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斌)在我国民间,梅有迎春报喜、吉祥喜庆之意。昨日,颐和园第十三届“傲骨幽香”梅花、腊梅迎春文化展如约而至,为游客送上中国农历龙年的第一抹春的祝福。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展览设于颐和园西部畅观堂、耕织图景区,展出梅花、腊梅树桩盆景及其他植物百余盆,其中重点展品梅桩树龄在百年以上。
本届展览重点打造了古人赏梅的意境之美。畅观堂展厅帷幔的颜色取材于长廊的苏式彩画,桃红、杏黄、石绿、月白、天青……将展厅渲染得春意盎然。盆景间的隔断采用清代董诰《瑶圃先春图册》,绿萼梅天竹、梅花腊梅山茶、红梅栀子花等梅花画卷营造出梅花的人文气质。展出的梅花、腊梅盆景,配以山石、苔藓、枯木、四时花卉,以比拟宋代诗人张功甫的《梅品》中品梅的意境。
主展厅展出《颐和园四时清赏》《龙凤呈祥》两大型主题盆景以及精品梅花、腊梅盆景、应季花卉。游客步入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6米长的《龙凤呈祥》主题盆景,寓意吉祥富贵。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般将龙、凤称为瑞兽,一旦它们出现了,就预示着将有好事要发生。盆景以红梅、白梅、枯木为主要素材辅以苔藓、迎春、松枝、水仙、中国兰,通过意境营造,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祥龙瑞凤的华彩与意蕴。《颐和园四时清赏》犹如颐和园的山水画卷,分为海棠迎春、莲红缀雨、金桂飘香、梅花傲雪四个篇章以展现梅花的入画之美。
本次展览新增非遗插花展区,在耕织图水操学堂院内同期举办首届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节——“岁朝插花”展览。展览特邀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传承团队以及全国各级插花非遗项目传承人、插花花艺大师等数十人,精心创作了50余件/组岁朝主题插花作品,旨在通过插花艺术之美、新春之韵,为游客送上新春的美好祝愿。
值得一提的是,配合展览,大年初一至初五,颐和园将举办龙舞颐和、妙手梅香、彩画寻龙、大展龙图等12项科普互动活动。其中,“妙手梅香”“龙舞颐和”活动设在畅观堂东配殿,由科普讲师带领孩子们认识梅花,欣赏梅花,咏诵梅花诗词。孩子们可体验点梅妆,做梅花贺卡,绘制梅花图等体验活动。“龙舞颐和”系列,以DIY手工制作的形式,如拼插龙帽、印龙玺,让孩子们了解生肖文化,爱上传统文化。
据悉,“傲骨幽香”梅花、腊梅迎春文化展由颐和园管理处主办,是年“海之春”新春文化季系列活动之一。展期一共15天,从2月5日持续至2月19日,展厅每日开放时间为8时30分至17时。摄影/本报记者袁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