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砚斋全评本红楼梦,岳麓书社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主要讲述了贾府的兴衰以及府中各人命运。但这部伟大的著作最大的遗憾是后面几十回迷失。现在曹雪芹留存下来的只有八十回,后四十回作者是高鹗(但也有人提出质疑)。无论如何,从八十回与后四十回的文风,内容以及人物性格等来看,前后两部分的作者肯定不是一个人。
问题是那后几十回去哪里了呢?怎么两百多年就没发现过一点蛛丝马迹呢?
我觉得是作者有意删去了。
首先,曹雪芹肯定写完了全书。第一回中说“曹雪芹披阅十载,分出章目”,十年了,肯定已经完成了此部著作。《红楼梦》著名的版本脂砚斋批评本在秦可卿去世的那一回脂批中说,原本有“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一节”,但脂砚斋因为不忍秦可卿的悲惨结局,所以建议作者删去了。从这可以看出,脂砚斋与作者关系密切。在四十二回,脂砚斋说此回已过三分之一有余,四十二回是三分一有余,那全部就是一百多回。脂砚斋批语中还有多次提及八十回内容,如四十二回批注,“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也就是说脂砚斋肯定读过全本《红楼梦》。
曹雪芹,图自网络既然写完了《红楼梦》,那后几十回究竟去哪了呢?有人说是当时出版不发达,先印写好的八十回,想等写好再印后面的内容,但前八十回太畅销,结果后面内容没印,最后散失了。正常来说,前面畅销,后面的必定要印才是。另外,比《红楼梦》早的小说太多了,它们甚至能靠手抄流传下来,偏偏《红楼梦》就失了几十回呢?
结果只能是作者自己删去了后几十回,他根本就不想让世人看到。
前面说过原来最开始书中有秦可卿有淫丧天香楼一节,但脂砚斋建议作者删了。所以我们到现在都没人见过这一节。删了就不会有人看到。脂砚斋批评本也有很多版本,比如甲戌本,而甲戌本只有十六回流传下来,但其他版本可以补足它。也就是说如果因为流传的关系遗失的,多多少少总有一些痕迹,总能从其他地方补全。而消失得一点痕迹都没有,就只能是像淫丧天香楼那节一样,是主动删掉了。
那为什么删掉后面几十回呢?
我觉得是作者不忍让人看到书中人物悲惨命运。七十七回,晴雯枉死。七十九,八十回迎春遇中山狼,香菱被金桂虐待。而后面几十回都是交代贾府命运以及各个人的命运。晴雯,迎春,香菱这些可爱可怜的已经让人扼腕叹息,那其他可亲可敬美若天仙的人物悲惨的程度更让人不忍心读下去。
如果让他们改变命运,有个稍好的结果,但前面已经交代了结局。书中人物八十回一路走来,命运已经无法更改。既然这样,不如删了那几十回,让各人的命运永远停留在悲惨发生之前。这样起码能保留一点对世界的留恋。每个小说的作者对自己书中的人物倾注了全部感情。他们是作者的亲人,作者的兄妹子女,如何能忍心让他们悲惨至此?
图自网络那后面几十回贾府和各人的命运究竟如何呢?虽然细节不知道,但结局早已经在前面有所伏笔。
先看看贾府结局。贾府的结局可以参考甄士隐与江南甄家的结局。第一回写甄士隐的命运,与后面的内容除了贾雨村与香菱有点联系外,几乎没有其他关系。删了这一回也是完全可以的,为什么写这一回呢?这一回其实就是贾府的浓缩版。甄士隐一生先盛后衰,家破人亡,最后因?好了歌?彻悟,随跛脚道人而去。《好了歌》就是整部《红楼梦》的主旨。所以贾府也是一样,先盛后衰,最后家破人亡。
书中贾府还有一个影子,就是江南甄家。贾府有贾宝玉,甄家有甄宝玉,性情一样。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假作真时真亦假。甄家在七十九回被抄家,贾府也一样在后面被抄家。
贾府中各钗结局,已经在第四回有暗示。前八十回中,晴雯,香菱,迎春已经应了太虚幻境薄命司中金陵十二钗又副册、副册与正册中的推测。那林黛玉等人的命运自然也如判词所言。林黛玉等人命运如何呢?贾府应该会赞成林黛玉与宝玉婚事,但黛玉应该会在嫁给宝玉前就去世。黛玉没了,就娶宝钗,但宝玉对宝钗没有爱,后面贾府被抄家,薛家也受牵连,最终宝钗也在忧郁中病亡。宝玉出家,巧姐被刘姥姥收留,贾兰在流落中读书,最后中举,有个好结局。至于细节,既然作者选择了删掉,我们就只有靠各人想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