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节形成与变迁农耕文化孕育出的奇葩

全国白癜风医学高峰论坛 https://news.39.net/bjzkhbzy/200718/8048343.html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的这首广为流传的诗歌,唱尽了歌女的无奈和自己的壮志难酬。这首诗中的“花朝”竟然是一个节日?“花朝节”是怎样一个节日?发源于何时?为何如今“花朝节”这个节日逐渐式微?

提到“花朝节”,很多人可能感到既陌生又熟悉,如果这时候再谈到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一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可能就有些印象了。花朝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属于“岁时八节”中的一节,是古人为赏花所设的节日,在我国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蕴含涵丰富的文化气息,浓缩了中国人的花崇拜、花情操、花习俗及休闲娱乐理念,是民族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迎春花,图片来源于网络

花朝节的起源

关于花朝节的起源问题,由于缺乏史料,目前还没有一致的结论,但主要可以归结于三点,即时节说、花神崇拜说和以及食物起源说。

时节说的主要观点是花朝节与岁时和春季阴阳变化有关系。中国古代节日数量众多且极为丰富,总体上可分为岁时节日、宗教节日、人生节日三大类。学者们通常将花朝节归入到岁时节日中,认为花朝节是中国古代“岁时八节”之一。事实上,“岁时八节”的具体内容也没有确定的答案。学界认为,从字面意思解释,“岁时”可以理解为四季,而“八节”在《周髀算经》中有记载:“二至者,寒暑之极;二分者,阴阳之和;四立者,生长收藏之始;是为八节。”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节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共同组成八节。

岁时八节二十四节气,图片来源于网络

古人很早就意识到一年四季阴阳变换,《春秋繁露》中载:“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在春分这一曰,阴阳交会,二气相和,利生万物。此时的乡野草地,一片繁花似锦。在花朝节,人们最重要的活动就是赏花,赏花时节一般在便是仲春二月半附近,而这节时恰对应“八节”中的“春分”。所以,从时期的角度看,“花朝节”确实与春分有关。

花朝节纪念花神的说法也由来已久。花神信仰源于古时的植物崇拜,在生产力水平低下下、人平均寿命较短的古代,人们崇拜花旺盛的生命力,企图通过对花的祭祀,将花强大的生命力及生殖能力转移到人类自身。这祭祀行为,其实类似于人类学家弗雷泽所说的“交感巫术”。同时,古人认为万物皆有灵,花也不例外,人们喜爱花,为花赋予了很多人格化的特征,这便形成了传说故事中的花精草怪,形成了花神信仰的开始。宋代时,民间己有对百花神的祭祀,到了元代以后,花朝节有了“百花生日”、“花神生日”等称呼,花朝节节日变成了花神生日,祭祀花神成为花朝节当日重要的节俗活动。明清时期,花朝节与花神信仰真正融为一体。

十二花神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也有花朝节来自于有武则天时蒸制花糕的说法后上行下效,蔚为风气一说。明万历间通州彭大翼所著《山堂肆考》卷二载:“唐武则天花朝日游园,令宫女采百花和米捣碎蒸糕,以赐近臣。”明代刘侗、于奕正所著《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则载:“九月九日……面饼种枣栗其面,星星然,曰‘花糕’。糕肆标纸彩旗,曰‘花糕旗’。父母家必迎女来食花糕。”此“花糕”又称“重阳糕”,是旧俗重阳节所食的一种糕饼。但据《五杂俎》记载,唐德宗时期花朝节尚未确立或为人所重视,所以武则天创制花糕之说尚需存疑。

花糕,图片来源于网络

花朝节的历史发展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花朝节历经了兴起、繁盛、衰落直至被人遗忘,又于当代复兴的过程。花朝节在唐朝末年己初见雏形,至晚到宋代正式成为节日并逐渐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兴盛。然也些其他有关花朝节的起源时间的说法,如春秋起始说,唐代太宗及武则天时期起始说等多种说法。

清代秦嘉谟《月令粹编》卷五中引《陶朱公书》记载:“二月十二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又据陶朱公乃是春秋越国范蠡在吴地的自号,故其书中所记载月令习俗应带有吴越痕迹。故此推论,花朝节起源于春秋时期。但学者在史料对比中发现,《陶朱公书》是明代末年记载民间农业生产的农书,是假托春秋范蠡所著,并不能证明花朝节起源于春秋时期。

也有学者认为花朝节是唐朝兴起的。学者石柱国认为花朝节在唐代已经流行,提到唐太宗李世民曾在花朝节当日主持“挑菜御宴”,但《旧唐书》、《新唐书》等唐代文献中也并无相关记载,直到宋代才有明确记载宋朝皇帝有在二月二日举办“挑菜御宴”的习俗。认为花朝节起源于武则天时期,即是上文所提武则天用花糕款待群臣的传说,但这件事也缺乏史料证明。

宋朝御宴,图片来源于网络

更多说法认为花朝节雏形在唐朝末期形成。唐代社会繁华,盛行赏花游春,为花朝节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背景,士官贵族、文人雅士皆从出游,留下了无数佳词绝句。温庭筠在题为《二月十五日撄桃盛开,自所居蹑履吟玩竟召王泽章洋才》的诗写到:“静应留得蝶,繁欲不胜莺。”由此可见二月十五日有游玩赏花戏蝶之举。中唐诗人徐凝所作《二月望日》:“长短一年相似夜,中秋未必胜中春。不寒不暖看明月,况是从来少睡人。”可见唐时确实有二月半赏花的习俗,但仅仅是文人士人娱乐的活动,尚未形成广泛的传播,尚未完全成型。

花朝节在宋朝迎来空前的繁荣。宋代处于历史的大变革时期,在稳定的政治环境下,商业快速发展,最早在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人们物质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娱乐活动种类和形式丰富多彩。洛阳作为宋朝一个重要的城市,以牡丹闻名天下,每到牡丹开放的季节,人们纷纷前来观赏。南宋时期,吴自牧的《梦梁录》中确切记载了当时的首都临安的花朝节盛况:“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浙间风俗,以为春序正中,百花争放之时,最堪游赏。”

花朝节赏花,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后,花朝节在民间进一步发展传播。到了元代,花朝节已经引起了官方的重视。民间更重视花朝节的娱乐性,人们常常会赏花、设宴、扑蝶、食糕饮酒、簪花赏红、挑菜等,也有的地区演变出花朝燃灯、百花斗草之戏、求爱结婚、穿耳献生等节庆活动。但官方更加注重花朝节在农事生产中的作用,花朝日劝农活动成为惯例。在元代还设置了“司农司”和“劝农使”等专门农业机构及劝农官员,趁着花朝节派官员到田间劝农,并赐予酒食,与民同乐。杨公远的《花朝》:“翻忆昔年成感慨,长官出郭劭耕民”便是反映了花朝日劝农之事。

耕藉亲蚕劝农桑,图片来源于网络花朝斗草,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花朝节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其节俗开始不断向上、下不同阶层辐射蔓延,到明清时期,上至朝廷,下至普通民众无不为节日欢腾庆祝。可见,花朝节己悄然融入到了普通民众的生活中,奠定了在民间深刻的影响力。而到了清朝末期,由于近代的战乱、经济凋敝、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花朝节作为娱乐性的节日逐渐被遗忘。

花朝节的复兴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逐渐上涨,年,花朝节入选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杭州、广州等地的恢复举办。相信这一高雅、活泼、浪漫的传统节日,必将在与现代人的文化理念和需求融合中,焕发出新的活力。想要了解更多花朝节与节气有关的知识,一起阅读《二十四节气与节日》吧。

深圳汉服花朝节,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

[1]马智慧.花朝节历史变迁与民俗研究——以江浙地区为中心的考察[J].浙江学刊,(03):66-74.

[2]高雅.花朝节及十二花神的传说与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

[3]赵培.明清花朝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72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