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邢二人久已不睦
一段公案,争吵不休
《红楼梦》中有一段公案,就是在抄检大观园的时候,诸般人物都去抄检了,连探春、黛玉的屋内都没有放过,唯独没有抄检薛宝钗的芜院。第二天宝钗便借口母亲生病,匆匆离开了大观园,去和李纨告别的时候,探春又有一番说辞,说什么“亲戚们好,也不必要死住着才算是好的“,加上李纨和尤氏神秘的对笑,很多人主张这是大家都厌恶宝钗,要撵宝钗走。
但是有的朋友就觉得有些说不通,因为在五十五回,探春和宝钗同受王夫人之命,协助李纨管家,二人关系一直不错,相互维护。即便是宝钗常年住在大观园有些不妥,探春也实在犯不上自己说这个话,去得罪宝钗。而且李纨和尤氏各领各的月例,各过各的日子,留谁在大观园,不留谁在大观园,跟她们半毛钱关系都有,她们也不会去管这个闲事。
那宝钗为何要匆匆离开大观园呢?她离开大观园到底对不对呢?她以后还回不回来了呢?这个我们要多个方面去考证,有人情、有事理、有礼法,再参考言语,四下相合,才能下这个结论。
王熙凤不主张抄检抄检大观园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抄检大观园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其实很多人在这个问题上没有精确地认识,有的人认为是王善保撺掇的;有人认为是绣春囊事件引发的;有人认为是奶子们聚赌引发的,这些都不十分精确。原是未对照原著,只看电视剧的缘故。我们要考据宝钗离开大观园的原因,少不得要厘清抄检大观园的真实目的。
抄检大观园不是独立发生的,它是荣国府内矛盾长期积累的最后爆发,有经济拮据的原因,有管理不善的原因,有绣春囊的份儿,也有聚赌的份儿,涉及了王夫人和邢夫人的矛盾,也涉及了王善保家的这些嬷嬷和各房大丫头的矛盾,但其直接的导火索是绣春囊的发现。
傻大姐发现绣春囊一个跟剧情中主角们毫无关系的傻大姐在大观园内发现了一个十锦春意香囊,将贾府淤积了多少年的烂泥翻了起来,好戏便开场了。
邢夫人一直不满王夫人这个二房媳妇受婆婆宠爱,抓着管家的大权,无奈人家娘家势力大,闺女又是皇妃,纵有不满只能忍耐。如今大观园这种闺阁之地,有了这个纰漏,自己就要好好利用一下了,拉不了王夫人下马,也要诛一诛她的心气,吐一吐自己几年来的闷气。她便塞在袖中,且不动声色,先去处理了自家迎春乳母聚赌的事情,这是交代贾府奶嬷嬷们的管理松懈之严重,令人咋舌。
哼哼,看你怎么办?之后,绣春囊落入了王夫人手中,王夫人被大嫂子将了这样一军,真是又羞又恼,直没有了理智,也不问是非,携着绣春囊就来王熙凤处兴师问罪。邢夫人打击王夫人的目的算是达到了。
王夫人听了这一席话大近情理,因叹道:“你起来。我也知道,你大家小姐出身,焉得轻薄至此。不过我气急了,拿了话激你。但如今却怎么处?你婆婆才打发人封了这个给我瞧,说是前日从傻大姐手里得的,把我气了个死。”
王夫人来之前,王熙凤在干嘛呢?她正在和贾琏商议着偷老太太的东西出来当当呢。这是交代贾府的经济情况已经相当窘迫了,靠着当当过日子了。东西虽然是鸳鸯私自运出来的,但是平儿也点破了,其实老太太是知道的,已经默许了。四件事穿插而写,浑然天成,不露圭角地把抄检的背景介绍了个遍。
王熙凤辩白绣春囊接下来王熙凤一番解释,洗脱自己绣春囊之嫌疑,接着她要为姑妈分忧,提出要“暗暗访察”绣春囊的来历,不能大张旗鼓,而且查抄的名头要用“查赌”,毕竟涉及到园子内小姐们的名声。还有一条,王熙凤因为贾府财政紧张,她提出趁机大刀阔斧地抓住一些人的把柄,撵出一部分冗员,以节省开支。
凤姐道:“太太快别生气。若被众人觉察了,保不定老太太不知道。且平心静气,暗暗访察,才得确实;纵然访不着,外人也不能知道。这叫做‘胳膊折在袖内’。如今惟有趁着赌钱的因由革了许多的人这空儿,把周瑞媳妇旺儿媳妇等四五个贴近不能走话的人安插在园里,以查赌为由。再如今的丫头也太多了,保不住人大心大,生事作耗,等闹出事来,反悔之不及。如今若无故裁革,不但姑娘们委屈烦恼,就连太太和我也过不去。不如趁此机会,以后凡年纪大些的,或有些咬牙难缠的,拿个错儿,撵出去了人,一则保得住没有别的事,二则也可省些用度。太太想我这话如何?”
王夫人自己并不管钱财,想用的时候让王熙凤去掂对,对于贾府财政的紧张没有王熙凤那般深切的感受。趁机裁员的事情,不是她第一关心的,被她用“姐妹们可怜”、“老太太未必就依”驳回了。王夫人第一关心的是,邢夫人将自己这一军丢失的颜面应该怎么挽回,因此只采纳了王熙凤“暗暗访察”的建议,于是说“如今且叫人传了周瑞家的等人进来,就吩咐他们快快暗拿这事要紧。”若只是如此,也不会有抄检大观园,一切都会悄没声进行,宝钗等人未必知晓。
有什么样的主子就有什么样的奴才偏偏邢夫人打定了要看王夫人笑话的主意,不但让自己的亲信王善保家的来送绣春囊,过后还来打听王夫人的处理结果。王夫人急于洗白自己,以证明自己的公正无私,足以当得荣国府的家,便让王善保家的参与调查。书中说:
王夫人向来看视邢夫人之得力心腹人等原无二意,今见他来了,打听此事,十分关切,便向他说:“你去回了太太,也进园来照管照管,不比别人又强些。”
尽是瞒人之语,左不过王善保家的与邢夫人是无二意的,王夫人对王善保家的说话,便是对邢夫人说是一样的,最后查出王善保家的外孙女司棋与潘又安的私情,面上打了王善保家的脸,实际上是打了邢夫人的脸,因为司棋还是邢夫人女儿迎春的丫头。
司棋王善保家的开始参与时,王夫人还是以“暗查”为宗旨,但是王善保家的的不断将王夫人的军,最后提出趁园门关了,夜里突击抄检。王夫人为了在邢夫人面前不丢脸面,捍卫管家权,只能说:“若不如此,断不能清的清,白的白。”王夫人就是要自证清白的!王熙凤虽然觉得不妥,王夫人话都说出来了,凤姐只得答应说:“太太说是,就行罢了。”王熙凤心里是不同意的!但也没有办法。后来我们看了,抄检大观园这件事的影响很坏,也标志着贾府的衰落。
这样说大家也应该清楚了,抄检大观园实质上是邢王二妯娌斗法,最后邢夫人被KO。抄检事件有贾府衰落的背景,由绣春囊引发,王熙凤提议,王夫人批准,邢夫人、王善保家的推波助澜,都没有直接针对薛宝钗。
抄检怡红院抄检的对象是什么人?
大家对于抄检大观园印象最深的恐怕是在秋爽斋,王善保家的扯探春的衣襟,被探春扇的一巴掌的情节。大家的感觉好像是对大观园的全面抄检,边边角角都不能遗漏,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王善保家的提议是这样的:
等到晚上园门关了的时节,内外不通风,我们竟给他们个猛不防,带着人到各处丫头们房里搜寻。想来谁有这个,断不单只有这个,自然还有别的东西。那时翻出别的来,自然这个也是他的了。
搜查的对象是“各处丫头房内”,宝玉和其他姐妹的房内自然是不可能去搜的。头一个抄检的是上夜的老婆子屋内,得了一些私藏的蜡烛灯油。第二个抄检的是怡红院,到了怡红院,一干人“直扑了丫头们的房门去”。接下来是潇湘馆,黛玉已经睡了,王善保家的去了丫鬟房内抄检一遍,也没有拿了什么脏。到探春屋里时,探春早就得了信,她一则是为了王夫人的脸面,要反击邢夫人,二则要维护自己的丫头,维护秋爽斋的声誉,给予王善保家的以反击。打了王善保家的,正好给王夫人出了气,喜欢她还来不及呢,哪里会怪罪她。后面还有李纨、惜春、迎春屋里都是搜的丫头,小姐们的物品是不得搜的。
探春打王善保家的那么事情就来了,搜完了怡红院,按顺序应该搜蘅芜院。原本这个事就是邢王两妯娌较劲,扯上薛家这个外人就不合适了,很容易闹到老太太那里去。老太太是什么人?明摆着是邢夫人找事儿,闹过去,定然会袒护王夫人,对邢夫人一点好处也没有,最后还是一顿训斥。
况且既然搜捡的是丫鬟们的物件,蘅芜院的丫鬟是薛宝钗从家里带来的,你们凭什么去搜啊?这是个明摆着的道理,不但王熙凤知道,连王善保家的这等人都知道这个理。她也说“这个自然。岂有抄起亲戚家来。”
王熙凤全程看热闹王熙凤对于管家之事,早有抽身之意,况且这次抄检她原是不同意的,只是王夫人为了自己的颜面,被王善保家的挤兑同意了而已。抄检的时候王熙凤跟着王善保家的,并不搜捡,也不热情,只是代表王夫人做见证,别让王善保家的错拿了脏,乃至栽了脏而已,整个过程对自己人都是回护的。她用不着此时去得罪薛宝钗,她那样精明的人哪里肯干这种出力不讨好的事呢?
又,脂砚斋在要抄蘅芜院处批:写阿凤心灰意懒,且避祸从时。迥又是一个人来。她既然要避祸从时,必然是尽量不得罪人,少生事的好,断然没有对薛宝钗有什么不良之意。
宝钗是置身事外的宝钗为何借口离开大观园?
抄检大观园的最终结果,是抄出了司棋私藏了男人的贴身衣物,并与潘又安的书信。因为司棋是王善保家的外孙女,王熙凤高兴了,还当众读了这些书信,把王善保家的好一顿羞臊,算是替王夫人出了气,这件事算是平了下去。
但是自家抄自己家这件事,真是太难看了。拿探春说的话来看:
你们今日早起不曾议论甄家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果然今日真抄了。咱们也渐渐的来了。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
都什么时候了?还要内斗?,贾家的老亲甄家被查抄、元妃在宫里地位不稳、夏太监三番五次来敲诈、贾府财政入不敷出,不团结一致解决问题,还要争管家权,相互拆台!这个贾家竟乱了!
尴尬人抄检不光扯出司棋的事,还让宁国府躺枪了,抄到了惜春的丫鬟入画有些不合适的私人物品,但是这是她哥哥的东西,入画本身没有关系,跟绣春囊也没有关系,因此尤氏对此事并不以为意,还替入画求情。在尤氏眼里真正丑的事是什么呢?就是妯娌之间的不和。她作为入画的主母,丝毫没有因为入画的行为而感觉有什么不妥,反而对李纨笑着说:
“你们家下大小的人,只会讲外面假礼假体面,究竟做出来的事都够使的了。”李纨听如此说,便知他已知昨夜之事,因笑道:“你这话有因。谁作事究竟够使的了?”尤氏道:“你倒问我。你敢是病着死过去了!”
这话说的不清楚,说绣春囊还是其他?脂砚斋在此批到:此为“打草惊蛇法”,实写邢夫人。
抄检大观园丑的不是绣春囊,而是邢夫人想争权,最后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家里乱成这个样子,薛宝钗这个外姓人,怎么住的下去?在这里等着看谁的笑话?不管谁最后赢了,总有一方要丢脸,外人在就是不方便。薛宝钗那么一个精明的人,还在这里等着干啥?赶快走吧。
薛家过的不比贾家差薛家有没有赖在贾府不走?薛宝钗为何没有告诉老太太和姨妈王夫人,而是只跟李纨来打招呼?
薛家给人家的感觉一直住在荣国府,自己有家有钱,为何全家都住在亲戚家呢?这个样子哪有亲戚不的呢?但是实际上薛家根本就没有赖在贾家的行为!
从一开始,薛姨妈来探访,就和王夫人商议好“一应日费供给,一概免却,方是处常之法”,梨香院又在贾府东北角上,有单独的门开往街面,只是住着贾家的房子,并不给贾家添什么麻烦。薛姨妈家人并没有在贾府住太长时间,元妃省亲之前,薛姨妈等人就搬走了,梨香院则空了出来给小戏子十二官做了集体宿舍。而薛姨妈等人则搬到了荣国府东北的一处幽静的宅子。这处宅子是在贾府内还是贾府外,书中写的不是很清楚。但是我们知道梨香院已经是荣国府最东北角上的院子了,再一开门就是大街了。而且小戏子们住在梨香院,每天都要吊嗓子,若是在荣国府内,哪里来的幽静?
夏金桂是没有到过大观园的,她住在哪?况且在第五十八回,宫里的老太妃薨了,所有的诰命要进宫守制,两府无人主事,宁国府报了有事产育,留在家中管事,荣国府又把薛姨妈请来照看府内上下,就住在潇湘馆,方便照顾黛玉,薛姨妈无奈只好搬回来住了一段日子。而抄检大观园时,薛姨妈早就回去了,而且她身体不好,宝钗马上就知道了,说明他们家就住在贾家不远的地方,薛蟠娶夏金桂也取在了薛家,而不是在大观园。
在第七十九回时,宝玉突然在大观园内见到了香菱,香菱早已经嫁给了薛蟠,住在了薛家,怎么能到大观园里来呢?而且宝玉说“许多日子也不进来逛逛”,香菱说如今薛蟠回来了,没有那么自由了,今天是薛姨妈要找凤姐,她才来的,可见两家住的相当近便的。
薛姨妈还住过潇湘馆,照顾过林黛玉但是薛家压根儿没有死赖在荣国府不走,之所以经常会见面,是因为住的很近!
那薛宝钗住在大观园是没错吧?她不是死赖着不走么?嗯,您说的没错,她确实一直住在贾府没有走,而且她来找李纨的时候还说,等她妈病好了,她还是要回来的!这可不是她说客气话,她还请尤氏和史湘云住到蘅芜院去,帮她看两天房子。你请史湘云倒还罢了,人家尤氏有家,有男人,凭什么长久给你看房子?也就是暂住几天,过几天她真的要回来的!
宝钗道:“正是!我也没有见他们。只因今日我们奶奶身上不自在,家里两个女人也都因时症未起炕,别的靠不得,我今儿要出去伴着老人家夜里作伴儿。要去回老太太太太,我想又不是什么大事,且不用提,等好了我横竖进来的,所以来告诉大嫂子一声。”李纨听说,只看着尤氏笑。尤氏也只看着李纨笑。一时,尤氏盥沐已毕,大家吃面茶。李纨因笑道:“既这样,且打发人去请姨妈的安,问是何病。我也病着,不能亲自来的。好妹妹,你去只管去,我自打发人去到你那里去看屋子。你好歹住一两天还进来,别我落不是。”宝钗笑道:“落什么不是呢?这也是通共常情,你又不曾卖放了贼。依我的主意,也不必添人过去,竟把云丫头请了来,你和他住一两日,岂不省事。”
贾元春宝钗为啥到这半天了,她还不彻底搬出去呢?
她不敢搬走啊!
大家想想宝钗当时是怎么搬进来的?是元妃下了谕旨,由夏忠夏太监传谕给王夫人,指名道姓地命宝钗等人住到大观园的,这是走了国家程序的,宝钗敢随便搬走?除非宝钗要结婚了,由贾家的诰命夫人进宫向元春请旨,才能彻底搬离大观园,否则就是抗旨。
想毕,遂命太监夏忠到荣国府来,下一道谕,命宝钗等只管在园中居住,不可禁约封锢,命宝玉仍随进去读书。贾政王夫人接了这谕,待夏忠去后,便来回明贾母,遣人进去各处收拾打扫,安设帘幔床帐。
眼目前邢夫人和王夫人干起来了,外人在眼前终究是丑事,她终究是个外姓人,留在贾府太尴尬了,想离开也不能够,只能说妈妈病了,去两天,等到事情处理好了,依旧要回来住的。
亲戚打起来了,别人还怎么好意思住?那是谁失礼呢?按说她离开贾府一段时间,也要跟老太太汇报,但是一旦说了,这是不就等于告了邢王二人一状?去跟王夫人说?这时候人家正是心烦的时候,去说什么啊?那不是添乱么?只能跟当家大嫂子说,李纨也不会立刻去回王夫人,等到看王夫人消气了,再去说一下,人家薛姑娘家里有事,一早就走了,过两天还回来,走的时候也告诉我了,人家不失礼,我这瞧着您没有功夫,就没跟您说。大家脸面上都好看。也不得不说宝钗这样做的妥当了。
李纨这种人怎么会撵宝钗呢?尤氏和李纨神秘的微笑
有人把宝钗告辞时,尤氏和李纨相视一笑当成了看了薛宝钗的笑话,但是一来抄检大观园并非针对薛宝钗,二来尤李二人跟薛宝钗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薛宝钗还请尤氏给自己去看芜院呢。接下来几个人还坐下一起喝面茶,谈话气氛丝毫没有尴尬。在宝钗进来之前,尤李二人还在说笑,笑的就是邢夫人打脸的事。
尤氏笑道:“你们家下大小的人,只会讲外面假礼假体面,究竟做出来的事都够使的了。”(脂批:此为打草惊蛇法,实写邢夫人)李纨听如此说,便知他已知昨夜之事,因笑道:“你这话有因。谁作事究竟够使的了?”尤氏道:“你倒问我。你敢是病着死过去了!”一语未了,只见人报:“宝姑娘来了。”忙说“快请”时,宝钗已走进来。
尤氏和李纨的关系更好一些尤氏半开玩笑地说荣国府的人“做出的事够使的了”,李纨也是荣国府的人,她却装糊涂,非逗尤氏说出来。尤氏觉得邢夫人一干人做的事好笑,知道李纨心知肚明,却也不说,嗔怪李纨“你倒问我。你敢是病着死过去了!”。两心照不宣,都看了邢夫人的笑话,这时候宝钗进来了,说是有事要走。李纨听说,只看着尤氏笑,尤氏也看着李纨笑。她们二人的笑是接着上面的意思来的,心道话:哈哈,宝钗也知道了啊!并非是说“宝钗你可走了”,元妃的旨意在呢,谁敢撵宝钗走?
接着李纨说让宝钗“好歹住一两天,还进来,别叫我落不是”,宝钗也参与到了二人的话头禅里了,她笑着说:“落什么不是呢?这也是通共常情,你又不曾卖放了贼。”那是谁买放了贼来呢?是王善保家的的外孙女司棋啊,又是在讽刺了邢夫人一党。若是宝钗落荒而逃,她还有这种心思?她说完了早就走了,结果还在李纨屋里和史湘云、探春聊天吃饭之后才离开的,哪有这样落荒而逃的呢?
探春这种有义气的人怎么会撵宝钗呢?探春为何说“亲戚们好,也不必要死住着才算是好的“
薛宝钗和李纨正说着呢,史湘云和探春过来了。探春是怎么过来的?她是生着一肚子气过来的。她原本就性情刚烈,被王善保家的一顿侮辱,一宿都没有消气,后来王善保家的自己打了脸,探春精神头还更盛了些。
来到了李纨处,大家还互相让了座,宝钗主动说要出去的,她和探春之间的关系是很好的,探春理家的时候,思路有问题,宝钗几次暗中提点,都有回护之意,探春也欣赏宝钗的性格和文采。她听宝钗说要走,说到:“很好。不但姨妈好了还来的,好了不来也使得。”这句话是在撵宝钗么?不是,而是在替宝钗鸣不平,在发泄自己对于贾府如今情况的不满。也不是宝钗在这里住不对,而是说有宝钗这样的亲戚住在府上,贾府竟然进行抄检!简直是太失礼了!你们到底想不想让亲戚在这里好好住了?
探春也是心地光明之人,怎么会有撵亲戚的念头呢?下面她又紧接着说:
探春冷笑道:“正是呢,有叫人撵的,不如我先撵。亲戚们好,也不在必要死住着才好。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自古以来都是讲亲戚之间要亲亲热热、团团结结,虽然家里的条件不一定好,亲戚在的时候要礼数周全而殷勤。好家伙,贾家倒好,全然不顾宝钗在,就抄起家来了,这不就等于撵人走么?完全是对抄家事件的不满,兼替宝钗鸣不平。这也是跟上下文的文意贯通的,而不可能是撵宝钗走。贾家连刘姥姥这样远亲都要照顾到,哪有当着宝钗的面撵她的理?
尤氏打趣探春撵亲戚,不过是逗引她说她打王善保家的趣事罢了。当然了探春是有点好显摆的,果然在宝钗和尤氏的逗引之下,把打人的光荣事迹讲了一遍,她说的过瘾,旁人听的也过瘾。紧接着尤氏也说了的事,说到邢夫人嗔怪了王善保家的,探春冷笑道:“这种掩饰谁不会作?且再瞧就是了。”这个气还是对着邢夫人发的,跟薛宝钗一点关系也没有。一群老娘们儿八卦了一阵子,吃了饭才散了。
宝钗结语
这样看来,薛宝钗住在大观园是奉元春谕旨而来,名正言顺,而且在元春谕旨的头一名,贾府中人连老太太都是不敢撵她的。薛家早就搬离了荣国府,在荣国府东北面不远的地方,置办了房产,薛姨妈带着薛蟠和香菱一起住,后来娶了夏金桂也娶在此处,而并没有赖在贾府一住就住十年,更谈不上撵了。抄检大观园是王夫人和邢夫人斗法,之所以王熙凤提醒不抄芜院,是因为蘅芜院的丫头不是荣国府的人,而且邢王二人较劲犯不上波及外人。
薛宝钗离开大观园几天一则是避嫌,二则是给二位太太处理家务的时间,因为有谕旨在,等到事情平息了,她依旧要回来的。
尤氏和李纨二人的微表情,包括探春的言辞,也并非针对宝钗,这四个人都是聪明人,她们是惺惺相惜的,不可能针对宝钗,几个人都是针对的是王夫人及其心腹王善保家的,对于宝钗是维护的,也赞同宝钗此时回娘家避嫌的做法,所以几人才能心平气和坐在一起吃面茶。
唯此解释,在人情、事理、礼法、言语上贯通起来,前后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