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疗手段 http://pf.39.net/bdfyy/dbfzl/180614/6329464.html
在贾府大家族中有四位小姐,他们叫元春、迎春、探春、惜春。他们名字谐音以及各自的故事构成了“原应叹息”。元春与探春较亲,她俩是同父异母,是贾政的女儿,迎春是贾政兄长贾赦的女儿,这三个人都住在荣府里面;惜春便疏远一些,她是宁府的人,是贾珍的姊妹。元春早年入宫,迎春探春惜春一直获贾母宠爱,从小他们都在荣府生活。在红楼梦的某一回合里,有猜灯谜的故事,这些灯谜预示了她们各自今后的命运。
元春是封建社会贵族之家着意培养的女性典范。有句诗前两句暗喻元春成为皇妃后地位显赫,后边则表示元春荣华一时,贾府好景不长。“元妃省亲”这一回合是小说中元春出现的地方,但是她是最大的背景人物。她的地位,护佑着她的家族,她的进退,也关系着家族命运的兴衰。贾府为迎接她“省亲”,大兴土木,建造了“大观园”。后因不明原因暴薨。在“省亲”里,让我们记忆深刻的,并不是因为她的地位这么华贵,而因为她是一个被禁锢在深宫里仍旧豁达机智的人。
到贾母的屋子,要行礼,贾母等俱跪止不迭。贾妃非常悲痛,搀着王夫人和贾母,三个人满心里有许多话,只是都说不出口,互相流泪痛哭。省亲本来是元春觉得最光荣的时候,但我们看到的她在亲人面一直流泪痛苦。元春的这种处境不是早死,而是身居显位的高处不胜寒。元春之死有她的价值,她的价值所在是要告诉家人,不要因为她的离开而难过,不要让她的死没有价值,赶快离开官场,官场里只有腐败,只会让家族越来越衰退。元春死后,贾家失去了靠山,随着时间和社会形态的发展,贾府最后灭亡。元春因此也没有实现她的心愿,她的家族还是沦陷了。
元春可以说很多人把她当做了工具,也可以说是封建制度的工具,她深受封建思想和制度的残害,命途多舛,虽然荣耀过,但真的只是昙花一现,便深深的埋在土壤里,再也开不出花来。四春中写的最少的是迎春,其实最可怜的也是迎春。她的母亲走得很早,贾赦和邢夫人其实没有照顾她,迎春没有感受到到多少慰藉。其性格特点是软弱。她和探春同为庶出,但二人的性格却不尽相同。探春有极强的自尊心,她要的是通过不懈努力来赢得别人的尊重;但是迎春是温柔沉默的,就算有什么事情不满意也不会说出来,别人送她绰号“二木头”。迎春一切顺其自然,始终服从命运,这是她遇事的处理法则。
在那时候封建社会里,最终不免悲惨的结局。当迎春遇到好色狠毒的中山狼孙绍祖时,只会为她带来不幸的遭遇。迎春是怎样进入婚姻的?大家都知道,她是一个可怜的牺牲品,一个封建婚姻的受害者典型。通过她的悲惨结局,作者其实是揭露了这种封建婚姻的残酷罪恶,这种制度,残害了多少人,腐蚀多少事,这是大家都不能否认的。说说探春,探春是一个精明的人,和迎春完全相反的性格,她的性格其实和晴雯有些相似之处,有傲气,有自己的观点。她虽是庶出,却是佼佼者,这种地位的取得与她的性格是分不开的。在很多事情上都体现了她的精炼,她的才情和干练显露无疑。一到家族中商议事情的时候,她便可以很快的解决许多事,凤姐儿知道探春理家的样子之后,凤姐儿便非常喜欢她,每逢遇到她,便对她连连夸赞。
探春很有预见性。在贾府这个大家族中,她对贾府这个大家庭也是吃的最通透的。探春知道抄家队伍快来了,行为表现的和别人不同,毫不惊恐。她“命、头秉烛开门而待”。于是,“抄检大观园”遭遇了最强有力的反抗:探春道:“我的东西倒许你们搜阅;要想搜我的丫头,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探春的自尊心从来都是锋芒毕露的,容不得任何人对她尊严的触犯。这大概就是玫瑰的“刺”吧!但如此扎人的性格背后,隐藏了她深深的自卑,自卑久了,这种极强的自尊心也出来了,之所以自卑,多半是因为她的身份,她是庶人,因此觉得自己的地位很低下。“辱亲女愚妾争闲气”这一回合,表现出探春与赵姨娘母女俩思想态度不同的一次主要对决:“你看你舅舅死了,你多给了二三十两银子,难道太太就不依你?”探春还没听到一半,已经非常生气了,满脸发白,委屈抽泣着一边哭,一边问道:“谁是我舅舅?我只有一个舅舅。从哪里又多出一个舅舅来?”这就是封建社会的“理”!虽然探春自己常说“我不管这种什么偏的庶的,这种东西对我没用”但是最最对这种“偏的庶的”尊卑观念深深扎入心里的人恰恰是她。探春的难,探春的悲哀,探春的痛苦,就从这里体现出来了!
惜春很小的时候没有感受到亲情这种温暖,她没有学会人情世故她唯一一次向别人撒娇是在那次刘姥姥向她讲笑话的时候,她笑的非常厉害,揉着肚子让妈妈揉肚子。惜春的个性很善于“撇清”,显得没有人情味。遇到各种事就是要求保住自己,就算是自己的亲哥哥在面临困境的时候,她仍旧从像个孤独的冷漠的外人,向别人卖出哥哥,保全自己。在一个没得到温暖腐败的家庭中,一个女子想要学屈原那样众人皆浊我独清,只能不狠心把情感撇清,成为宁国府中唯一的与别人不同的,像个铁公鸡一样冷漠的人。
惜春到了最后结局是出家当了尼姑,她看破了红尘,对这个世界看出了绝望,看到了三位姐姐的悲惨。惜春最后的选择是因为是她这个封建的环境造成的,她思想的每次重大发展,都与周围环境的变迁恶化分不开。她是“全肃户侯门女”,却“独卧青灯古佛旁”,这是她的悲哀!
原应叹息,原应叹息!这是个悲剧,是这个封建社会造成的吗?不全是。是腐朽的家族造成的吗?不全是。还有他们自身的选择,自身的性格,自身的思想。当时的时代思想不能这么前列,要学会懂得退让,才能生存。当然,不能排斥做自己,但是这就是现实,当时的社会是这样,现在的社会其实也是这样!只是大多数人选择沉默,因为沉默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