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歌曲虽不流行,它却是最美的旋律,成就永恒的励志经典:
我们的舞台不大
我们可以让孩子的梦想蓝天翱翔
我们的道具不多
我们可以给孩子的前进插上翅膀
我们的声音不美
我们可以让孩子听到最美的乐章
我们的肩膀不阔
我们可以把孩子托进知识的殿堂
啊!人民教师
不求回报桃李满天下
业精于勤乐教自芬芳
我们普通我们快乐着
我们平凡我们种太阳
有一个人虽然平凡,他却是歌词作者。他的一生都在践行歌曲的内容,悦动歌曲的旋律。他就是我的恩师“一两半”先生。
音乐旋律的开篇是这样的。“一两半”先生出生江南的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大学毕业后,他的理想是做一位科学家,然而,文革后百废待兴的形势,让他不得不屈从老爸意志,他选择到最艰苦的山村小学,从最基础教育工作做起。
只记得,当时我们的山村小学,是一个庙宇改建的,没有院墙,与教室相对的就是挂着一口破钟的挺拔古松。大队书记把“一两半”先生带来的时候,他瘦高个,眼球特别外凸,头发很稀疏,不过背着背包的腰板挺直,就像那一棵古松,散发着傲霜的精气神。
他的到来增加了学校的人气,上学孩子越来越多了。他侃侃而谈,让我们知道山外世界有高楼、商场、火车。在采摘野花的时候,他让我们知道“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蓄积;在帮父母做活的时候,他让我们懂得了“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做人之道。
五年的光阴飞逝,校舍虽没有改变,但是学生的知识水平却在全镇名列前茅。先生也伴着光阴和当地百姓融入到了一体。也许是为了松弛劳累的神经,陪伴夜晚山顶明月,他学活了喝酒,不过不经常,偶尔喝一次最多一两,但是下酒菜就是半斤猪头肉。从此乡亲们都叫他“一两半”老师,而他的真名“王若愚”似乎渐渐被人忘却了。
伴随着我升入初中,“一两半”先生也被调往我所学习的学校,他上任伊始就代初三毕业班的语文。他的王式作文教学法很快在全县普及,当年他的初升高语文成绩全县第一,他成了我们中学语文年级部的主任。不过三年来,他没亲自教授过我,但我从学哥学姐那里听了许多关于他的故事。
一同周末回家路上,胖丫曾告诉我:王老师可逗了。学校里不允许学生抹口红、涂指甲。一个镇上老板的女儿,偷偷在小指甲上涂了她姐姐指甲油。王老师上课看见后,并没有直接说,而是走向前对那女孩说“丽丽,你的指甲流血了,赶快去包扎一下吧”。同学们哄堂大笑说“老师那不是血”。老师笑着说“不是血?我知道啊,我又没老眼昏花”。第二天丽丽就把指甲油区得一干二净。还听胖丫说,针对学生的早恋,王老师发明的“大禹疏导爱情教育法”深得学生的信服,屡显功效,更为班主任交流工作的法宝。
这也许就是“一两半”先生人生旋律的几个简单音符,当哼着懵懂音符,我正要向更高层次冲刺的时候,因为家境原因,爸爸让我辍学,我偷偷给“一两半”先生写了封信。
那是个下着大雨的傍晚,“一两半”先生来到了我家,曾经因为爸爸喜欢样板戏与先生同是票友,也许是特别熟悉缘故,两个人见面就吵,我都从来没见过先生发那么大的怒。我不知道先生与爸爸说了什么,只知道天亮先生带我走的时候,他全身还散发着酒气。父亲看着先生带我走的时候仿佛眼里流泪了。
“一两半”先生由于在文学方面的突出贡献,被调往了省城,我也与同年考上了大学,就在我上大学要临走的那天,父亲病故了。
先生又专程从省城赶来,此时他已经有了白发。在小学后面山坡爸爸的坟前,看着连绵的群山,他泪如雨下,不住吟唱陶潜的“死去何所到,托体同山阿,亲戚或余悲,他人亦以歌”。他吟唱完抚摸金黄的迎春花说“花儿会永远开的,您放心走好”。也许是源于此,先生一下子资助了包括我在内四名学生,从此终身未娶。
时光荏苒,贡献持续。在第二十个教师节上,先生因为杰出的贡献,被评为了省级学科带头人、专家级教育能手。而他的发言辞就是上面歌词。
先生离休后,一直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他不时打电话指导我们的人生和工作情况,当年那个小学在他捐助下建筑重新。当他步履蹒跚的剪彩时,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合唱起了“不求回报桃李满天下,业精于勤乐教自芬芳。我们普通我们快乐着,我们平凡我们种太阳”。
先生的一生就是一首永远激荡着旋律,它永远回响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
向伟大的教育先驱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