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31226/4317332.html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至第五十四回,主要描写宁荣二府除夕祭祖及元宵夜宴,在第五十四回,于贾母花厅设席张诞元宵夜宴,洋洋洒洒几千字,写尽贾府之豪奢排场,纷华气象。
在此次元宵宴中,贾母和王熙凤成了主角,前半场乃贾母讥讽才子佳人之陈腐旧套,即“掰谎记”,后半场为王熙凤“戏彩斑衣”,将元宵欢乐气氛推向高潮。
贾母的“掰谎记”,乃因两位说书的女先儿而起,这两位女先儿是常在贾府走动的,在贾母询问下,说起今日出的一段新书,随后便要将故事梗概说了,方说几句,贾母便打断,说出了下面的故事。众人正称奇,贾母便笑了,称这些书左不过都一个套路,动不动就佳人才子,而对于这种书中的佳人,贾母尤为嫌弃,其道:
“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便是满腹文章,做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佳人了”
在贾母掰谎之前,发生了一件众人瞩目的事情,便是林黛玉喂贾宝玉喝酒事件。贾宝玉听贾母吩咐为众人斟酒时,众人都一饮而尽,偏到了黛玉面前她却不饮,只将酒杯放在宝玉唇边,宝玉一饮而尽,这样的举动发生在众目睽睽之下,气氛一度尴尬,以致王熙凤不得不及时出来打趣圆场。这一事件之前我们分析过,是因为黛玉之前杯中的酒冷了,才让宝玉帮忙喝了再斟暖酒,王熙凤不过是为二人作个解释。
而因为此事发生才过去,贾母便马上“掰谎”,导致许多读者认定,贾母口中骂的“鬼不成鬼,贼不成贼”是林黛玉。毕竟贾宝玉完全符合“清俊的男人”形象,与林黛玉也算是“亲人”,更是“满腹文章”,那么,贾母骂的“佳人”到底是不是林黛玉呢?
其实,只要我们细品贾母后来的话,便知林黛玉绝对被排除在外的。只听贾母又道:
“再者,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便是告老还家,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环伏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环?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
这一段话中,贾母明确表示,但凡身边围绕着丫环奶母的小姐,必定没有条件发生这样的事,所以书中的那些“佳人”小姐,大多身边只有一个丫环。而我们再看看林黛玉,自入府当天,贾母因见其只带了一个奶母和雪雁一个丫环,便将身边的二等丫环紫鹃与了她,其他更是与迎春三姐妹看齐,除两位贴身服侍的丫环,还有五六个洒扫使役的丫环,另外有乳母和四个教引嬷嬷。这些教引嬷嬷是世家大族的小姐必须配置的“导师”,负责教导符合当时主流价值观的女性行止。就是这些嬷嬷,在贾宝玉某天进入潇湘馆欲推假寐的黛玉起床时,她们赶忙走过来劝阻,称“妹妹睡下了”,要贾宝玉别处去玩了再回来;而即便是林黛玉站在花阴下望着怡红院出身,不一会紫鹃便赶来劝其回去吃药。可任何时候,林黛玉的身边都有人紧跟着,她不可能与贾宝玉有任何越礼之事。
因此,贾母才道:
“别说他那书上那些世宦书礼大家,如今眼下真的,拿我们这中等人家说起,也没有这样的事,别说是那些大家子。”
贾母将贾府说成中等人家,自然是谦词了。而其主要的目的在于明确自己家没有那种丑事。而林黛玉早就被贾母当作自己家姑娘,如在第二十二回,贾母为薛宝钗办生日时,文中写道:
就在贾母上房排了几席家宴酒席,并无一个外客,只有薛姨妈、史湘云、宝钗是客,余者皆是自己人。
而到了第三十四回,贾母更是当着众人的面称自家四位女孩子,都比不上宝丫头。这四位女孩是谁呢?自然不可能包括元春,因为这个时候的元春是皇家人,贾母不敢如此越礼。只能是贾母将林黛玉看作三春一样,而嘴上说着不如宝丫头,不过是贾母高情商的外交用词罢了。
说到这里,我们就很明白了,贾母骂的佳人,已经明确排除了林黛玉,正因此,在后来放炮仗时,贾母可以怜爱地将黛玉搂进怀中,祖孙之情毫无变化。那么这“佳人”是谁?
贾母在进行掰谎时,明确点出一个词,那就是“世宦书香”,其称世宦书香的大家小姐不可能如此,当时的场合,没有谁比林黛玉更符合“世宦书香”四个字了。而有意思的是,在场的人,除了薛宝钗是商家出身,其他人都是世宦之家,也正是薛宝钗随身只有莺儿一个丫头。这个丫头不仅出场就跟贾宝玉透露“金玉良缘”,更趁着无人要告诉贾宝玉自家姑娘那些“世人没有的好处”。
所以,在贾母特意点出“世宦书香”人家不可能有这样的事儿时,文中写道:
李薛二人都笑说:“这正是大家的规矩,连我们家也没这些杂话给孩子们听见。”
李家,大家是知道的,李纨父亲乃国子监祭酒,真正的书香门第,李纨在家时就真的只读《女四书》、《列女传》之类书籍。而薛家呢?薛宝钗自己说过,小时候家中多是《西厢》《琵琶》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的,这些“杂话”,早被薛宝钗深埋于心了。可知薛姨妈心虚之下也可以置事实于不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