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黛玉葬花的知名度有多高?
纵使没有完整通读过全书,也一定知道有“黛玉葬花”这么一出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红楼梦中的姑娘们,和花有关的故事很多。
史湘云和薛宝钗联手举办螃蟹宴、众人热热闹闹之时,贾迎春一人独自坐在花荫之下,用针穿着茉莉花。
对比众人的喧嚣,迎春这边独自一人的孤独寂寞冷、寡淡不合群,其实也非常突兀;
但为何迎春穿花的故事,知名度就远远不及黛玉葬花呢?
第一点,“葬花”举动的特殊程度。
日常生活中你很难想象,“葬花”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
前提条件是要有闲,有钱,有情调。
如果不是富贵人家的女儿,如果家里没有偌大一个花园,是不太符合“葬花”的必要条件的;
路边、湖边、山下处处都有花,但打扫落花是清洁工阿姨们的工作,天不亮她们就辛勤处理了落花落叶,路人没有“葬花”的机会。
贾府里有这样的大花园,林黛玉有这样的空闲时间,又有着悲春惜秋的闲情逸致,所以才会有葬花这样罕见的举动。
迎春用针穿花,这个行为在实际生活中发生的概率,也比较小。
但相对于“葬花”而言,还是更普遍一些。
都说物以稀为贵,因为“葬花”行为高度罕见,所以更有利于传播。
第二点,黛玉葬花是角色个性的标志性行为,迎春穿花是没有指向的随机行为。
黛玉葬花,充分体现了她角色性格里的单纯、伤感,极度务虚、极度看重精神世界和情绪感受。
花飞花谢花满天,质本洁来还洁去。
与其说林黛玉是葬花,不如说是她剖白自己内心。
但迎春穿花呢?
纯粹是闲来无事的随机娱乐活动。
迎春个性不太合群,虽然不似惜春那般冷清、不似妙玉那般孤高,但也不太热衷于集体活动。
一群人吃螃蟹,你让我我让你,礼仪客套一大团、嬉戏喧闹一大片,这样的场合对于迎春来说未必是舒适的。
当然,迎春恐怕也并不讨厌热闹。
她是一个淡到几乎没有知觉感受的人,无可无不可,非常无所谓。
府里小厮背后议论她说,形容被玫瑰花的刺扎了也不知道哎呦一声。
此处迎春穿花,和探春随意说话、宝玉随意看鱼一样,很寻常、很随机,不似葬花这个举动对黛玉那般有典型代表性。
第三点,黛玉、迎春个性浓烈程度的不同。
上文我们说过,迎春是个性较为淡薄的人。
随和好相处,没有强烈的自觉意识和自我需求。
换句话说,相对比较没有存在感。
尤其是在红楼梦诸多争奇斗艳、个性特色鲜明的女孩子之中,她太容易被忽略被遗忘。
而林黛玉的个性是非常鲜明的,孤高清冷的特色冷冽,洁白纯粹的精神追求贯穿始终;
讲话有些毒舌,和众人相处有些爱耍小性子。
才华横溢非常耀眼,任性的小缺点也很有记忆点,悲剧命运更是让人唏嘘不已。
迎春的悲剧也让人无比叹惋,但就性格立体程度和辨识度而言,迎春会比黛玉更逊色。
所以,黛玉的举动天然会比迎春的行为更有记忆点。
更何况在《红楼梦》被不断改编、以戏曲剧作等方式二次传播的过程中,“黛玉葬花”始终都是经典核心桥段,反复出现;
而迎春穿花这个细节,在很多版本中都并无痕迹。
事实上无论是穿花还是高卧花丛中,美丽的女孩和花的故事,都是值得反复品味的美好桥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