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容华贵的名旦梅兰芳,据说仅看他的扮相,

本文乃“是有福珍”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当年,有“通天教主”之称的王瑶卿,曾经针对梅、尚、程、荀四大名旦的艺术风格,予每人一字之评,曰梅“样”、程“唱”、尚“棒”、荀“浪”。这四个字抓住了四人表演中的某些本质的东西,可谓一针见血,说的是:梅兰芳所扮人物雍容华贵,气质高雅,以气韵胜。有人戏言,仅看梅老板的扮相,就值当晚的票价(一块大洋)了。程砚秋,因为倒仓(指戏曲演员在青春期发育时嗓音变低或变哑),另辟蹊径,创出别具一格的程腔,以唱见称。尚小云,因为早年学过武生,所以他的戏,尽管所演是女性,动作起来却充满阳刚之美。荀慧生的花旦戏,以做功见长,风情万种,勾魂摄魄。“通天教主”王瑶卿当然,四大名旦能够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凭借的绝不是“一招鲜”,可以说都形成了各自的表演艺术体系,唱、念、做、舞,俱堪称道。四大名旦的成功,绝非幸致,不仅表明他们在艺术上走向了巅峰,而且他们的为人处世之道,乃至最后的人生结局,都很耐人寻味。梅兰芳是杰出的京剧艺术大师,他为人谦逊、好学,对京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梅兰芳名澜,字碗华,原籍江苏泰州。年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梨园世家。祖父梅巧玲是“同光十三绝”之一的著名青衣演员,所谓“天子呼来梅巧玲”,在宫中、民间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梅兰芳的青年时期父亲梅雨竹,也是旦角演员,英年早逝。伯父梅雨田是著名琴师。梅兰芳八岁开蒙,九岁向吴菱仙学习青衣,十岁登台。十四岁搭喜连成社演出,又向名旦胡稚芬和丑角曹二庚学花旦戏。20年代曾拜京剧名宿陈德霖为师,并与王瑶卿切磋技艺。梅兰芳对京剧的贡献主要表现在继承与革新两方面(尤其是后者)。可以说梅兰芳的一生,是锐意求新、勇于改革的一生。他对京剧从内到外进行了过滤、改良。他曾经提出“移步不换形”之说,可以说这是他对京剧艺术发展的切身感受。早期的青衣演出,有人称之为“抱肚子傻唱”,表演僵化、呆板。至王瑶卿有所改善,到梅兰芳则有所突破。男旦梅兰芳他和文化名人齐如山相识的故事就很能说明问题。齐如山是喝过洋墨水的文化人,对京剧有着较高的鉴赏力。一次,他观谭鑫培与梅兰芳合作的生旦对戏《汾河湾》,看到柳迎春进窑之后,梅兰芳按老的演法,背转身去,任凭薛平贵在窑外述说,木然闲坐,没有任何反应。散戏后齐如山写了一封信给梅兰芳,提出不同意见。可当他下一次看戏时,他竟欣喜地发现台上的梅兰芳的表演在相关处有了显著的变化,后来两人成了知交。齐如山也成了“梅党”的中坚。从这个故事不难看出梅兰芳从善如流,对艺术精益求精,绝不故步自封。“花衫”行当的创立、完善,梅兰芳居功至伟。梅兰芳与马连良合演《汾河湾》之前,京剧行当中的青衣、花旦,一稳重,一活泼,界限分明。王瑶卿在这二者之间创造了花衫行当,融青衣、花旦为一体。至梅兰芳将这一变革付诸实践,完善了这一行当。梅兰芳十九岁时在上海演出《穆柯寨》获得成功,就是观众对他创新的肯定。另外像《贵妃醉酒》,是一出汉调老戏,说的是杨贵妃因皇帝移情,冷落、凄苦而至酒醉。原来的格调并不高,至梅兰芳将其净化、升华,以花衫的形象定位,塑造了一个全新的杨贵妃的形象。她身为贵妃,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特有的身份地位决定了她的雍容典雅,骄矜华贵。然而此时的她又是特定情境中醉态可掬的普通女人,她痛苦,要发泄,唱、念、做、表,要放得开。梅兰芳《贵妃醉酒》剧照梅兰芳潜心琢磨,很好地完成了人物形象的转换,成了花衫行当的经典之作。梅兰芳对老戏的革新,不仅从大处着眼,就是小节骨眼的处理也往往匠心独具。《贵妃醉酒》中有个酒后嗅花的动作,很好地传递出了醉美人的娇媚之态。然而传统的动作却不是这样,只是左右两个“卧鱼”(现在筱派的表演还是如此),为的是突出演员的腰功,实为炫技而做。现实生活中一个偶然的闻花动作,让梅兰芳灵机一动,于是一个经典、优美的动作诞生了,一个简单的形体动作升华成了“有意味的形式”。类似的改革不胜枚举,他与徐兰沅、王少卿合作不断创编旦角新腔,将乐队增加了京二胡,使京剧旦角声腔艺术提高到新的水平。梅兰芳《贵妃醉酒》剧照在齐如山和李释裁的协助下,梅兰芳编演了很多时装戏和古装戏,前者有《孽海波澜》、《一缕麻》、《邓霞姑》等,后者有《天女散花》、《洛神》、《廉锦枫》、《霸王别姬》、《麻姑献寿》、《西施》、《太真外传》等。在实践中,梅兰芳对唱腔、念白、音乐、舞蹈、服装、化妆方面都有所改革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雍容华贵,清新自然,世称“梅派”。梅兰芳是使京剧走出国门的先行者,他使这一传统艺术在东、西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梅兰芳与杨小楼合演《霸王别姬》期间他结识了卓别林、保罗·罗伯逊等著名艺术家。年他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的邀请,在莫斯科、列宁格勒演出,万人空巷。期间结识了高尔基、阿·托尔斯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聂米罗维奇·丹钦科等,还在苏联结识了萧伯纳、布莱希特等。年,在第一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文化部授予梅兰芳荣誉奖。同年冬,梅兰芳赴维也纳参加世界人民和平大会。年,梅兰芳排演了《穆桂英挂帅》,为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受到观众的欢迎和好评。这也是梅派艺术最后一个代表作,流传至今。梅兰芳与外国友人会面梅兰芳曾任中国戏曲研究院、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京剧院院长。年8月8日在北京病逝,葬于西郊万花(改名碗华)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93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