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丨向彬夜阑把笔南窗下写就迎春第一枝

北京中科白癜风“平安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夜阑把笔南窗下写就迎春第一枝

文/向彬

“新岁来临旧岁辞,砚田常垦是吾师。夜阑把笔南窗下,写就迎春第一枝。”年的2月1日正好是壬寅岁正月初一,这种公历与农历日期完全一致是不多见的。为了纪念这个不寻常的春节,我特意创作了一件《墨梅图》,并题写了“写就迎春第一枝”这首七绝诗,开启我的壬寅新岁。

春节期间又逢立春,是人们期盼春天的最好回应。早春细雨,万物复苏,桃李含苞欲放,红梅料峭枝头。写几枝疏疏梅影,任暗香浮动;书数行清清绝句,让诗意缠绵。在些些冷意中感知春风,乃寒梅报春本性;在簌簌雪雨里等待晴空,是世人祈福心声。我喜梅花,不是怜惜“寂寞开无主”的失落,也不是赞叹“俏也不争春”的高尚,更多的是感受冷峭寒风中飘来的阵阵冷香,体味心旷神怡的暗香如沁;抑或欣赏平静水面映照的淡淡花影,痴迷早春微雨的疏影横江。历代画家笔下之梅,风格迥异。金农梅花的古雅,罗聘梅花的繁茂,杨无咎梅花的简淡,陈道复梅花的凝练,王元章梅花的清气,彭玉麟梅花的风骨,都是我国古代文人对梅花不同层面的精神写照。今之画梅者,不仅要遍临古代名家名作,掌握其笔墨技巧与构图布局,还要留心自然界梅花的千姿百态与扑鼻清香,更要领会其梅花精神与诗画意境,只有远师古人,近师梅影,外师自然,内师心君,才能真正画出形神兼备而意境超然的梅花。我曾在自家《墨梅图》上这样写道:“莫恨东君总误时,人间冷暖自相知。我心略解梅花意,应是寒香第一痴。”若非痴情于梅,岂解梅心之意!

我画梅花,尤喜墨梅,且采用没骨画法,偶尔用胭脂画红梅或用淡墨勾写白梅。就画面而言,我更喜欢梅枝小品,梅枝既要苍老劲健又要生动清新,疏密结合,交错有致。我写梅枝多采用中锋用笔,谓之篆籀笔法,用笔轻松而力度劲道,速度不紧不慢,内心似散非散,于闲适中寓含振奋之气,于劲挺中不失儒雅之风。花若不开,便无春意;花若全开,即刻凋谢;故我笔下的梅花以淡墨求生动,以疏密写虚实,既有绽放之状,又有含苞之骨。而我认为,梅花最难画者乃花蕊。花蕊之笔,细而不弱,娇而不脆,柔而不断,挺而不坚,繁而不乱,简而不虚,故用笔发力极其微妙。而梅枝上的浓墨点,亦是画梅点睛之处,既不可多,多则墨点繁琐;又不可少,少则梅枝纤弱;更重要的是,墨点不可均匀布局,墨点的形状、间距要有变化,呈现出自然状态。当然,在画上自题诗句才是我画梅的灵魂之处。我每次画梅的心情是不完全一样的,有时想表达梅花的凌寒绽放,有时想表达梅花的孤冷高傲,有时想表达梅花的报春使命,有时想表达梅花的高洁清雅,所以,每次作画时都是随着自己内心的感觉在调整笔墨的情趣,尽管我有近百首咏梅诗,但每次画完后都希望题写新的咏梅诗句,以便更为真切地体现当时作画的内心感受,用诗书融合画意进一步唤醒梅花的灵魂。

其实,一个真正的文人书画家,若要画出超世脱俗的梅花图,必从心底里读懂梅花的品格和风骨,或清雅,或孤傲,或纷繁热闹,或简练疏远,只有达到痴迷的状态,才能画出具有灵魂的梅花图。我曾作这样一首题梅诗:“赏梅容易画梅难,意满胸中笔墨残。艳羡孤山和靖老,此妻相伴自心安。”林和靖是真正的痴梅者,他曾在杭州孤山上种梅、赏梅、诗梅,其“梅妻鹤子”的故事流传久远,赏梅的境界可谓古今无二。故辛弃疾在其《浣溪沙》中写道:“自有渊明方有菊,若无和靖便无梅。”辛弃疾真正懂得了陶渊明心中的采菊之情,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无挂碍,是人世间欲辩忘言的极美真意;辛弃疾更懂得了林和靖心中的疏影暗香,若不是林逋真正体会到了梅花的清雅绝妙,又怎能写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绝世佳作?所以,在辛弃疾看来,自从有了陶渊明,世间的菊花才开出了意义;若没有林和靖这样的痴梅高士,这世间哪里还有梅花的精神品格和灵魂?黄山谷云:“天下清景,不择贤愚而与之,然吾特疑端为我辈设。”诚哉!若无诗人,天下清景如同虚设;若无诗人,世间万物有何境界?我曾在自家的《墨梅图》上这样写道:“一枝花影自成诗,曲折横斜过浅池。不见孤山和靖老,暗香浮动问谁知。”在我看来,真正领略到梅花暗香浮动者,古往今来惟林和靖一人而已!而今之画梅者,或有高人杰士,但真正能融合画意诗魂者,少之又少矣。吾虽不以画梅而称善,但痴梅之情不逊他人。有自家题梅七绝为证,诗云:“此花偏爱向家门,墨作身姿诗作魂。定是前生皈萼蕊,痴心犹在老梅根。”

当然,正月期间的美好,不能全被梅花独占,即便作画,也会有兰竹诸画问世,而直接体现日常生活之心境者,便是诗词。春节之守岁拜年,元宵之烟花耀彩,居家之品茶饮酒,出门之赏景吟风,都是难得的诗材。虽然每年都经历同样的节日,但每年的收获各异,自然心境不同,惟诗词方可真实记录各种心境,使寻常日子充满着情趣,使美好风光凝结为诗篇。诗情画意的日子,不是蝇营之苟且,也不是梦幻之虚华,而是日月山川之光辉灿烂,是人生美好之艺术鸿篇。我以立春之前所作题竹诗为“得聿诗画”二月稿画上一个句号:“莫恨春雷破土迟,天缘物候两由之。大寒助我凌云志,最是高风亮节时。”

(原文发表于年第2期《思维与智慧》中旬刊《书教》)

附部分年2月书画作品:

向彬,湖南新化人,号得聿堂,美学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学者、诗人、书画家。中南大学当代东方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全国)教育书画协会高等书法教育分会副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南省视觉艺术评论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担任高等院校书法教育规划教材(16册)总主编并主编《书法概论》《诗词格律与写作》,主编高中美术标准教科书《中国书画》,出版《中国古代书法教育研究》《当代书法人才的类型与教育》《梦苏堂书画志——文人书画的审美与创作》等著作16部,发表论文余篇。获第四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二等奖、第六届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一等奖、第二十届兰亭书法节“王羲之书法奖”、第三届泰山文艺奖及山东书法创作成就奖等十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73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