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自然是喜欢林黛玉的。
1·
就不说这书中的人物关系,不论后面高鹗续写的部分,单单是想想这层关系。
林黛玉是贾母唯一女儿贾敏的唯一女儿,是贾母的亲外孙女。
只看这一点,就能够想象出来究竟贾母是不是真心的喜欢林黛玉。这世界上有很多人喜欢自己的外婆胜过喜欢奶奶,或者等同于喜欢奶奶。
就是因为外婆的爱简单纯粹,就是真真儿的喜欢,不会指望外孙或者外孙女为家族光耀门楣,不会想着他们日后长大了能给家族带来怎样的荣耀,只是看着这个小人儿就觉得幸福,打心眼儿里想疼爱。
2·《红楼梦》中贾母第一次见到林黛玉的时候就哭出来眼泪,大叫心肝儿肉。原文是这样写的:
方欲拜见时,早被她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不过说些黛玉之母如何得病,如何请医服药,如何送死发丧。不免贾母又伤感起来,因说:“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亲,今日一旦先舍我去了,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说着,搂了黛玉在怀,又呜咽起来。众人忙都宽慰解释,方略略止住。是啊,外祖母见着外孙女,哪里有不爱的道理。3·
贾母爱黛玉,就连自己最疼爱的宝玉都要挪动挪动居住的地方。这怎么能不叫爱?
奶娘来请问黛玉之房舍。贾母便说:“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面,把你林姑娘暂安置碧纱橱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罢。”宝玉道:“好祖宗,我就在碧纱橱外的床上很妥当,何必又出来闹的老祖宗不得安静。”贾母想了一想说:“也罢了!”每人一个奶娘并一个丫头照管,余者在外间上夜听唤。一面早有熙凤命人送了一顶藕合色花帐,并几件锦被缎褥之类。长辈超级喜欢某个人的时候,总是会觉得她喜欢的那个人非常优秀,其他的所有人都要为自己喜欢的人让路。
如果贾母不是真真正正的喜欢黛玉,那怎么会让自己喜欢的宝玉“挪窝”,让宝玉给黛玉腾出屋子呢?
4·贾母爱黛玉,所以一切都要为黛玉着想。
贾母见黛玉只带了两个人来:一个是自幼奶娘王嬷嬷,一个是十岁的小丫头,亦是自幼随身的,名唤雪雁。贾母见雪雁甚小,一团孩气,王嬷嬷又极老,料黛玉皆不遂心省力的,便将自己身边的一个二等丫头,名唤鹦哥者与了黛玉。外亦如迎春等例,每人除自幼乳母外,另有四个教引嬷嬷,除贴身掌管钗钏盥沐两个丫鬟外,另有五六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役的小丫头。当下,王嬷嬷与鹦哥陪侍黛玉在碧纱橱内。宝玉之乳母李嬷嬷,并大丫鬟名唤袭人者,陪侍在外面大床上。你看,在书中,也只有宝玉和黛玉有此待遇,素来跟着贾母的大丫鬟被分派伺候他俩人。
其余的姐妹们却未曾听说有谁能得贾母的丫鬟伺候,从这里,难道你看不出来贾母有多喜欢黛玉吗?
5·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这有恃无恐的就是入了贾府,得贾母宠爱的黛玉。
黛玉刚遇着贾府的人时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这里的黛玉是小心翼翼的,初入贾府,不知自己即将面临的是怎样的境遇,所以黛玉对待事物总是小心翼翼。
寂然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云饭后务待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洗手毕,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一个习惯的不同,让黛玉心中困惑却不得不入乡随俗般的改了过来。
入乡随俗一句话说的简单,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有多难一般人是想象不到的。
一个在南方待习惯了的人,如果让他到北方去,少不得水土不服。而一个小小的孩子在外祖母家,就因为这简单的一句入乡随俗改了自己从出生以来就坚持的习惯。
都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是啊,只有在自己家的时候,人们才能够感受到放松。但是说实话,正是贾母的偏爱,让林黛玉知道其实自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
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曹公笔下的黛玉这时说话的语气可否让你再感受到那种生怕行差踏错的小心翼翼?
完全没有了吧,因为贾母的疼爱,宝玉的另眼相待,让她在贾府中渐渐有了一些归属感,这时候的她又不开心就说出来,不会因为寄人篱下就时时刻刻都约束着自己的行为。
这就是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呀,各位看管你们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