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携手共抗白癜风 http://www.znlvye.com/俗话说“戏有戏眼”,这里所说的戏眼,是整部戏里的核心。书也是有核心的,我称之为“书魂”。《红楼梦》的书魂在哪里?就在第五回里!秦可卿《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宝玉随熙凤去宁府作客,因为歇中觉,便被贾蓉妻秦可卿安排到自己房间,宝玉一接触到香帐软枕便朦胧睡去,睡梦中似被秦可卿引着去了一个绝妙的所在,这里有段宝玉的心理描写:“这个去处有趣,我就在这里过一生,纵然失了家也愿意,强如天天被父母师傅打呢。”这其实就是作者有意埋下的伏笔,宝玉日后看空一切,直到出家是有前因后果的。警幻仙子我们再往下看。这时来了位仙姑,相貌仙界少有,人间绝无,自称住在“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是“放春山遣香洞太虚幻境警幻仙姑”。宝玉随了警幻来至一处配殿,见篇额上写着“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夜怨司”,“春感司”,“秋悲司”,这里贮藏着普天之下所有女子过去未来的簿册。晴雯最后,宝玉来到写有“薄命司”三字的房间里,见那对联上写着: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红楼梦》这部书里主要人物的命势就在这里了,而且无论如何“花容月貌”,终免不了“薄命”的结局。注意!这就是《红楼梦》这部书的“摩斯密码”,现在打开它。这本密码就叫“金陵十二钗判词”,什么是判词?就是对人物命势提前定了调子,其实就是作者送给读者的一个提纲,我们只要循着这个提纲,就能很容易把握书中主要人物的命运走向。袭人“金陵十二钗判词”分为三本,即正册,副册和又副册。又副册选了两个人物,这两个人就是宝玉的大丫鬟,一个是晴雯,一个是袭人。从晴雯和袭人的判词很容易就知道这两个人的结局,一个含恨惨死,一个嫁与优伶。副册里仅选了一个人物,那就是香菱。香菱的判词里提到了“两地生孤木”和“香魂返故乡”,其实就是明确告诉我们,自从薛蟠娶了夏金桂,香菱的恶梦就来了,直致惨死!香菱“金陵十二钗”正册里提到的十二个女子是:贾家元、迎、探、惜四姐妹,王熙凤、巧姐娘儿俩,李纨、秦可卿,宝钗、黛玉、史湘云及尼姑妙玉。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是对钗、黛的判词。宝钗有停机之德,何以用“叹”;黛玉有咏絮之才反而以“怜”,恰恰点明了这两个人无论德也好,才也罢,全都是徒劳无益,两具薄命躯壳而已。林黛玉再来看看元、迎、探、惜四姐妹的判词。元春之“虎兔相逢大梦归”,虽说法各异,但元春之早死毕竟是不争的事实。而迎春出嫁后“一载赴黄梁”,探春之远嫁海外,惜春之出家为尼也在判词里写得明明白白。其他人如王熙凤、巧姐、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等人也各有其判词,有的其命运指向非常明确,个别的也存在模棱两可的情况,如王熙凤判词中有“一从二令三人木”之语,就难坏了不知多少红学的遗老遗少们。薛宝钗判词之外,本回还有一本“摩斯密码”,那就是《红楼梦》十二支的曲子词。“金陵十二钗”每人一支曲子词〖终身误〗——宝钗;〖枉凝眉〗——黛玉;〖恨无常〗——元春;〖分骨肉〗——探春;〖乐中悲〗——史湘云;〖世难容〗——妙玉;〖喜冤家〗——迎春;〖虚花悟〗——惜春;〖聪明累〗——王熙凤;〖留余庆〗——巧姐;〖晚韶华〗——李纨;〖好事终〗——秦可卿。这十二支曲子词与判词相互对照、印证、补充,把十二个女人的命势讲得非常明白和透彻。妙玉展卷之始,主要人物的命运基调已定,那就是四个字:红颜薄命。后面的章节,不过是为了使人物更丰满,故事更生动,把死者如何死,去者如何去,大厦如何倾,鸟兽怎投林尽力渲染罢了。史湘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8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