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和闵行区教育局主办,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承办的上海市第十三届中小学生古典诗词创作活动(个人组)圆满结束。闵行区共有位同学参加此次活动,经过经评委评审,55位同学在全市多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喜获佳绩。
一起去认识一下他们!
获奖名单
获奖感言
星河湾双语学校
李灵儿(小学组一等奖)
指导老师:郭文彬
自幼酷爱看书的我,对中国古典诗词更是情有独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曾记得,在那个皎洁的月夜,年幼的我朗诵着这首《水调歌头》,嘴里满是甜甜的月饼。爸爸常说,读好古典诗词,不仅要掌握我们诗词音律的一平一仄,更重要的是怀揣一颗热爱的心。无数次,我在诗歌的海洋中遨游;千百回,我在流芳千古的名作中感受中华诗词的独特韵律。慢慢地,我愈发喜欢。
参加本次古典诗词创作活动,我心里满怀期待。此时,我心中的古诗词已不是白纸上晦涩难懂的一个个方格字,而是一幅“草长莺飞二月天”的迎春画,是一封“烽火连三月”的珍贵家书,是一曲“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思乡乐章……落笔,满眼尽是中华历史长河的精华。最终,我写下了“浩荡中华历千年,名垂青史风姿翩。万马奔腾雄心壮,展望山河尽开颜!”
感谢这次活动,让我与中华古典诗词有了更亲密的接触,也更让我有了与之走得更远的信心。
七宝中学附属鑫都实验中学
刘哲轩(初中组一等奖)
指导老师:王尤迪
对于古诗词的热爱源于母亲的启蒙,我常常伴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诗词进入梦境,朗朗上口的古诗词润泽了我的幼年时光。
步入小学,有幸遇到“海量阅读”的朱霞骏老师,她为我真正打开了诗词的大门,带着我领略诗词歌赋的魅力。“古诗接龙”“飞花令”等使课堂变得异样光彩。我也凭借着最好记忆力的年龄段储备了大量的古诗词。从读诗,到读诗人、读诗史、读诗词地理。渐渐地,诗,诗人,诗史竟在我脑中形成了一个体系,并绘制出思维导图。千年的古诗词脉络清晰呈现,诗人与诗人之间的联系也明朗起来,古诗词变得鲜活可触。
进入初中,在王尤迪老师的引领下,我开始大胆尝试创作。写诗,填词,从生疏到上手,越来越上瘾。课余时间,我在《古诗文大会》里感受选手的精彩,学习评委老师的智慧;在《典籍里的中国》领略典籍的文化魅力,学习人物的人格精神。
古诗词这项传统文化,如丝丝春雨般滋养我的心田,让我的心灵丰盈起来,让我的身体由内而外散发着“光彩”,让我可以与古人“对话”……
闵行中学
张乐然(高中组二等奖)
指导老师:钱怡艳
从小学开始,我便对古诗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初中时也多次参加古诗文阅读大赛,每每取得一些小成绩也总能让我“春风得意马蹄疾”!也会偶尔尝试古诗文小创作,但仅仅是自娱自乐、吟啸徐行而已。
这次在古典诗词创作活动现场卒成一词一律,竟得老师赞赏,深感荣幸。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我学到的不仅仅是一句诗,一首词,或是一位诗人,一个流派,而是种种深刻的情感。它可以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一往情深,可以是“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光阴苦短,可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勇往直前,可以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洒脱……这是根植于华夏大地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不断发扬光大!
最后,赋拙作一首,与同学们共勉:
近冠蓦然回首望,一十六年日月长。
收笔鞘中见光彩,举子榜上展锋芒。
青春路上我是客,途中怎会无彷徨?
潦倒失意不足夸,吾辈自是少年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