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说法是:清朝如果一家有一个女儿被选为妃嫔,她的姐妹就免选。元春既然选上了贤德妃,她的亲妹妹探春当然是不用选了,至于迎春惜春,或者是清朝中期这个免选范围扩大到了同族姐妹,或者是曹雪芹进行艺术创作时进行了一些夸张。总之,《红楼梦》真的没有流露出半点三春要选秀的苗头。以前看台湾大学一个老师分析,贾家是包衣出身,元春入宫应该是宫女,类似安茜或者尔晴,后来被皇帝看中了选为妃,所以曹雪芹进行艺术创作并没有特别脱离自己生活的真实的历史时代。这个说法源于清《养吉斋丛录》卷二十五:旧制,挑选秀女,皇后及内廷主位之亲姊妹皆免挑。but:康熙后宫就有四对姐妹花,而且《养吉斋丛录》是清吴振棫所撰。吴振棫(-)嘉庆十九年进士。时间差距太大了。而且从现实看,贾家参考曹家,在清代属于内务府高官家庭,天子家奴,身份卑微,但地位高。尽管如此,选秀时,包衣出身的女孩子只能入宫当宫女,不能当妃嫔,这对养尊处优的曹家女孩子是不能接受的,皇家也会照顾她们的情绪,所以这些家庭出身的女孩子都是直接撂牌子,或者指婚给王公贵族。曹雪芹的两个姑姑就是这样被指婚的。元春当妃子,是因为她是虚构的,现实中不会发生。最后从书中贾家的角度看:1.贾家没有供奉两位娘娘的经济实力:女儿送入宫一个,就快把老底掏空了,造大观园,省亲,平时打发宫里一波又一波的要钱的太监就已然快掏空内囊,如果再来一位娘娘,实在没有那两三百万的财去盖园子,贾府上下也就离喝稀粥不远了。2.风险太大:贾元春入宫多年,突然封了贤德妃,那之前漫长的没有封妃的日子里,贾母政老爷王夫人等人想起元春,自然是高兴不起来的,把孩子送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孩子自己还没混出头,不知何年何月会出头,得不偿失,估计想想就担忧,也可能后悔。贾府是老牌贵族,但并没有人在朝中担任重要职务,元春是从低品阶的女官突然混上来的,再把另一个女儿送进去,像姐姐一样,在青春年少时从低品阶一点点混起,朝中又没有显赫的父伯兄弟撑腰,说不定还没有这样的好运气。3.娘娘的数量double了,政治影响不一定double。皇上自己也会权衡,宫里面这么多女人,前朝那么多臣子,怎么布局才能稳,不会让一人独大。贾家的对头怎么想政治斗争一向是残酷的,贾家作为没落的老牌贵族,也只是跟着自己的大哥跑,贾家出了一个贤德妃,对手自然是要使劲儿斗的,能打掉这个棋子最好,打不掉也要制衡。脑子不好使或者性格不好的女儿就不要送进宫去送人头了,唯一靠谱的女儿是探春,又是政老爷的女儿,政老爷一个从四品,在老大哥眼里就是个跟班,竟然送进宫两个女儿,想当双料的国丈嘛?官位不高野心不小,对头第一个收拾的就是你,简直树大招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8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