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是缺少铜吗 http://m.39.net/disease/a_9111264.html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http://m.39.net/pf/a_5218641.html
小说《红楼梦》中,有一个人为炒作起来的大噱头,这个噱头就是金玉良姻。
贾母是如何看待金玉良姻呢?
在贾母的眼中,金玉良姻这种噱头太过小儿科,只能骗骗林黛玉这种心实的傻孩子罢了。薛家想用这种谎言,试图让贾母相信薛宝钗和贾宝玉的婚姻是天作之合,完全是不可能的。
贾母会直接反对金玉良姻吗?
贾母不会这么做。
贾母是国公夫人,是荣国府的最高统治者,她的言行都是荣国府的风向标。
哪怕是贾母公开反对金玉良姻,也已经等于薛家的炒作有了作用,只要贾母有了反应,薛家必然还会玩其他的花样,这会让贾母疲于应付。
贾母会任由,金玉良姻的噱头炒作下去而不管吗?
贾母不会这么做。
荣国府是贾母的家,如果贾母在自己的家中还要任由薛家人胡作非为不能辖制的话,贾母这个国公夫人也就白做了。
对于薛家人炒作金玉良姻的噱头,贾母必然会公开揭露,可贾母就不能直说。
贾母要做到既不直说,还要让荣国府所有的上层人物都听明白她是什么意思,于是考验贾母语言艺术的时机到了……
一.掰谎要掐准时机
贾母要掰金玉良姻这个谎,必然要掐准时机。
贾母在只有自家人在的时刻掰这个谎,其实毫无用处,在荣国府的贵妇当中,如果贾母是老大,王夫人在实际意义上就是老二。
虽然邢夫人是王夫人的嫂子,不过很显然邢夫人势单力薄,根本没有与王夫人抗衡的能力。而且金玉良姻这件事情,对贾宝玉是有百害而无一利,邢夫人乐得在一旁看这个笑话。
金玉良姻这个噱头,若没有王夫人的暗中扶持,是没有办法在荣国府的下层流传开的。
贾母若是只对王夫人掰谎,后果只会一拳打在棉花上,只要王夫人不接茬,贾母无可奈何。
贾母直接去对薛姨妈掰谎呢?那贾母可就算降低了自己的身份,贾母以国公夫人之尊,同一个民妇薛姨妈去PK,这种事传出去,一定会成为贵族圈的笑柄。
掰金玉良音这个谎言的时机,贾母可以去等,甚至不惜等上几年的时间。
一旦贾母等到了这个时机,对金玉良姻这个谎言,那可真是痛斥一番毫不留情。
像贾母这种豪门贵妇深谙人情世故,他可以一面满脸笑容的待客;一面不留情地揭薛家的老底儿,贾母就是能做到当面痛斥薛家人,还能让薛家人没有挑理的机会。
这就是本事!
在荣国府元宵开夜宴的时候,贾母终于等到了这个时机。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意味着团圆,那个时候贾府所有的女眷都在场,荣国府的客人李婶、薛姨妈也在场。
贾母就是要抓这样的时机,去掰金玉良姻的谎才有效果。
而掰金玉良姻的话茬呢?这个话茬贾母不会自己找,因为贾母自己找显得太刻意,该留给薛家人的面子贾母还会给留;
这个话茬王熙凤也不敢给贾母递,对于王熙凤来说,王夫人、薛姨妈都是自已的亲姑姑,这两个人凤姐真是不敢得罪。
真是无巧不成书,两个说书的女先生,给贾母递了一个完美的话茬,这两个女先生准备说一个《凤求鸾》的故事:
这年王老爷打发了王公子上京赶考,那日遇见大雨,走到一个庄上避雨。谁知这庄上也有个乡绅姓李,与王老爷是世交,便留下这公子住在书房里。这李乡绅膝下无儿,只有一位千金小姐。这小姐芳名叫做雏鸾,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①当时的贾母自然心中暗喜,她正等着这样的一个故事呢。
《凤求鸾》的故事,已经是一个高配版的薛家与荣国府的故事。
这个故事里面说的王家也好李家也罢,这两家的身份已经远高于皇商薛家。
王公子年纪轻轻,就已经是进京赶考的公子哥,进京赶考考的必然是进士,那王家算是真正的书香门第。
薛蟠恐怕永远没有去考进士的那一天。
再看李家,李家是乡绅,这样的人家在十里八村必然是品行端正的积善之家。
这样的人家口碑也要远胜于薛家,有些读者可能不曾注意,薛家的口碑极差是有名的金陵一霸,薛蟠更是有名的横行乡里的呆霸王。
②人编出一段故事来,也要符合生活的逻辑才会有读者。
做过两朝宰辅王忠的儿子王熙凤,去匹配乡绅李家的女儿李雏鸾,这段故事在女说书先生的口中,是一段佳偶天成的美好故事。
而这段故事在真正的豪门贵妇贾母的眼中,很明显不符合生活的基本逻辑。
此时贾母没有把矛盾指向男子,而是把所有的批评都都指向了女方,这时贾母对金玉良姻的批评,就已经初见端倪。
在贾母的眼中,男女结为婚姻就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才子佳人的故事,不过是编出来取乐的东西。才子佳人的故事不可信,金玉良姻便更是不可信,薛姨妈上赶着要用金锁去配宝玉,那更是一个比才子佳人还要低级的故事。
才子佳人还要两情相悦,金玉良姻从来只是薛家一家人上赶着,在荣国府可从来没有这种说法。
再往下看,贾母就已经从批评整个事件,过渡到去批评薛家人了。
二.掰谎要掐准人
贾母借着《凤求鸾》的故事长篇大套地做掰谎记,就是要借题发挥。
听话听音,贾母究竟指的是谁,自然能从他的言语中带出来:
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那一点儿是佳人!
①这个被贾母形容成鬼不成鬼、贼不成贼的姑娘是谁?
若到荣国府外去猜那就太远了,必然在荣国府内就有这样一个姑娘。
她们不会是后来荣国府的,薛宝琴、邢岫烟、李纹、李绮。
读者都是站在上帝视角,知道薛宝琴和邢岫烟的婚事,都是秉承的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李纹和李绮呢?
小说的主线情节中,此二位姑娘尚未订婚,也没有同任何男子交往过密。
因此这4个姑娘可以直接被排除。
②她们也不是迎春、探春、惜春和林黛玉。
三春一直住在自己的家中,不存在见了亲友就想起终身大事的可能性。
而林黛玉呢?作者给了保代宿世情缘,和今生的一见钟情,可荣国府对于林黛玉来说并不是亲友之家,而是自己的家。
红楼梦第三回,就是一个凄凉的回目《荣国府收养林黛玉》,在贾母的言语中,林黛玉也是自家4个女孩之一。
此时答案已出,荣国府还住着哪个姑娘?
③在贾母口中,鬼不成鬼、贼不成贼的姑娘指向性唯一,就是薛宝钗。
对于荣国府来说,薛宝钗就是那种是亲是友的亲戚。
现代的年轻读者可能不理解,虽然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荣国府的表姑娘,可依然亲疏有别。在古代,亲疏程度是以男性成员的血缘来界定的。
林黛玉没了父母,作为亲舅舅的贾政,必须要将林黛玉抚养长大,再为她置办一套嫁妆妥善地安排婚事。
而对于薛宝钗,贾政没有这种义务。
薛宝钗的监护人是薛姨妈和薛蟠,如果薛姨妈和薛蟠都履行不了监护义务,按照古代的伦理,需要抚养薛宝钗长大的义务,就落到了王熙凤的父亲或是王子腾的身上。
在古代,荣国府薛宝钗是普通亲戚没有至亲血缘。
与荣囯府没有至亲血缘的薛家一家人,在荣国府一住很多年,是件可笑的事情。
薛家一家人在荣国府一住很多年,主要做了什么?
薛家一家人主要经营的,正是金玉良姻呀!
薛宝钗主观有没有想过要嫁贾宝玉,这一点对于贾母来说并不重要,只要薛家在经营金玉良姻,薛宝钗就是那个见了一个清俊男人,不管是亲是友就想起终身大事的姑娘。谁让薛家只有薛宝钗一个姑娘,宝姐姐就是再善于带节奏,再善于用金蝉脱壳之计,也无法否认贾母说的就是她。
贾母说了这些就够了吗?当然不会,薛宝钗不过是个小女孩,贾母要是认真和一个小女孩宅斗那直接就输了。
再看贾母往下说了什么:
再者,既说是世宦书香大家小姐,都知礼读书,连夫人都知书识礼;便自告老还家,自然这样大家人口不少,奶母丫鬟服侍小姐的人也不少,怎么这些书上凡有这样的事,就只小姐和紧跟的一个丫鬟?
①以贾母这种经过人情历练的老人精,她必然明白形成金玉良姻这个环环相扣的噱头,必然不是薛宝钗一个小女孩能弄出来的,这后面站着的必然是薛姨妈。
如果贾母要掰金玉良姻的谎,目标人物自然是薛姨妈而不是薛宝钗。
在贾母的口中世宦书香的人家,夫人都读书识礼,那么薛姨妈呢?
薛姨妈这位嫁到商人家的女人,自然是不读书、不识礼的代表。
②薛姨妈不懂礼数,很容易就在薛宝钗身上体现出来。看荣国府姑娘的派头,每一个姑娘出门的时候,身边都是嬷嬷和丫鬟围绕着。
这单是一种奢侈和气派吗?并不是的,在嬷嬷和丫鬟围绕下的大小姐,没有一个人有时间和机会,去弄出什么才子佳人的事情。
小姐身边有嬷嬷和丫鬟围着,会让这位小姐有着清白的好名声,这一点姑娘自己可能不明白,但姑娘的母亲一定一清二楚。
可薛姨妈呢?
薛姨妈这个女人,毫不顾及自己亲生女儿薛宝钗的名声。在薛宝钗的身边,长期只有一个丫鬟莺儿跟着,作为大富皇商之家的小姐,薛宝钗的身边,居然连服侍她的乳娘都没有,这在豪门贵妇的眼中是不可思议、也是不合理礼数的。
《西厢记》中的崔莺莺,身边长期只跟着一个丫鬟红娘,莺莺与张生张君瑞有一段才子佳人的故事。
皇商家里的薛宝钗,身边长期只跟着一个丫鬟莺儿,薛家这是要在荣国府,也为自己的女儿薛宝钗与贾宝玉也安排一段才子佳人的故事吗?
很显然,贾母对此是不屑一顾的。
荣国府有荣国府运转的规矩和礼仪,贾宝玉出门身边也是嬷嬷和丫鬟陪着,不可能弄出什么有违封建礼教的浪漫举动。
难怪贾母,可以如此自信地掰金玉良姻的谎;
难怪贾母,可以如此自信地直指薛家人不懂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