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哥说红楼青灯伴古佛叹惜春

北京中科医院公益抗白无止境 http://nb.ifeng.com/a/20190521/7442256_0.shtml
惜春于四春姐妹中,最特殊的一个。那三春都是荣国府的人,只有惜春是宁国府的人。而惜春父母又在她小时候便去世了,她就在荣国府长大,远离了是是非非的宁国府,倒是对她也有好处。这样的地位和身份使她胆小慎微,心冷孤僻,又非常执拗。她缺爱,缺安全感,而且缺得厉害。让她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平日里不多和人交流,省下来的时间都去作诗和作画,所以惜春成了大观园里的才女,参加诗社,精于绘画。曹雪芹对惜春的描写不多,只勾勒出一个影子,不禁让人想到莫不是惜春冷过头了就连作者也不愿多写么?即便是在专为惜春绘画所写的第四十二回里,也没有直接描写惜春的句子,反倒是铺排了惜春作画的阵势,从笔墨纸砚到锅碗瓢盆再到柴米油盐,无一不能入画,无一不能作画,侧衬出惜春画技高超,坐实了惜春“才女”的名声。惜春每次出场话不多,平日姊妹们聚会,她发言不多,总是当听众,让人常常忽略了她的存在,是一个跟在姐姐们身后的乖乖妹形象。惜春有自己的特长——作画。画画这事是只属于她自己的世界。惜春年纪虽小,心却冷冰冰,让人毛骨悚然。有的人注定拜将入相,有的人注定常伴青灯古佛。惜春自小就和佛门有这种因缘,即使她是绣户候门千金,也难享繁华。她很有佛性,小小年纪就用冷心冷眼看尽世间繁华。凤姐抄检大观园时牵出入画私藏的银两,尚未理清事情原委,惜春便已急着和入画撇清关系。入画哭着求情,惜春只在旁边说着“嫂子不要饶她”。后来真相浮出,入画并无过错,然而惜春铁了心要撵走她,对旁人的劝说和入画的眼泪无动于衷。丫鬟是帮哥哥事情败露了,不过连王熙凤都原谅了。但是惜春就心狠。她执意要赶走入画。惜春不过十来岁,便已乖戾至此,实则让人心疼。如若她幼年时生父贾敬能花心思在她身上而不是一味沉迷那些有的没的,惜春也不至于这样冷漠。也许,她也曾遭到父亲这样对待,才对身边人猜忌淡漠,明知毫无过错也不放心地要赶走,因为她眼里不容沙子,她要保持自己的纯洁,即使让入画离开也不让自己名声受损。这和她的家庭教育摆脱不了关系,虽然家庭条件这么好,但她心里是缺失爱的,所以她难免对人有这样的态度。父母是最好的启蒙老师,在这个原生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没有误入歧途也是很不容易了。惜春早早地开始不信任这个世界,她的冷漠无情,看起来倒像是对现实的放弃。探春远嫁,元春暴病,迎春惨死,三位姐姐的遭遇更加深了惜春对现实的厌恶。这个世间会好吗她决定抛弃这个不肯善待她的世界,步了妙玉的后尘。写妙玉的时候,就对惜春有些许的了解。惜春和妙玉是好朋友,是什么让两个人成为好朋友?惜春是个心冷嘴冷的女子。妙玉也是孤傲性格。两个性格志趣彼此相仿的人,成为了好朋友。不过两个人也有不同,出家的时间不一样,其次两个人的心境不一样,妙玉虽然是出家修行,但她心里还没放下这个凡尘,而惜春是真正放下了,看透,参悟,一切水到渠成。惜春好像一个旁观者,“冷心冷口”地观察着这个大家庭。看破这繁华的虚象,所以她只想保全自己,不再渴望普度他人。看清了世事的肮脏,感到自己的尘缘已尽,应当是“既从空中来,应向空中去。”惜春无力渡人,只好渡自己。这么一大家子的人,可怜她自己在人生失意之时,不要别人操心,就已经很了不起了,我们又为什么还要苛责惜春,而指责她的冷漠呢?撵走入画,也应当是她自感最终难以保全自己,而让入画自己早日自渡。狠心的惜春,最狠的心留给了自己。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选择是一种勇气,既然已经参透了世间的种种因果,趁早放下也是好的。与青灯古佛为伴,这样的结局令很多人惋惜,但我以为这是对她最好结局。惜春的冷漠自幼养成,像一道厚实的壁垒,将她困在当中。透过这道屏障,她眼里的世界是狰狞的,是充满恶意的。旁人对她的情感,都有可能让她感到惊疑恐慌,更可能让她在无意间伤害珍视她的人。青灯安静温柔,古佛沉默寡言,才能真正让她感到安全。弃世,既是她对这个世界的回答,也是她逃避一切的方式。逃避并不能改变事情,但是会让自己好一点,眼不见心不烦,不见即为净。惜春并不可怜,她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明白自己想要的,在四春里面,或许这是个最好的结局了吧。我们要做的只是对她坎坷的一生表示感叹,然后尊重她的选择。这世间的人情就是这个样子,唯有感受到过爱,才懂得怎样去爱,唯有感知了温暖,才懂得什么是温暖。惜春一直都是正活在冰冷的家庭环境里,自然只知道遵循自渡的法则,而不知道,也不会去体恤每一个人。这也是世间的一种公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819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