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尘埃落定》在年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之后,作家阿来又于年凭中篇小说《蘑菇圈》拿下第七届鲁迅文学奖,在中国文坛,这样的“双冠王”并不多见。日前,阿来携长篇小说《云中记》现身南京先锋书店,和作家苏童、评论家何平一起,讨论灾难过后一个民族如何面对世界和自己。成长于四川藏区的崇山峻岭中,阿来一直在写藏区的文化和自然。专访中,听他聊笔下的灵性自然,很有趣。
新书《云中记》,重建精神故乡
阿来新书《云中记》的故事,源于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小说围绕云中村的祭师阿巴展开。
年5月12日下午,汶川大地震时,阿来正在成都的家中写作长篇小说《格萨尔王》第三天,他就以志愿者的身份去了灾区,前后呆了七八个月时间。“一下子探照灯就灭了,一片漆黑,因为那几天老是下雨,天空暗黑一片,很多人倒在地上就能睡着。”阿来醉心于音乐。“那个时候我就想,我们面对死亡能发出莫扎特《安魂曲》这样的声音,它对死亡不是亵渎,而是一种尊重,有一点点赞美的态度、理性的态度。”
“5·12地震这件事对我冲击很大,让我觉得不可能不写,但我不想写成当时那些流行的灾难小说的写法。”“总是在等待那灵光乍现的时刻。这期间我还写了别的三四本书,包括《格萨尔王》《瞻对》《蘑菇圈》《河上柏影》等。”许多读者说,《云中记》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触及心灵之作。而对阿来来说,他在小说中努力去做的是一种精神重建。“之前因为见过那么多死亡,老在心里是个事儿。见过那么大面积的重建,重建不仅是桥梁道路,而是那些人破碎的生活的重建,破碎的信心的重建。甚至灾难还在陆续发生,因为地震后地质性稳定还需要几十年。”
小说的结尾很震撼,阿巴跟云中村“合二为一”。阿巴之前连祭师的仪式和舞蹈都是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班上学来的。促使他从一个“半吊子”祭师向一个真正祭师转变的,最重要的还是地震对他的影响。地震让他开始有了自己的生命哲学。阿来说,这个人物没有原型,就来源自己熟悉的文化现象。“他被摆在这个位置上不得不承担他的责任,也是一个职业精神的诉求。那时候差不多每个村庄都有这样的祭师,尤其是没有完全接受佛教信仰的。原始一点的文化里肯定要有人充当这样的角色。”
作家苏童认为,《云中记》是目前为止中国作家用文学这种方式去处理我们民族的这样一个灾难、这样的创伤记忆的典范作品。“我们为什么对《云中记》有一种血肉般的情感呼应和照应,其实因为我们内心也有一个云中村。我们不是灾民,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故乡,我们的那个云中村是需要去唤回的。”
打破惯例,出任《攀登者》的编剧
即将于国庆档公映的电影《攀登者》,讲述年中国登山队成员王富洲、贡布(藏族)、屈银华三人完成中国人首次登顶珠峰的故事。该片由吴京、章子怡、张译、井柏然、胡歌等主演,更为吸引人的是,它的编剧是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阿来。
实际上,这是阿来首次打破不为影视作品担任编剧的惯例。拍这部电影之前也找过不少编剧,阿来说,自己的优势就在于“对山的感受”。阿来成长于四川藏区,对雪山素来有着特殊的天然情感。他喜欢登山,也崇尚登山英雄,他在拉萨体验登山英雄的幕后真实经历。几年前,他采访到年上过珠峰第二台阶的四位登山英雄。后来,他还采访了年及以后多次登上珠峰的西藏登山队队员。
之前不当编剧,源于阿来对于影视编剧的一点看法。“现在影视剧生产不太重视编剧,很多人发表意见,编剧只是把别人的意见变成现实。最后呈现的影视作品不行,是因为编剧没有写自己的真情实感。投资老板带想法,塞个女演员加点戏,导演、大牌演员都有自己的想法,老是过早插入到剧本写作。”因此,这次担任编剧工作,阿来提出,“在我第一稿写完之前,任何人不要说一个字。如果我最后是一个实现你们想法的人,那你们自己来。他们同意了。”去年9月底,阿来写完了《攀登者》剧本。其实之前他也一直在写相关题材,关于一个探险家的故事,做了很多调查,写了一半至今还没写完。自己有个习惯,写完还会去这些地方再走一走还愿,表达对土地的谢意,但这次还没来得及。可能跟《云中记》气场强大有关,至今还没走出来。
在自然之中,修复和拯救心灵
阿来的文字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在他笔下,万物有灵。“朦胧灯光中,真的无风,园中池塘,有几声蛙鸣,香气再次猛然袭来……我笑,笑花香该是闻见的,却偏偏真的听见,脚步作了一个听的姿态,这些光影中盈动暗香的,轻盈、飘渺而来的是今年最早开放的桅子花。”阿来散见于刊物和博客上的《成都物候记》,文字清雅、醇厚,又不乏灵动,他自己所配发的摄影图片,清新隽永,无论是木本植物还是草本植物,紫荆、丁香、迎春、芙蓉、泡桐等等,都成为成都这座城市季节轮转和自然的风致。
《云中记》里,阿来书写了云中村的一草一木、山川河流,甚至是树林边缘阳光中消失的小鹿,竖起前肢四处张望的旱獭,矮脚人墓穴里的狐狸,年年归来的雨燕的泥巢以及停歇在房梁上猫头鹰的梦境等等。在即将消失的村庄中间,在阿来的描绘中,这样一种自然的生长,平静而又充满力量。“走到路边,随时随地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3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