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http://nb.ifeng.com/a/20180427/6536099_0.shtml大作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能将几百口男女老少、尊卑贵贱等,集中在一部书里,而且有机地聚合。这些人物生活在一处,生死休戚,息息相关,这在古今中外文学史上也是无与伦比,真为一大奇迹。曹雪芹的作品以小说为体裁,语言半庄半谐,但本旨却是郑重、严肃,以至沉痛悲悯。我们在其中不仅读到爱情、领略人心,探索真理,还悟出很多为人处世的原则。下面就以贾府的四个姐妹元、迎、探、惜为例,谈点读书心得,欢迎指正!说起贾府的四个姐妹,我们自然会想到林黛玉进贾府那一段,其中一下子介绍了很多人,有王熙凤的华丽出场,有宝黛的初见惊愕,也有姐妹们的容貌描述。因为贾府三姐妹不是重点人物,所以作者只是轻描淡写,特别是对惜春的描述更是只有“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八个字,而对迎春和探春不仅多了几句介绍,还各有一句评价,分别是“观之可亲”和“见之忘俗”。联想到曹公给迎春和惜春的批语,最后的结局却是一个遇到恶狼,一个落发古庙,前后真是差别太大,怎么不令人感伤。相比较而言,探春的戏份后来却逐渐地增加,这种由浅入深、集少聚多的写法更是符合生活的常规,也就更加引人入胜。元春的出场虽然华丽之极,却是要等到她被选了皇妃回家省亲时。而且从她的言谈举止和对弟妹们的恩赏,特别是元春与贾母以及贾政的对话,更是透露出她在幽深的皇宫中是非常地不如意,不仅思念亲人,还担惊受怕,最后果然是“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篇幅关系,下面重点谈谈三丫头探春。曹雪芹不喜欢从正面去评价人物,总是借助一些事件,或者其他人的话语来雕刻一个人物形象,然而逐渐地将人物性格变得丰满和逼真。我们先来看贾府的人如何看待探春。在宝玉眼里,三妹妹是个高雅的人,喜欢读书思考,为了办诗社,还正儿八经地下贴子给各位姑娘。同样是赵姨娘的孩子,宝玉对贾环就只有讨厌和训斥,对探春却是欣赏和怜惜。再看贾母,贾赦要娶鸳鸯,贾母发火连带着把无辜的王夫人也骂了,吓得王熙凤都不敢上前,更不敢劝阻。薛姨妈虽然可以说几句,却碍着身份是外人,也不好管别人的家务事。倒是探春看不过眼,也不顾自己是小辈,为王夫人分辨了几句,一来给了老太太台阶下,二来正好可以在王夫人面前表现一下,后来果然王夫人对她另眼相看,有意地抬举她,只可惜最后远嫁他方了。探春临时为王熙凤代理管家时,不仅平儿在她面前不停地说好话,连卧病在床的凤姐都一再地派人打听,担心探春会对自己不利。可是探春虽然兴利除弊,大刀阔斧地改革,却没有责怪王熙凤的意思,让凤姐对她更加友善和敬畏。其他如王善保家的、以及一些管家婆们等类似的下人们,开始还想仗势欺人,一个巴掌或是几句不卑不亢的话语就摆平了。探春能干、肯学,会管理、懂经营,为人和善、愿意替人分忧,只是她也有遗憾。一是恨自己不是男儿身,不能干一番经天纬地的事业;二是埋怨自己是庶出,总是有下人在后面戳戳点点的,就连自己的亲娘也是如此。自己好不容易在夫人那里得到点信任,赵姨娘就时不时为些小事兜出她的出身。曹公在小说中不仅不断地增加她的戏份,而且也不停地升级她的地位。探春从一个不懂事的三丫头,到一个办诗社的淑女,再到担当大任的管理者,又变成敢于反抗压迫和强权的叛逆者,直到最后探春竟然敢大胆地站出来,扇灭刁奴的威风。这一切是二木头迎春想也不敢想的,惜春也是只会撇清自己,不愿担当任何责任,哪里有探春丝毫的霸气和责任感。难道是曹公过于偏爱探春,才借她的勇气鞭挞贾府的丑陋和黑暗,也借她的才华表达自己对那些女中英豪的钦佩之情。曹公似乎不喜欢黛玉的柔弱,也不喜欢宝钗的奸滑,弄了个兼美秦可卿又安排她早早地死去。除了她们,就只有王熙凤有看头,可是又太贪婪和刁钻,曹公为她们设计的结局都不好,就连宝玉还看得上眼的,自诩清高又很孤傲的妙玉也没能如愿地当个槛外人。曹公的偏爱不仅给探春安排了一个好的住所(通透的大厅,气势不一般;白色的菊花,高雅而不俗;绣着虫草的纱帐,有田园风光),还让探春继承了贾府先前一贯的温和宽厚的教养,待人处事谦卑不忘本。最后还给了探春一个好的结局,(虽然远嫁却婚姻相对圆满),可见曹公确实是很看重这个人物的塑造,一言一行都精心设计,不敢敷衍了事,生怕让本是女儿身的探春再蒙上一点点灰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8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