发。雍正帝对道教也颇有兴趣,特别宠幸龙虎山驻京道士封娄近垣,封他为四品龙虎山提点、钦安殿住持,并加封为“妙正真人”。雍正帝早在当皇子时,就对炼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炼丹的主要目的是做给他父皇看,说明自己不谋求皇位,只一心炼丹。还因此写过一首题为《烧丹》的诗:“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两人都喜欢住在城外,贾敬长年住在玄真观,雍正长年住都中城外的圆明园。。
6.两人的死亡情形极其相似。
首先,第六十三回东府中几个人慌慌张张跑来,说:“老爷宾天了。”我百度、搜狗了许多词条,发现:宾天典故出于黄帝,相传黄帝最后乘龙返回天界离开人间,称“龙驭宾天”。故宾天也成了天子死亡的委婉说法。举例如下:唐刘禹锡《唐故宣歙池等州都团练观察处置使赠左散骑常侍王公神道碑》:“常侍讳质,字华卿。始得姓自周灵王,宾天而仙”;宋,叶适《华文阁待制知庐州钱公墓志铭》:“孝宗宾天,公困多毁。”;清,薛福成《庸盦笔记·史料一·咸丰季年三奸伏诛》:“且先帝宾天,皇太后居丧,尤不宜召见亲王。”而第二种用法泛指尊者之死,举例皆来自《红楼梦》第六十三回:“老爷宾天了!”这就好玩了,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是先有宾天可泛指尊者之死,还是先有《红楼梦》后人才觉得可以用于尊者之死,不得而知。反正我是没查到比《红楼梦》更早以前把宾天用于尊者之死的资料。如果,假设之前并没有的话,那么作者就是通过这样一个看似不通实则准确的词,暗露了隐在贾敬背后的帝王身份。这种手法和秦可卿丧礼上所用的“恭人”如出一辙。
贾敬死于都中城外,夜里守庚申时服了丹药一命归天,“肚中坚硬似铁,面皮嘴烧的紫绛皴裂”。而雍正也是“上宾”于都中城外的圆明园,死于八月二十三日夜里子时。据史料记载,雍正的死确属暴亡,二十二日还没有什么疾病,当夜晚九点多钟却突然病危,十一点刚过,便突然上宾了。贾敬死后,尤氏第一时间命人先到玄真观将所有的道士都锁了,等贾珍来发落。雍正死后,乾隆锁押了道士,并公开宣布其父皇对道士“未曾听其一言,未曾用其一药”,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红楼梦》手抄本“玄”字因避康熙小名“玄烨”的讳皆少最后一点,因此,草书“玄真”二字看起来与雍正的名字“胤禛”的“禛”并无二至。概过去是竖书,作者的这点小心思不容易被察觉。如若像今天这样横着写,是不是大家一眼就看出来,玄真和禛之间的相似了呢?
所谓玄真观暗指胤禛修练的地方也是讲的通的。
7.死后哀荣。
贾敬逝后,皇上格外恩旨:“追赐五品之职……光禄寺按上例赐祭……”。光禄寺,是秦代的一种制度。隋唐时期,光禄寺成为九寺之一,都是中央机构,而不寺庙的寺。光禄寺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皇宫膳馐,协助祭祀、负责筵享,参与外交。而且按“上例”,是指按谁的例?在老太妃的国丧尚未结束之际,还特许除了他子孙外“朝内王公以下文武百官准其祭吊”。这恩典真是有点超乎寻常了。秦可卿丧礼的时候,贾蓉花钱捐了个五品龙禁卫。次日换了吉服,“领凭回来,灵前供用执事等物,俱按五品职分例。”也没有提到光禄寺赐祭。
恩旨还说:“令其子孙扶柩,由北下之门进都,入彼私第殡殓。”上文说过,按照传统习俗,人在外面死亡后遗体是不得入城回家的。这里恩旨特许,贾珍“择于初四日卯时(5-7点)请灵柩进城,丧仪炫耀,夹路看的何止万人,至未申时(下午两三点之交)方到,将灵柩停放在正堂之内。清史记载:(雍正)二十三日晨奉大行皇帝黄舆返大内,当日申刻大殓。这两者的时间,情形是何等的相似!巧合的是,雍正死于八月二十三日,贾敬的生日正是八月二十日左右。海棠诗社成立于八月二十二日,史湘云(薛宝钗)大摆螃蟹宴正是八月二十三日。三首咏螃蟹诗借宝黛钗之口对螃蟹横行霸道、如今落入锅釜成众人笑柄尽抒讽刺挖苦,尤其是宝钗诗被众人赞为“食蟹绝唱,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这里的世人,恐怕也是有所指吧。
从以上的种种线索不难得出结论,作者通过贾敬隐写雍正,而这种隐写,确实做到了循踪蹑迹,不敢妄加穿凿的地步。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呢,是想通过贾敬的服丹药而亡告诉大家雍正也是“误吞丹药移真骨”吗?作者之所以要把贾敬与雍正暴亡的过程写得如此相象,并有意把它安排到了宝玉生日的当天,怡红院在国丧期间偷偷大摆盛宴,一众小年轻畅快淋淋漓地喝酒划拳,把死后的狂喜挪移到前一天,这也是煞费苦心的。
如果说贾敬影射雍正,则惜春影射的原型则极可能是废太子的第六女,弘晳(贾珍)的六妹。雍正即位的时候已经四十四岁,却只有一个女儿,清朝一直有和蒙古通婚的传统,于是他收养了三位公主。一位是怡亲王也就是电视剧里的十三爷的第四女,一是位是庄亲王的长女,还有一位就是废太子的第六女,后被封为“和硕淑慎公主”,远嫁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观音保。读者会说了,这不对呀,按照判词惜春最后出家了。没错,《红楼梦》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小说,不是传记,和硕淑慎公主下嫁以后没过几年,雍正十三年那位观音保,观音也没能保住就死了。从此,淑慎公主长伴青灯古佛,一直守寡到77岁去世,对于一个京城长大的贵女,这是幸还是不幸?探春这个人物,从其性格、才能和行事作风来看,跟同样是庶出的迎春有着天壤之别,最后也没有逃掉远嫁的命运。如果说她的身上有怡亲王或者庄亲王女儿的影子也不是不可能的。
另外,唯一和惜春谈的来的好朋友智能儿,又是秦钟的相好。如果秦钟影射叛逆的太子,惜春,智能儿和秦钟就可能是真正的一家三口。
如果说贾敬影射雍正,不但可以解释的通,惜春和宁国府和父亲贾敬疏离淡漠的关系,也可以解释的通,贾敬为什么对宁国府诸人诸事并不关心,甚至不想见了。雍正登基以后,虽然明面上善待废太子和其子女家人,但是却让其成年子女集体搬到北京城外20余里的郑各庄居住,并且派了上千兵丁名为保护,实则看管。且理郡王弘晳每月也只有一次朝会、射箭以及宗族祭祀等机会上京,其实不过是摆个样子,在世人面前露个脸罢了。弘晳所上奏折,多次称雍正为“皇父”,联想到康熙早年称多尔衮为皇父摄政王,个中滋味也只有当事人知道了。
如果说贾敬影射雍正,秦可卿影射废太子,贾珍影射弘晳,则“家事消亡首罪宁”也就一目了然了。所以张友事看秦可卿的病说:“此病时日已久,不是喜脉…被你们给耽误了,如果在初次行经的就用药调理起来,不但无今之患而且已经痊愈了。”。言外之意不言自明。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太子的被废和死去,让太子一脉陷入危机,最后“弘晳逆案”更是让最正统嫡出的这一支再无翻身的机会。贾珍父子以集合族中子弟练习骑射为名,聚众赌博、玩乐与“弘晳逆案”中的“允禄与其子辈弘晳、弘升、弘昌、弘晈等人‘结党营弘,往来诡秘何其相似。
宗上三章所述,太子被废,雍正登基,弘皙逆案是《红楼梦》创作的大背景。它演绎了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下,新旧贵族的兴衰交替,旧贵族人物家族的悲催命运和个人爱情亲情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