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府之中,迎春是一个倍受冷落的角色。她的戏份,比贾环还少。
要说谁对她好,似乎没有。生父贾赦贪婪好色无情,继母邢夫人吝啬刻薄寡恩,同父异母的哥哥贾琏,根本与迎春没有交集。就连好虚荣、爱弄权的嫂嫂王熙凤,也极少过问这个小姑子,从来没对迎春有格外的关照。正如邢夫人说琏凤夫妻:“竟通共这一个妹子,全不在意。”
迎春身边的奴才下人,也是百般倾轧,借她的首饰去当、用她的分例点菜、甚至敲诈她的表妹邢岫烟。
如果一个人对你不好,可能是他人品坏;如果两个人对你不好,可能是你运气坏;如果所有的人都对你不好,恐怕就得找找自身的原因了。迎春有什么原因,导致所有的人都对她不好?从唯一对她好的人身上,就可以分析出端倪。
乳母借了迎春的累丝金凤去当,奶嫂要挟迎春说情。恰好探春、宝钗、黛玉来了听到。探春仗义,派人叫了平儿来,当场解决此事。探春与迎春处境相似,都是庶出女儿,较受歧视。所以探春的仗义之中,又有同病相怜、同气相求的成分,应该是出于真诚。而且她把解决的办法都想好了,自己出面派人当场把大管家王熙凤的助理叫来,不给迎春留“告黑状”的把柄。
迎春显然是久受欺负,不敢声言。这样好的机会放在眼前,即使不能重振旗鼓、收复失地,至少也杀鸡儆猴,敲响警钟。谁要再想欺负迎春,怎么也得多想一想了。但是迎春“至于私自拿去的东西,送来我收下,不送来我也不要了。太太们要问,我可以隐瞒遮饰过去,是他的造化,若瞒不住,我也没法,没有个为他们反欺枉太太们的理,少不得直说。”这段话说得曲曲折折、委委婉婉,其实只有两句话:如果太太问,我不会瞒着。但是如果太太不问,我也不会追究。换言之,追究是你们的事!这是替她追加丢失的首饰啊!
更可气是,还是下面这句话:“你们若说我好性儿,没个决断,竟有好主意,可以八面周全,不使太太们生气,任凭你们处治,我总不知道。”意思是我推卸责任,你们也比我高明不到哪里去了就算你们比我高明,追回首饰,也是你们自己多事,不是我求着你们的!接下来是“众人听了,都好笑起来”,黛玉取笑,迎春回答,宝玉走来——唯独没写探春。可以想象,替迎春“强出头”的探春,这时心里该有多悲凉:我不惜自己结怨,维持你的权益,结果你嫌我多事!下次再有纠纷,探春还会替她出头吗?
这个事件之中,还有一个人物,她的态度耐人寻味。这个人就是平儿。平儿善良而圆滑。她一向乐于助人,又不违背原则。她被探春叫来之时,斥责王柱儿媳妇不懂规矩、不该随便来迎春屋里、不该随便插话,并且通过指责绣橘,重申了规矩:“都是你们的不是。姑娘好性儿,你们就该打出去,然后再回太太去才是。”变相地整肃了迎春屋里的乱象。但是说到追回累金凤的问题,这个善良而掌握实权的姑娘,却出现了推诿之词:“若论此事,还不是大事,极好处置。但他现是姑娘的奶嫂,据姑娘怎么样为是?”把皮球又踢给了迎春。
平儿为什么不直接处理?处理起来很简单。奶母借盗小姐的首饰,与聚赌二罪归一;奶嫂擅闯小姐内室,威逼小姐说情,眼里没有主子,少不得受罚。但是处分之后,随便再有什么人提起此事,迎春会怎么说?“我本来想瞒着,是平儿非要这样的。”转头就会把平儿出卖了!明摆着的事,平儿不肯处置,非要把皮球踢回给迎春,是不是从前有过类似的事,导致平儿心有余悸?
迎春不是坏人。她不会平白诬陷别人。但是如果遇到邢夫人的“左性”:“你奶母再不好,也是自己屋里的人,怎么让凤姐处置她?丢的是咱们的人!”懦弱的迎春会不会为了减轻自己的压力,而出卖善意帮助了她的平儿?平儿不是不想帮迎春,但是被迎春的冷淡、懦弱、推卸责任吓住了;探春的确是想帮助迎春,但经此一事,也势必被迎春的冷淡、懦弱、推卸责任吓怕了;还有别的善良的、想帮助迎春的人,也会被她的冷淡、懦弱、推卸责任吓回去。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年长月久,日积月累,结果就是偌大的荣国府,再也找不到了一个人对迎春好。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人贵自立。你不帮自己,就没人能帮得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