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康复吗 http://pf.39.net/bdfyy/bdfal/150614/4639147.html
由刘姥姥的一进荣国府,而带出了这一个引荐之人——周瑞家的。周瑞家的是王夫人的陪房,就凭这一点她在荣国府的主子奴仆中就有很特殊的地位。所有的人都敬她三分,这是承认王夫人作为荣国府女主人的体面和尊贵。何况周瑞家的很会小意思殷勤,专能在各房主子面前讨好,所以她很得主子们的喜欢。
在领刘姥姥进荣国府这件事上,对周瑞家的会来事儿的特征就有精彩的描写。刘姥姥去后,她特意蹑王夫人之脚踵来到梨香院回禀刘姥姥已去,算是完成了一项任务。作者由她这一件事,援引生发,接二连三地从侧面描写很多贾府日常生活细节,在这些细节的背后隐藏着许多易为读者所忽略的,存在于贾府家常过日子的事实。
她刚到梨香院的门前,就引着读者看见了王夫人的大丫头金钏,以及甄士隐的女儿,被拐卖的甄英莲,现在的香菱。不过此时她有事在身,没有稍停,谨慎进屋,“只见王夫人和薛姨妈长篇大套的说些家务人情等语”。这是王夫人和薛姨妈姐妹之间情感联络的日常生活。很符合我们日常所见中年妇女相聚时常有的情景。周瑞家的有眼色,不敢惊动自己的女主人。
直接进里屋来见宝钗,“只见薛宝钗穿着家常衣服,头上只散挽着纂儿,坐在炕里边,伏在小炕桌上同丫环莺儿正描花样子呢。”这是宝钗第一次正式出现在读者面前。把宝钗简朴,勤劳女红特点简单提点。最重要的是在她们相互寒暄时提到了薛宝钗“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幸而先天壮,还不相干”。于是自然而然说起“冷香丸”,这一段作者刻意用过分夸张的药方来描述了此药制作的不易,关键在“可巧”二字。这里暗藏着作者对薛宝钗亦讽亦赞的态度。
刚把薛宝钗的病和药介绍完,便有薛姨妈转托送宫花这一件意外之事的发生。从这里开始就有了周瑞家的走马灯一般的贾府观光之旅。临她出梨香院的门,一笔提到香菱,通过周瑞家的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满足了读者的牵念悬挂之心。正如贾雨村的门子,也就是葫芦庙的和尚所说,甄英莲已经把自己的家乡父母,甚至连年纪姓名都忘得一干二净了。又写到“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这是照应香菱判诗“根并荷花一茎香”与林黛玉的气质相似,而秦可卿兼有宝钗之端庄和黛玉之妩媚的事实。
而周瑞家的先顺路到三春的住所,贾迎春和贾探春正在下围棋,“二人忙住了棋,都欠身道谢。”迎春、探春年纪较大,礼数也周到。其后是年纪最小的惜春,惜春正和智能儿玩耍,而智能儿在接下来的两章里与秦钟有重要剧情。贾惜春知道送花的事,笑道:“我这里正和智能儿说,明儿我也剃了头同她作姑子去呢,可巧又送了花儿来,若剃了头,可把花戴在哪里呢?”一语成谶,明确了惜春的最后结局。可见,平时三春在一起起居饮食,她们共处的时光比较多。
接着向凤姐的住所去,偏偏提起从李纨后窗下过。而薛姨妈在分派这些宫花送给谁时,也单单没有提到李纨。自然不是遗忘了这个外甥媳妇,而是寡妇不宜盛装,自然用不上宫花。而独给王熙凤双份,这是明显得要拿李纨和凤姐作对比。透过玻璃窗看见李纨“在炕上歪着睡觉呢”,这是冬天的中午,李纨百无聊赖的睡觉很特别。到了凤姐的房中,与众不同起来,有戒备,有警示,更在房中听到了贾琏和凤姐突然爆发的笑声,种种异常又不便明言。周瑞家的送花也是由平儿拿走,凤姐似乎不方便露面。
李纨的孤寂和凤姐的嬉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一个是寡妇,男欢女爱就不用提了,身边连个陪伴说话的人都没有。真是形如枯木,状似死灰。而贾琏和凤姐,大白天闺房午戏,这种不知节制过度的纵欲。且不说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为后文王熙凤得严重的妇科病埋下伏笔,就是这样家庭的教育礼法也是不认可的。李纨和凤姐是两个极端的体现,她们的对比,和不同的结局给读者提供了思考的范本。
周瑞家的最后来到贾母的上房,林黛玉就住在这里。问题是,她最后给黛玉送花,到底是路线的原因呢?还是真是别有用心,对林黛玉有鄙薄之意?
谁知此时黛玉不在自己房中,却在宝玉房中大家解九连环玩呢。周瑞家的进来笑道:“林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黛来了。”宝玉听说,便先问:“什么花儿,拿来给我。一面早伸手接过来。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语。
周瑞家的未必有心轻视,然而林黛玉的多心却展露无遗。林黛玉天性怯弱细腻,心思敏感,又是寄人篱下,更加重了她多心,好猜忌的习惯。不过,反过来说,日常生活中未必就没有两只眼睛看待她的人。此时黛玉年幼,她的脾气也是相当任性,语言犀利毫不避讳。她无所顾忌地反唇相讥,平常的言行恐怕也没少得罪人。也可以看出来,她在贾府的生活还是有心理压力的,所以她才会时刻警惕防范。这是心理反弹。贾宝玉和林黛玉同与贾母一处生活,所谓“吃则同桌,卧则同床”,两个人的感情比较亲密。
整大段的文字,几乎涉及到了荣国府所有内眷。这是一个冬日的午后,大约是午饭过后,大家午休的时间。因为是冬天,几乎没人午睡。也没有什么集体活动。因为这是很平常的一天,也是很真实的家常生活。但作者刻意通过周瑞家的这一趟送宫花的差事,把几乎所有荣国府的人都串联起来了。一一展现每一个人的生活状态,或性格特点。为后文的发展埋下了许多线索。《红楼梦》就是生活本身,凡事皆有来龙去脉,一点也不肯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