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号停更了很久。这个《红楼梦导读》系列本来是为上高中的儿子写的,我希望能母慈子孝共读《红楼梦》,增进关系提高成绩一举两得。谁承想理工儿不理睬老母亲的努力,每天在学校蜻蜓点水式完成阅读打卡任务,回家一个字不多看,更别提我的文章了。动力丧失,所以再没更新,最近上来一看,秦可卿托梦一文虽然没获得百家号的推广,但阅读依然上千,看来秦可卿魅力不小。
秦可卿在《红楼梦》中是个特殊的角色,这个大家都不会否认。当然,在《红楼梦》中特殊的人物也不止秦氏一人,一来是因为这是部未完的著作,有始无终难免会引人猜测;二来《红楼梦》作为一部集现实、理想为一体的作品,在人物设置上是复杂而精巧的。书中千丝万缕的人物和情节,我们从哪里开始探讨他们的奇妙之处呢?今天不如就先从金陵十二正钗的出场和出身说说他们的不一般吧。(本文提到的出场是指他人或者作者的正面描述,不包括十二钗判词)
林黛玉:作为书中女一号,林黛玉第一次出场是在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作者借第三者之口将林黛玉的父母身世年龄体质资质交代的明明白白。父亲林如海,嫡妻贾氏,膝下唯有一女,年方五岁,生的聪明俊秀,素本怯弱。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作者用一整章内容描述了众人和黛玉的互动,可以说是度无死角的正面描写,让我们看到一个敏感聪慧、体弱多病又心细如发的女子。
薛宝钗:书中并列女一。在第四回有清晰交代:父兄为皇商,寡母为京营节度王子腾之妹、贾府王夫人胞姐。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读书识字较其兄竟高十倍,此次进京是为皇室待选。接下来第五回开篇,作者又从侧面描写,说薛宝钗品格端方、容貌美丽,行为豁达,目无下尘,故深得人心。至此,一个貌美如花、兰心蕙质的姑娘跃然纸上。
贾元春:作为贾府中身份最为显赫的女儿,在第二回,冷子兴就用一个“奇”字概括了她的身世,生在大年初一,政老爷的长女,贤孝才德被选入宫。这在古代可是最高的荣誉,要知道才貌双全的薛宝钗也未能入选皇宫呢。第二次出场是在第十八回,但在此之前,第十六回就开始渲染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省亲活动中,元春被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与其身份相得益彰。
迎春探春惜春:同元春一样,他们首先出现在冷子兴的演说中,冷子兴对其身份做了简要介绍。随后在第三回,作者又借黛玉进贾府的机会,对三人的外貌神态一一做了清晰的正面描述。三春中迎春懦弱、探春勇敢、惜春冷漠,后文各有情节对应。
李纨:第一次冷子兴(第二回)给出一个背影:贾珠,娶了妻生了子。这个妻就是李纨。第二次是在贾母给林黛玉介绍中(第三回):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珠大嫂子也是李纨。第三次正面介绍是在第四回:李纨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祭酒;族中男女无不读书书,至李守忠继续以来,便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故生了此女不曾叫她认真读书。这是个出身名门足以配得上贾府的媳妇,她不关心读书识字只懂得相夫教子,但可惜她的丈夫皁亡,因此儿子成了她生命中的唯一寄托。
王熙凤:第一次出现在冷子兴的演说中:赦老爷之子贾琏娶了政老爷夫人的内侄女,即金陵王家的女儿,模样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极深细。第二次正面描写是在第三回,作者用了浓墨重彩的语言对王熙凤的穿着打扮语言神态做了细致入微的描写,黛玉见王熙凤也由此成为《红楼梦》中的名场面,并入选高中课本。王熙凤作为书中主角之一,占据了极大篇幅,其出场作者也是用了心的。
史湘云:她的出场采用的是倒叙的手法。第20回一句突兀的“史大姑娘来了”,是小说中史湘云第一次正面出场,但这并不是史湘云第一次来贾府,在21回,作者写:大家闲话一回,各自就寝,湘云仍住黛玉房中。这个“仍住”就说明了一切。如此熟络,再从外貌神态介绍,反而有点不合时宜。但一个“史大姑娘”的名号,我们就知道她来自四大家族的史家,身世自不必多说。从她言语和与他人的互动中也能看出其性格豪爽、天真浪漫。之所以一开始迟迟不表,是因为不想给读者造成三个女主角的印象。之后作者会通过大量篇幅和情节来描述史湘云,人物设定和篇幅是相匹配的。
巧姐:作为十二正钗中唯一的未成年女孩,作者在前八十回没有太多笔墨,也很符合人物设定,我们也清晰地知道她的出身家庭等信息,只是她还没有独立人格,所以没有过多着墨。
妙玉:妙玉出场比较隐晦,作者没有从正面介绍,其实如果不是熟读红楼梦,一般读者不会注意到妙玉的出场,也可能这正是作者的意图,尽量不引人注意?原著第十七回结尾,为了元春省亲,贾蔷买来十二个小戏子,林之孝家的也买来十二个小尼姑小道姑,外带一个代发修行的,正在琢磨怎么请进来,此人正是妙玉。作者也是通过第三者林之孝之口,对妙玉的出身做了简要交代,官宦子女,父母双亡。虽然,我们无从知道这她家具体情况,但她在栊翠庵明明是客居但却像个主人,吃穿用度不亚于贾府的。一个孤苦无依的女子,如何能被“以势压人的侯门公府”——贾府下帖子请进大观园?我猜其出身家庭大概率和贾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秦可卿:十二钗中秦可卿也是特别的,但她的特别和妙玉又不一样,妙玉特别在她和贾府没有任何关联,秦可卿特别在她的出身上。
秦氏第一次出场是第五回。很简单的开场描写:宁府梅花盛开,贾珍之妻尤氏带着贾蓉夫妇来面请荣府老少赏花。期间宝玉困倦,贾蓉媳妇秦氏笑道:我这里有收拾好的屋子,宝二叔就交给我吧。而贾母素知秦氏是极妥当之人,乃重孙媳妇中第一得意之人,由她安置宝玉,自然放心。
这段话完全是侧面视角,并没有正面描写秦氏,仅仅是贾母的视角看秦氏——一个乖巧且办事妥当的小媳妇。按正常逻辑,能被贾母欣赏的女子一定来历不凡,毕竟她阅人无数,如果不是各方面都无可挑剔,怎么会成为她第一得意之人?
但再往后读,我们发现她并不是无可挑剔,尤其是身世有着很大的问题,原著第八回交代,秦可卿原本是个弃婴,被养父从养生堂抱回。在讲究门当户对的年代,她能进贾府吗?怎么还会成为重孙媳妇中第一得意之人?显然秦可卿身上有很多未解的谜团,包括但不限于:
1.秦可卿在天上的身份如此显赫(警幻仙子妹妹),为何在人间是个弃婴?2.一个出身不明不白的人何以成为贾府重孙媳妇中第一得意之人?3.秦可卿的卧房描述用笔为何如此浮夸?4.出身寒微的秦可卿怎么会和势利眼王熙凤如此亲密?5.秦可卿去世前透露给王熙凤两件事:一是元春省亲,二是大厦将倾。一个小门小户的女子怎么会有如此见识?6.秦可卿丧事何以有无此高的规格?
谜团哪怕有一百种解法,它依然是谜团,我们仅做文本导读,不负责解密,但这个从出场到领盒饭不过十回的女子,不可忽视,有关文字尽可能细读。
考试也好,阅读也罢,平铺直叙大开门往往没啥好琢磨的,相反,一切谜团都值得反复阅读。当然,作为学生仅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6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