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荣国府的人情世故》专栏,私信领取旅顺博物馆藏清代孙温《红楼梦》全绘本超高清本电子本。
《红楼梦》中的诗词分量不轻,单是完整的诗篇有八十篇左右,若将对联、灯谜、匾题也算进去,数量逾百。其中,大观园诗社的成立、众姊妹的文思作品,就占据了相当的篇幅。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阐述过大观园诗社社长的问题。
诗社的起源是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发起者是贾探春,可社长之位却被李纨占据,这是探春始料未及的,故而当李纨担任社长的组织框架建立起来后,原著记探春的反应是这样的:
探春等也知此意,见他二人悦服,也不好强,只得依了。因笑道:“这话也罢了。只是自想好笑,好好的我起了个主意,反叫你们三个来管起我来了。”——第三十七回
从这句“也不好强,只得依了”来看,探春对李纨担当社长的做法,心里多少有些不得劲儿,无奈李纨是大嫂子,又附和迎春、惜春“懒于做诗”的心理障碍,给她俩一人一个闲职——出题限韵、誊录监场,组织框架已定,探春无力回天。
可话说回来,探春作为诗社的发起者,她在誊写花笺遍请众人时,一定提前在心里有了自己的规划,探春称“好好的我起了个主意,反叫你们三个来管起我来了”,似乎她打一开始准备自己当社长。
以探春的能力,她也确实有这个实力搞好诗社,无奈《红楼梦》后文中,探春在诗社的地位基本与普通成员无异,只是在作诗的时候出现,至于起社、出题、限韵、组织、评诗等等流程,探春均没有参与,故而我们也无法断定如果探春接手,她会采取哪些措施管理诗社。
从探春的内在心理探究,她其实对于社长的位置有三个理想人选,除了她自己,剩下的两人便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故而第三十七回发出去的花笺中写有如此一段:
娣虽不才,窃同叨栖处于泉石之间,而兼慕薛、林之技。风庭月榭,惜未宴集诗人,帘杏溪桃,或可醉飞吟盏。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第三十七回
探春在“邀请信”中对其他姊妹均无提及,唯独点出“兼慕薛、林之技”,可见他对薛宝钗、林黛玉两人的赞赏,原非其他人可比。事实上,薛、林的才气之高也是大观园其他姊妹的共识。
眼下诗社中有薛、林在前,社长之位自然应该从她两人之中选出才是。
或有论者不服:社长之位考验的是统筹调度,而非个人才学,薛宝钗、林黛玉纵然才华远胜他人,可要搞好诗社,单靠一肚子墨水可不行。
笔者答曰:薛、林才气胜过李纨,组织规划能力亦在李纨之上,李纨最大的优势是评诗,大可以在诗社中安排一个“评诗人”的位置给她,而社长之位,当与薛、林。
我们可以对李纨上任后的组织手段进行罗列:
第一,定下固定的人事组织框架:李纨自荐为社长,负责评诗;迎春任副社长,负责出题限韵;惜春任副社长,负责誊录监场;其余薛宝钗、林黛玉、贾探春、贾宝玉作为诗社成员,成了作诗活动的主体。
第二,定下起社日期、地点,每月的初二、十六两日在稻香村起社。李纨道:“从此后我定于每月初二、十六这两日开社,出题限韵都要依我。这其间你们有高兴的,你们只管另择日子补开,那怕一个月每天都开社,我只不管。只是到了初二、十六这两日,是必往我那里去。”——第三十七回
这就是李纨制定下的规矩,但不得不说,其中的弊病很大。
从人事组织而言,诗社拢共七个人,有三个人不在作诗的行列中,李纨作为评委评诗,为了避嫌尚可理解;
迎春被赋予“出题限韵”的责任,其实这个安排很不靠谱,迎春自己根本没有心思,所以在众人谈论诗题时,迎春弱弱地说了一句:依我说,也不必随一人出题限韵,竟是拈阄公道。
于是乎,这次“海棠诗社”,诗题为白海棠,是李纨自己提出的,迎春倒是限韵了,可也不过是找了本书随便翻了几页,发现是首七言律,就命众人作七言律,又让旁边一个小丫鬟随便说一个字,小丫鬟正靠着门,就说了个“门”字,迎春居然就真的延用这个字限韵,连宝玉都嘟囔:门字怕是不好做呢!
迎春从头到尾的所谓“限韵”,还是秉承“抓阄”的思维,无论是七言律、还是限韵“盆”、“魂”、“痕”、“昏”,或是翻书,或是让小丫鬟随便说,迎春自己根本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没有想过挑选的“韵”对作诗的困难程度高低。
惜春就更不用说了,被李纨赋予“誊录监场”的副社长职务,这基本就是个可有可无的职位,一共就四个人作诗,还都是自己人,谁会作弊?需要“监场”吗?
故而,其后惜春借着画年画的机会,离开了诗社,迎春也成了诗社中似有若无的角色,某次起社,迎春因病未能参加,贾宝玉毫不在乎:二姐姐又不作诗,无她又何妨?
李纨最初的设置,导致了后面的结果,这是一个因果关系,就好比今天的公司团建,如果举办的活动不能让每位成员具有参与感,长此以往,这样的活动对员工就成了一种煎熬,无疑脱离了团建的本质。
有趣的是,在李纨进行组织规划过程中,薛宝钗貌似看到了这一点,李纨制定每月初二、十六举办诗社,宝钗便提出了一个增加诗社活跃度的办法:
宝钗点头道:“一月只要两次就够了。拟定日期,风雨无阻。除这两日外,倘有高兴的,他情愿加一社的,或情愿到他那里去,或附就了来,亦可使得,岂不活泼有趣。”众人都道:“这个主意更好。”——第三十七回
没错,虽然海棠诗社结束时,李纨言之凿凿地称“其间你们有高兴的,你们只管另择日子补开”,但最初提这个建议的却是人家薛宝钗。
这种做法将诗社活动的时间、地点灵活化,可以试想,如果贾宝玉、贾探春、林黛玉等人自己额外举办诗社,他们就成了临时性的“社长”,必然能暂时脱离“制度”的束缚,李纨也再难借着“社长”的地位插手安排,一切活动内容都会有一个全新的改变,甚至迎春、惜春也可以加入进来,不再固定地誊录监场、出题限韵,大家一起玩,诗社自然能兴旺起来。
李纨的弱势在于思维僵化,这可能跟她长期“槁木死灰”般的生活有关,她担任社长采取的大部分措施,都重在内容、形式,却忽略了诗社的参加主体是人,应该让活动服务于人,而不是让人服从活动。
对比人家薛宝钗、林黛玉两人,就非常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比如李纨心心念念的“出题限韵都要依我”,第四十八回林黛玉在教香菱学诗时,就曾反复强调:不以词害意,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虛实不对都使得的。这是人家黛玉的诗作格局。
购买专栏解锁剩余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