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贾探春如果是王夫人亲生,是不是不用

探春远嫁海外异国为王妃,从她的杏花签,风筝谜语、秋爽斋的陈设布置,以及判词和[分骨肉]曲子都明确伏笔,不存在异议。

只是探春其人大才,有领袖之能。脂砚斋在她的风筝谜语后都大为遗憾[庚辰双行夹批:此探春远适之谶也。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致流散也,悲哉伤哉!]

如果贾探春不远嫁,就算贾家抄家,有她主持的话也不至于让众人没有主心骨而“树倒猢狲散”,一家子彻底散了。

读书人不免遗憾探春远嫁,便会考虑如何避免?是否探春庶出才导致远嫁?若她是王夫人嫡出,能不能避免?

这个问题显然一厢情愿,答案是肯定不能。嫡出和庶出都不能阻止探春远嫁。

那个时代儿女姻缘,全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贾家这种贵族甚至还会受到外力因素强势干扰,履行他们身为贵族的义务。

就比如贾元春进宫为妃,尽管她不愿意,回家抱怨“当日既送我去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可只要家族需要,她是王夫人嫡出也得含恨而去。

元春如此,探春也责无旁贷。

当日周瑞家的送宫花时,各人接花时的作为,是对各自未来的一次暗示。

探春彼时正和迎春下棋,说明她们俩注定要成为家族牺牲的棋子。

不过贾探春的情况比较特殊,关于她的远嫁,有好几个伏笔需要注意。

根据贾母八旬之庆,南安太妃过来拜寿要见姑娘,南安通“难安”。表明探春出嫁让贾母难安,有被迫之意。

元宵节讲到贾府原有三副“慧纹”,被进上了两副。一副当指贾元春,另一副无疑是贾探春。

从探春远嫁海外异国为王妃来看,她的远嫁应是被以贤德妃妹妹赐婚。贾家对此不敢违抗。愿不愿意都的同意。

若贾家能够做主,肯定要联姻京城贵族,探春也不至于一去不返,“从此分两地,各自保平安”了。

不过,贾探春远嫁的最大意外,其实有两个。

一个是导致贾母之死。

一个便是连累林黛玉一同远嫁。

看过君笺雅侃红楼之前观点的都知道,贾探春远嫁连累了林黛玉。

当日南安太妃要见姑娘,薛宝琴和史湘云都已订婚。贾母的意思是推荐一下薛宝钗。

殊不知最终却搭进去贾探春和林黛玉,导致老太太内心“难安”并因此生病寿终。

贾母寿庆时来了南安太妃,一如刘姥姥讲雪下抽柴故事,张口“老寿星”一般,此“寿”反而暗示不寿。

原本定下的只有探春远嫁,不想因庶出被嫌弃,应了王熙凤说探春庶出“不要”的话。

再结合《姽婳词》影射林黛玉为贾宝玉“牺牲”,“石呆·子失扇子”故事是贾雨村陷害贾宝玉的故事,对应了脂砚斋提示的《一捧雪》故事。

石呆·子失去的扇子为“湘妃、麋鹿、玉竹、棕竹”,更是重要线索。

石呆·子无疑就是贾宝玉。湘妃是指潇湘妃子林黛玉,麋鹿则是蕉下客的贾探春。

推测八十回后贾雨村陷害贾宝玉蒙难,贾探春的庶出身份也被嫌弃,导致贾家一度十分被动危急。

林黛玉被迫挺身而出与贾探春同嫁而去。贾宝玉同时失去挚爱与至亲,一如石呆·子被夺去的宝贝扇子。

贾母也因此而病。

林黛玉的潇湘妃子就是贾探春所取,潇湘妃子又是娥皇女英二女同嫁舜帝的故事。

贾探春的杏花签“日边红杏倚云栽”预示她远嫁异国为王妃。

林黛玉的芙蓉花签“莫怨东风当自嗟”借昭君出塞故事预示她被迫远嫁异国为王妃。

贾探春的判词图画“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两人放风筝”代表二女同嫁,剩下“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是指黛玉很快泪尽而亡,剩下探春一人。

所有这些线索,都能证明探春与黛玉同嫁而去。

而林黛玉写了《桃花行》,讲述她与贾宝玉的诀别后,贾探春和贾宝玉两兄妹合作《南柯子·柳絮》。

贾宝玉说“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表明兄妹二人日后还有一见。彼时妹妹是王妃,哥哥是和尚。

只是宝玉词中之意显然不是说妹妹,更像对林黛玉所说。说明贾宝玉寻探春其实是找林黛玉。

这又应了他当初的誓言“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

林黛玉的一品夫人是指帝王妃。贾宝玉为其守墓余生是结局。

贾宝玉、林黛玉和贾探春三人的最后踪迹因此汇合,也应了石呆·子失去的“湘妃、玉竹、麋鹿、棕竹”的伏笔。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

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阅读自有力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84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