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太妃过府,贾母为何不让惜春出见

昆明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31226/4317373.html

贾政外放数年,终于回京,正赶上贾母大寿,于是操办了一场轰轰烈烈、热闹繁华的寿宴。这不仅是贾家的最后一次盛宴,也种种矛盾冲突的集中爆发,而”子孙流散“的悲剧,也自此揭开序幕。

悲剧之是,是探春的远嫁。虽然电视剧里南安郡王战败被俘、太妃收探春为义女和亲的情节未必可靠,但南安太妃给贾母祝寿,肯定与探春的婚事有关。也就是说,南安太妃这次过府,一定带有”相亲“的性质。虽然相亲的对象尚未可知。

我们读《红楼梦》,总觉得贾母是个已经退休的老太太,家务也不怎么管,天天尽是享福。其实家务上放权让位是真的,国家公务她还有不可推卸的义务。就像老太妃逝世,贾母、邢王夫人、尤氏都有义务去参加葬礼,离家时间长达一月之久。那么,贾母的寿宴,有皇帝送的礼物,有礼部照例给的赏赐,当然不会是民间宴会那么简单。

南安太妃地位比贾母高,责任也比贾母大。在赴宴的同时,顺便考察一下贾家的女孩子们,如果有和亲、赐婚、收义女之类的需要,南安太妃就可以向太后、皇后提出建议、做出推荐。换言之,这次的”相亲“不是有针对性的选择,而是作为人才储备的普遍考察。

如果真的被选中了,也不会像”王老虎抢亲“一样,不分青红皂白,直接拉上轿子。总还是要经过双方的互相协商的。这里的”双方“,是两方面的家族,而不是婚姻当事人。只有像孙绍祖那样”如今孙家只有一人在京“,才可以自己主张婚事。

如果南安太妃看中了贾府哪位女孩(也包括亲戚家的女孩,住在贾府中的),一定是跟贾府中人商量,包括贾母、贾政、王夫人,连机智的王熙凤也可以参与意见。如果看中的恰好是宝琴或者湘云,在私下交换意见的第一个回合就会被回绝:她们已经订婚了。

如果看中的是黛玉(详细的我不分析,暂时把她认定为贾母替宝玉安排好的婚姻对象),贾母也会毫不犹豫地拒绝。况且优秀如黛玉,却有着致命的缺点:孱弱。正常情况,南安太妃是不会看中她的。

如果看中的是宝钗(宝钗久居贾府,但并不是以宝玉为婚姻目标,否则就有”勾引“之嫌了。我先不讨论宝钗为人,是不是这样轻薄,但有”勾引“之嫌的女子,肯定不会是”宝二奶奶“的理想人选。这一点是大家心知肚明的),那么皆大欢喜:宝钗的理想是”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赐婚也好,和亲也好,男方肯定是地位颇高的贵人,正符合宝钗的理想,而薛家其他人也不会反对。

如果看中的是探春,也好。贾府这十来年的荣耀,是元春的婚姻带来的。既然贾家的男子一个一个不争气,振兴家族的责任理所当然落到女子身上。如果再出一个皇妃、王妃什么的,很可能再次延续贾家的荣耀。至于女孩子自己幸福与否,那是在贾府极盛,像替贾敏择偶之时,才能顾得上考虑的。

所以在贾母庆寿之时,贾府是很乐于接受南安太妃的相亲——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人才考察。既然乐于接受考察,当然要把最好的人才呈现出来,让王妃选择。甚至已经订婚、不在”相亲“之列的,也要呈现出来,为的是给客人造成一个印象:贾府的女孩子个个出色。如果其中夹杂上一两个不够优秀的,就会在客人的印象中,降低贾府女孩的平均水平。

整体而言,贾府女孩,包括亲戚,是个个出色。但是在其中比较,钗、黛、湘、琴无疑是令人一见惊艳的,探春则是”迎、探、惜三人之中,要算探春又出于姊妹之上,然自忖亦难与薛林争衡“。这不仅是诗才,也是对人物的综合评价。

其他的人还不少。像岫烟,这时也仍旧借住在贾府;”李婶母女虽去,然有时亦来,住三五日不定“,李绮李纹在贾母寿诞这样的重要节日,肯定也要来祝贺的;喜鸾、四姐儿这些宗亲,来的也不少。但是比较而言,她们的优秀程度,肯定不能与钗黛湘琴探相比,而且一定会差了很大的距离。

两个阵营之间,就是迎春和探春了。迎春是另一回事,我们可以专文论述。惜春这时还圭角未露,但贾母不会不知道她“孤介太过”的性格。参加相亲,当场的表现未必优秀,会给贾府扣分;万一被看中了,正该是惜春为贾府的荣耀而做出牺牲的时候,她“孤介太过”的性格会不会引来麻烦,谁也说不准。

况且惜春是宁国府的人。她的亲哥哥贾珍都不太管她,嫂嫂尤氏都管不了她,贾母出头惹这麻烦干什么?

反正惜春最年幼,不让她出见贵客,也有能交代过去的理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54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