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里再简单不过的两句话,却高度概括了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进入到了另一个时空,这个时空是他与群芳的前世,他在进入薄命司之前,看到了两边的一副对联,这副对联也高度概括了所有薄命女子的一生。宝玉喜不自胜,抬头看这司的匾上,乃是“薄命司”三字,两边对联写的是: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宝玉看了,便知感叹。这两句话很简单,也不难理解。字面意思无非就是这些恨和悲都是她们自己惹出来的,空有花容月貌,却无人懂得怜香惜玉,最终落得薄命的悲惨结局。既然能成为薄命司的对联,自然不简单,因为它不仅是对钗黛等金陵十二钗女子命运的概括,也是对袭人晴雯等又副册女子命运的总结。其实这两句话,都在说一个“情”字。我们不妨以钗黛二人为例,来看看她们的命运是如何对应了这一副对联的。林黛玉生来多愁善感,曾有葬花举动,且写有令人悲痛欲绝的葬花词,词中有“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可以说是写尽了黛玉之狠,这恨的对象,自然是宝玉。因为黛玉的葬花词,是其命运和宝黛爱情的悲谶,暗示八十回后宝玉与宝钗成亲,黛玉孤身一人,泪尽夭亡的结局。说到秋悲,黛玉曾写有《秋窗风雨兮》: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可以说写尽了黛玉寄人篱下的悲凉之情与孤寂之感。整个贾府之中,真正关心黛玉的除了外祖母,就只有宝玉这么一个知己。黛玉只有一个宝玉,而宝玉却不止一个黛玉,他还有许许多多的姊妹,这不免常勾起黛玉的醋意和恨意。若这醋意和恨意不能很好地发泄疏导,最终便都成了黛玉骨子里的悲愁,这悲愁伴随了她短暂的一生。宝玉是个富贵闲人和情不情公子,不陪在黛玉身边时,他还有宝姐姐,云妹妹,袭人姐姐……黛玉只有一个人,在小小的潇湘馆中,读书写诗,撩逗鹦鹉,她就像一朵兀自开花绽放的芙蓉花,常常一个人哀叹自怜。她曾春困时发出“每日家情思睡昏昏”的孤独叹息,自然也会写出“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这些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不确定的自叹身世之词。这些也正是“花容月貌为谁妍”的具体涵义,黛玉的内心是充满了不安的,这不安,有寄人篱下的敏感,有对宝玉感情的不确定,更有对自己孤苦命运的叹息和未来的担忧。再看宝钗,我们看到的宝钗,是个品格端方,容貌丰美,热情体贴,助人为乐的知心姐姐,贾府上下一致夸赞的好姑娘,但谁又知道她心里的恨和悲呢?宝钗恨哥哥不争气,不能照顾家族生意,只能由她这个未出阁的姑娘,早早地学会了依贴母怀,照料一切,善后一切。宝钗恨入宫待选的落选,宝玉一句她像杨贵妃的玩笑,便轻易就惹恼了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宝姐姐。宝钗恨她与宝玉的无缘,蘅芜苑即谐音“恨无缘”。宝钗的悲在于她嫁给了不爱她的宝玉,这注定是一场不幸的政治婚姻,宝玉的悬崖撒手,出家为僧,让宝钗成了弃妇,她的悲在于: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无论才貌还是能力,几乎是个完人的宝姐姐,却先是入宫之路落选,再是成为宝二奶奶后被宝玉遗弃,她的结局,也许是: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这不正是“花容月貌为谁妍”的悲谶吗?古诗有“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又有“装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皆写女子之美为心仪之人所欣赏,身边有懂她怜她之人,而反观钗黛等入了薄命司的红楼女子,则尽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除了黛玉、宝钗,像香菱之于呆霸王,贾元春之于深宫,探春之于远嫁,迎春之于中山狼,惜春之于出家,哪一个不充满了“春恨秋悲”?哪一个不是“花容月貌”却无人懂得欣赏、珍惜?既然钗黛等人都是薄命女,曹公为何又说她们是“皆自惹”呢?这就要回到最初,一僧一道携带通灵玉入凡尘时曾说“想这一干人入世,其情痴色鬼,贤愚不肖者,悉与前人传述不同矣。”“待这一干风流孽鬼下世已完”云云。由此可知,薄命司群芳之薄命,是早已注定的,是自己下世造劫惹出来的,因此说是“自惹”。想来,她们下世,多如神瑛侍者,通灵宝玉,皆是“凡心偶炽”,因而惹出许多事端来。薄命司众女子,个个花容月貌,却命运坎坷,难遇良人,在家族败落之时,在为家族作出牺牲之时,在婚姻关系解体之时,在隐秘之事暴露之时,她们注定恨一生,悲一生,永远不能完美地绽放了。她们恨也恨了,悲也悲了,最终红颜老去(死去),再不复当年的花容月貌。短短两句话,却是红楼梦众女子一生命运写照,是对群芳悲剧命运的总结与概括。作者:夕四少,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82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