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入贾府时的人物介绍,流露出礼教的悲哀

读《红楼梦》,常常让人心惊。

几百年前的作品,依然能够折射当下的现实,这是对人性何等的洞悉?

一、人过中年,已无自己

黛玉入贾府,贾母为她介绍贾府中的众人。

她首先介绍的,是黛玉的两位舅母和大表嫂。

贾母道:“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

人到中年,仿佛姓甚名谁已经不再重要。

“珠大嫂“三个字,即是李纨的身份,也是她的桎梏。

根据冷子兴的介绍,李纨才不过二十岁左右,却因为丈夫去世,自己便形如枯槁,不问世事。

两位舅母,是黛玉的长辈,不必介绍姓甚名谁,可李纨,或许在贾母心中,也只有一个先珠孙儿的未亡人的身份吧。

此后介绍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青春洋溢的活力溢于言表。

每一个嫁作人妇的女子,都曾有过青葱岁月,也都曾如迎春探春这般,温婉娴静,顾盼神飞。可哪日她们嫁作人妇,生命便与一个陌生的男人纠葛在一起,倘若这个男人恰好是个短命的,她们,也将如李纨那般,形容枯槁吧。

二、不守礼教的人,做了自己

见了贾府中的众姐妹,聊了会家常,笔锋一转,便到了王熙凤的身上。

“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的美艳少妇,按照正常逻辑,贾母应该向黛玉介绍这是“琏二嫂子“,可偏偏,贾母是这样说的——

“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教科书上说,此处贾母的介绍,暗含了她对王熙凤的宠溺。这话说得没错,可从礼教这个角度来看,王熙凤应该是最不遵守传统礼教的人了。

此时的王熙凤,尚且年轻,刚为人妇,美好的时光才刚刚开始。

她说话“丹唇未启笑先闻“,她办事泼辣爽利,最讨厌”故作扭捏“之辈。古代礼教要求女子宽宏大度,她偏将自己的善妒传得满大街的人都知道,也将自己的精明传得满屋子的人都知道。

可偏偏是这样一个逆着礼教生长的女人,得了贾母对其个人的介绍,而非单纯以身份论断。

大家闺秀的悲哀,在于处处守礼。

黛玉6岁入贾府,在此之前,她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外祖母,更无法理解寻常人家对外婆的依赖。

第一次见外婆,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没有半点安全感,满心里想着的,是不能出错,不能给父母丢脸。

三、礼教的悲哀,失了自己

大户人家的媳妇真不好做。

黛玉的母亲贾敏,算得上是远嫁。一个金陵,一个姑苏。婚后,她一直跟着丈夫住在扬州的巡盐御史衙门里,直到病故,也再没见到自己的母亲。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这是封建礼教下,对女子最深的剥削。

贾敏年轻时,或许也如大观园的女儿们一般,青春烂漫,无忧无虑。

自从嫁给林如海,她背井离乡,跟着丈夫走马上任,自此与父母家再难相见。

那个年代,车马很慢,信息的流转也很慢。

贾母想必也是在这头日夜盼着,等着自己女儿的消息,不知道她是否安好,直到病殁的消息传来,才彻底断了那一丝丝念想。

那时,作为母亲,贾母唯一能够做的,便是替女儿照顾好她的女儿。

林家上上下下,吃穿用度必然不会短缺,可一个女孩子的成长过程,除了吃穿用度,还需要教育,需要陪伴。

接来贾府,贾母能看着她长大,能教她针线女红,琴棋书画,能够培养她管家的本事,而贾府姐妹众多,也能给小黛玉做个伴。一位公务繁忙的父亲,总是代替不了母亲的角色。

中国传统礼教下培养出来的女子,是最勤劳的女子,她们几乎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家庭和孩子,人到中年,仿佛世界里再也没有自己的位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52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