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妙玉究竟是不是假清高
《红楼梦》里的贾府,分别是指荣国府与宁国府。
当年立下盖世功绩的宁国公与荣国公两兄弟,东西两府分开居住。东府是宁国府,西府是荣国府。
贾惜春就是宁国府的小姐,因母亲早亡,自幼就住在荣国府。
荣国府还有三位姑娘,分别是元春、迎春、探春,这三位都比惜春年长。
在第三回里,林黛玉进荣国府时,作者交代过,贾母看到黛玉来了,忙吩咐请过来三姐妹作陪。
作者又借林黛玉的眼睛,介绍二姑娘迎春:“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三姑娘探春,比迎春更加出众:“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蛋,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介绍过迎春与探春之后,又开始描写惜春,书中说:“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从作者的用词,我们可以看到,惜春此时应该也就是三四岁的样子,小到作者都不知道怎么描写她的容貌,只能用“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一笔带过。
而这个小小的四姑娘,在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再次露面时,就已语惊四座。她对周瑞家的说,要了花儿也没处戴,正打算剪掉头发去做尼姑。
贾母在第四十回里带刘姥姥游大观园,刘姥姥连“世外仙株”林黛玉,与“山中高士”宝钗都不曾夸赞,唯独赞美惜春,是神仙一品的人儿。
诸人去栊翠庵喝茶,妙玉拿出来一个官窑龙纹图案杯子招待贾母,贾母一看到杯子与托盘就心内一惊。
皇宫内院的老太妃就是贾母姨妈,而新晋贵妃贾元春又是贾府的女儿,贾母至少之前也接触过妙玉手中的这些茶具。
因此,就对妙玉说她不喝六安茶。妙玉忙说不是“六安茶”是“老君眉”。
咱们之前文章里讲过“六安茶”指的南宋时期的一个叫胡道女的妃子。而“老君眉”就是说的一代女皇武则天。这里不再赘述。
我们重提此事,就是想要说明,庙堂之内的尼姑,还如此凡心蠢动。而身居膏粱锦绣之中的千金小姐贾惜春,却能不慕富贵看破红尘,心无旁骛,一心向佛。
作者用这两个人物,无非是在向世人证明,身居庙堂的未必都具有普度众生的情怀。
这种强烈的对比,不过是一种反讽。
世人都知道妙玉清高,她连林黛玉都不屑一顾,因黛玉不懂茶,就嘲讽黛玉是个大俗人。
并用点犀杯,对黛玉再三攻击,暗喻她小心眼。
富甲天下的薛家,在妙玉眼中都不值一文。
直接给“山中高士”薛宝钗送上(分瓜)爮杯,骂她是长袖善舞的“国贼禄鬼”。
这么看来,妙玉的境界,也许确实比普通人,高出来很多。
而随着作者对贾惜春这个人物的描述,妙玉又被比了下去。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你有通天塔,我有登云梯,这个世间原本就高人辈出,谁也不要目中无人。
第二节千金小姐为何要削发为尼
林黛玉与薛宝钗这组《红楼梦》的女主角,一出场就被曹雪芹写的风华绝代。随着文本深入,越来越多卓尔不群的奇女子,就开始接连登场。
惜春这个人物,不光没有薛宝钗与林黛玉戏份多,与贾府的另几位小姐比,她的出场次数也属平平。
这也是曹雪芹善用的先扬后抑,与先抑后仰的写作手法。
到了第七十四回检抄大观园,曹雪芹才把各位小姐的品性特点,又做了更为全面的展示。
探春面对强权镇压,就是表现的毫无畏惧,与王熙凤和王善保家的据理力争,打奴才,骂主子的进行抗争。
清高自许的林黛玉,在这个事件中的表现,就令人大失所望。
她仅仅是蒙头大睡,用眼不见,心不烦进行逃避。
最终连个声响也没敢发出。
薛宝钗更是把一贯作派,发挥到了极致,当看到贾府的各房太太们,为了各自的利益,自相残杀时,就秉承“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的原则,明哲自保迅速搬出大观园。
连王夫人都是事后才知道,薛宝钗搬了出去。又指桑骂槐把王熙凤一顿批。
凤姐辩解说,她也是听李纨说起,才知道宝钗已搬了出去。
“二木头”贾迎春,依旧是大事小事都不清醒。思琪无端受辱,她也不去向太太们求情,诸婆子就在她眼皮子底下,把思琪拖了出去。以至于后来被孙绍祖折磨惨死,还是不敢抗争。和行走的贞节牌坊李纨一样,活成了行尸走肉。
而贾惜春在此回里,就把她清高的一面,做了最好的诠释。
众人在入画的箱子里搜出来金银与男人物品。王熙凤通过问询知道是贾珍送给入画哥哥的,就想要徇私舞弊网开一面,认为日后好对贾珍有个交代。
惜春见王熙凤不能秉公执法,就不依不饶的吵闹着让人把入画带出去。
尤氏不得不又去向惜春求情,让她不要继续把事态扩大,传出去大家都不好看。惜春听了,更加的恼怒,赶紧就想和宁国府撇清关系。不光啐了尤氏这个三品诰命夫人一脸吐沫,还和尤氏又大吵大闹了一场。
弄的尤氏一边说惜春“心冷口冷”,一边无地自容仓皇而逃。
第四十二回里,贾母要送刘姥姥一幅画,就指派惜春来画大观园。惜春原本就是学的写意,而贾母又让按照《行乐图》画工笔,难度可想而知。
学过绘画的都知道这种跨度有多大,而贾母还要限时,这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艰巨工程。惜春硬是凭着毅力与智慧,一点一点攻克难关,把大观园画了出来。
成功永远都与“等、靠、要”无缘,没有一项工作不辛苦。格局是用来打破的,奇迹是用来创造的。
贾府的四姑娘惜春与三姑娘探春,才是真正的实干家。
薛宝钗与林黛玉除了好人设之外,真的从没扑下身子干过什么像样的具体事。
天道酬勤,相信自己,努力拼搏,就会不断变得更好。这些励志的文字,好像与那个封建社会也格格不入。
那个时期的女性,因被长期洗脑,都能“嫁鸡随鸡,嫁狗跟狗”了,还能有啥正确的三观。
因此,尤氏与惜春就难免彼此看不上。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荒唐的时代,造就荒唐的人群。在那个所有女性都混混沌沌的时期,我理解惜春的孤独。
她一直无法做到与那个时期的社会和解。探春是想要征服世界,而惜春是厌恶周边的一切。
挥挥衣袖,走向“青灯古佛”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在用避世来向旧规则进行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