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手中的这本《红楼梦》(吉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年7月版,号称全本)将第十七回、十八回编在了一集,使用的是第十七回的标题: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将“隔珠帘父女勉忠勤,搦湘管姊弟裁题咏”融入了原第十七回后面。这样读来一点也不觉得有“分层”之嫌,还让人有酣畅淋漓之感。
这一集本就是写“大观园”内的喜事——贤德妃贾元春元宵节回家省亲的事。这一集所写内容,可以说是荣府最为风光得意之事,也是整本书中最为喜乐的章节,值得大书特书。
整个“省亲别院”的构造,真可谓高雅至极,凡世上之有的景致皆临摹建构,世上没有的情景,也虚拟架构得如仙境一般。如此大张旗鼓大费周章地为贤德妃(皇帝身边的四等妃子)回家省亲做准备,实在是奢侈至极,连贤德妃离开时也嘱咐家人:“倘明岁天恩仍许归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
但这一集却是极雅的章节。雅就雅在,贤德妃省亲之前贾政带领一帮文人墨客逛大观园时有意试试贾宝玉的才情,命他为园内景致题写匾额和对联的那些经过;雅在贾元春回家省亲时对宝玉那些题名的修改定夺和留下让自己题写的匾额;雅在身为贤德妃的贾元春归家游园后还召集家中众姊妹(迎春、探春、惜春、李纨、薛宝钗、林黛玉、贾宝玉)为园内景致题诗的这些事。
“试才”那些情节真是有趣。贾政带了一帮文人墨客并宝玉游园,每至题额题联处,众墨客都要根据景致特点引经据典地讨论一番,但终究还是让宝玉的“见解与才思”压了下去。贾政一边呵斥宝玉卖弄偏才,可到了另一处,众墨客谈论之后还让他题,少不了得到墨客们的恭维然后又遭遇了父亲的棒喝!
贾政身边的这些文人墨客,也是饱读经书之士,对大观园内各处匾额的题写可以说不在话下。可遗憾的是,这些文人都太过圆滑,所题匾额不是四平八稳就是生搬硬套,都不及宝玉所题温情烂漫,含蓄隽永,没有宝玉的彰显着诗意与才情。或许,小孩子的心灵是干净纯粹的,诗意才情也那么清新明亮吧?因为宝玉此时所思所想的,就是眼前的美景,没有沾染世俗气,没有文场的酸臭迂腐,没有经历世道的艰难与圆滑。或许,贾政身边的这帮文人太过圆滑,打开始游园起就看穿了贾政的把戏:让他们作为宝玉的陪衬而不是学长,他们的游园试题,是为宝玉垫底的。
而贾政呢?明知道身边之人所题不及宝玉,也知道他们是故意要低宝玉一筹,明明对宝玉所题匾额较为满意,仍要做出一副高高在上的“严父”形象,让宝玉在众人面前不得造次,让他人认为自己家教严苛教子有方。这就是一个父亲、一个在野者的老道,也即虚伪。
还有一点:这宝玉,是贤德妃的亲弟弟,幼时对宝玉也是极其喜欢,入学前常对他悉心教导,也教他一些诗书文字,所以,长姐如母,贾政是想让宝玉题写以讨得贤德妃的欢喜,即便不如意,贤德妃也不好发作——事实也是:后来贤德妃游园时贾政也这样告知的,后贤德妃也将宝玉所题“有凤来仪”赐名“潇湘馆”,将“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即名“怡红院”,将“蘅芷清芬”赐名“蘅芜苑”,将“杏帘在望”赐名“浣葛山庄”。然后剩下的自己题写为“大观楼”“含芳阁”“蓼风轩”等名。
这才是宝玉的姐姐,也堪称宝玉的师长——书香世家的大家闺秀。
最为雅趣的,还是贤德妃贾元春召集众姊妹为园内景致题诗的情节。她让各位妹妹各拣一匾题写一诗,长短不限,可自由发挥,却单让宝玉将自己喜欢的“潇湘馆”“蘅芜苑”“怡红院”“浣葛山庄”各题五言律诗一首。可以看出,她确实对宝玉偏爱有加。
迎春题的是“旷性怡情”——“园成景备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
探春题的是“万像争辉”——“名园筑出势巍巍,奉命何惭学浅微。精妙一时言不出,果然万物生光辉。”
惜春题的是“文章造化”——“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
对比“三春”所题诗作,都很切题,但迎春、探春的诗还是落了俗套,落入了“称赞”的俗套,好在她俩都还谦虚,在诗中也不忘交代自己是“奉命”题诗,也还不忘自己“才疏学浅”。而惜春的“文章造化”确有李太白的夸张,尾句将此景的奇妙归结为“文章造化”,既点了题,还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哲学意味蕴含其中。
可最妙的还是薛林俩表姐妹的。
薛宝钗题的是“凝晖钟瑞”——“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文风已著宸游夕,孝化应隆归省时。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诗歌既用夸张的手法赞美了景致的气派、奇异,意境的高雅,还不忘浓墨重彩地对贤德妃的文采风流大加赞扬。一句“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既赞扬了贤德妃,又衬托了自己的谦虚(实则这里也有自卑之意吧?当初薛家举家入城,主要是为了宝钗参与后宫选秀的,结果选秀没成,倒与黛玉“抢”起宝玉来了)。
林黛玉题的是“世外仙源”——“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林黛玉本身带有一股仙气,所以她选的是“世外桃源”。诗作句句超凡脱俗,“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对贤德妃的美誉也恰到好处,写得很超凡洒脱,奉承之意也不显山露水。最末一句“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与宝钗一样,都有将自己的身世与贤德妃进行对比的感慨。或许,宝钗黛玉俩表姐妹,作诗时隐隐都有“寄人篱下”的感受吧。
宝玉的诗作,可以说在“三春”之上,却又不及薛宝钗和林黛玉。可偏偏黛玉捉刀的最末一首,得到了贤德妃的赏识,因诗句中有“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之句,遂将“浣葛山庄”改为了“稻香村”,可见林黛玉的才情了吧(实则曹雪芹的才情好生了得)。
更多精彩请阅读——《红楼梦》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