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是怎么来的 http://pf.39.net/bdfyy/bdfzg/181001/6559327.html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需迎向东郊区,春在千门万户中。“清朝叶燮《迎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朝王安石《元日》
春节是中国人一个特殊的日子,此时为一年的开始。从季节上来讲,草木萌春,开始了新一轮的生长周期,梅花盛放,杨柳初芽,虽然也会有风霜雨雪,但温度会一天比一天高,对于传统的农业大国来讲,这正是开始耕耘,期待万物生长的好季节。这是一年的春初。
对于人事来讲,过去的一年告别并总结,在新春的第一缕日光或天光下,开始进行新的人生步履。万象更新,气息清新。而这种由季节由节日引发的内心的昂扬,世人最美的春气。
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无论穷与富,无论经历了磨难,还是有所建树,在春节这天,都是一个新的起点。
穿新衣,帖对联,整肃心境,规划事物,祈福祝福,春节这日,对每个人都有重大的意义。普天同庆,万民同欢,互相感染和渲染着这春天的欢乐。
清初的诗人叶燮,描写了春节热闹的人间场景。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就是说的春节如同十二律中的恢弘之调,迎合着人间的气息,你看那街上摩肩接踵,人挤着人,你看那街道之上,车轮拥着车轮,时常相左相撞,热闹而喜庆。
“不需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看春天哪里需要走到郊外呢?你看着千家万户,迎春喜色,那是人心和人间的春天啊,春天就在人间,就在民间,就在千家万户里。
这首诗写得非常的简练,甚至简单,但是却非常的耐读。而且是一种大手笔,如同王安石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有把新桃换旧符。“这是着眼于人世间的现实主义的歌咏。
比王安石描写的更为热闹的是,他写的是市井街道,人间过春节的场景,充满了人间的自信与快乐。春天洋溢在街道中,洋溢在人心里,春天早已经在千门万户里,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和王安石,一脉相承的民本观念。着眼民间现实的生活与风情。
那么叶燮何人,有这样洗练的大手笔?
叶燮是明末清初人。可以说他的少年是生活在动荡的颠沛的明末,虽然年少有才,但是失去了报效国家的机会,反而为乱世所累,为了逃难为了生活颠沛流离。在这样极度寒苦的生活当中,叶燮不忘读书。随着清朝统治者政权稳固,开始吸收汉族的学子充实官僚阶层。
考虑再三的叶燮,参加了科举考试,43岁中了进士。当然他不属于那种阿谀奉承之辈,他想到的是如何治世,让颠沛的百姓过得好。对于战乱灾荒和劳动人民的疾苦,他是感同身受,在宝应县做知县期间,为保住堤坝和人民同住在堤岸上,为了保护百姓,查清冤案顶住压力,可谓是政绩斐然。但是也因此得罪了权贵,被罢官的时候两袖清风,是宝应县的父老乡亲凑钱置备行装,为他送行。
如果放在唐宋,叶燮是有很有可能重新启用。但是满清的统治之下,满清初年,就是呈现出官场的如此黑暗,叶燮也看穿了,开始了一生的名山大川的游历,和隐居。
但是我们从他的这一首小诗里,可以分明地看出那种大气和现实主义的气息,他只是被千千万万被埋没的人才之一。
但是这首小诗,以洗练,高格局,喜悦,有希望感而流传,在封建社会表达的更多是一种希望。如同王安石的《元日》。
但现在变成了现实。春天的的确确的是在千门万户中。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需迎向东郊区,春在千门万户中。“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