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很善于“埋伏笔”写“征兆”《红楼梦》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学巨著,在写作手法上,作者曹雪芹很善于“埋伏笔”写“征兆”。例如,在第二十二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中,别人都兴高采烈忙着猜灯谜,作者却通过贾政的预感,透露了贾府的悲惨结局。曹公是这么写的:贾政心内沉思道:“娘娘所作爆竹,此乃一响而散之物。迎春所作算盘,是打动乱如麻。探春所作风筝,乃飘飘荡荡之物。惜春所作海灯,一发清净孤独。今乃上元佳节,如何皆作此不祥之物为戏耶?”心内愈思愈闷。作者借贾政的“沉思”点拨了贾府四姊妹的命运的“伏笔”和“征兆”:元春虽贵,但富贵如爆竹一样很快消散。迎春出嫁后如算盘珠一样频繁被丈夫打骂。探春如风筝一样离家远嫁。惜春出家,生活如海灯一样孤独。同样,作者在第三回宝玉与黛玉初次见面中,也通过两件事作了“伏笔”,暗示两人爱情结局悲惨。宝玉和黛玉初次见面,即有三件“不祥之事”曹公写道: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大家都知道,历史上有个“东施效颦”的典故。“颦”就是皱眉的意思。人不开心,不满意了才会皱眉头。“颦”字本身就代表了伤感、不顺利,本是“不祥之兆”,却在二人第一次见面时就被宝玉冠冕堂皇地赠予黛玉作名字。岂不是为日后两人悲悲切切的交往埋了“伏笔”?第二件事是宝玉摔玉。曹公写道: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宝玉是口中含玉所生,这是他的“富贵之征”,不仅贾府中人因此高看他,连贾府之外的王公贵族也因此对他青眼有加。宝玉所佩戴的“通灵宝玉”,是他经历一番富贵的缘起,也是关乎他福祸的“命根子”。宝玉与黛玉第一次见面,宝玉就狠命摔自己的“命根子”,两个人的交往和结局怎么可能幸福?第三件事是黛玉啼哭。宝玉摔玉,害得贾母编了一个“黛玉原本有玉”的谎话,总算把宝玉劝好了。可是到了晚上,大家都睡了,黛玉却在啼哭。曹公写道:鹦哥笑道:“林姑娘正在这里伤心,自己淌眼抹泪的说:今儿才来,就惹出你家哥儿的狂病,倘或摔坏了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因此更伤心,我好容易劝好了。”结语初次见面,先赠不祥之名,然后一个摔玉,一个啼哭,皆受伤害。可见宝黛二人的关系,看似相爱,实为相害。正应了贾母那句话:“不是冤家不聚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8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