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后40回原稿林黛玉在树林中上吊

01

扑朔迷离的《红楼梦》后40回原稿

在红学史上,《红楼梦》后40回原稿是一个“迷案”。

首要解决的问题是:曹雪芹有没有写完《红楼梦》?是否他只写了前80回,后40回还没来得及写就病逝了?或者说曹雪芹已经写完回本《红楼梦》,只不过后40回因为各种原因被“遗失”或者被人删减了?

要了解后40回的真面目,除了从《红楼梦》故事情节本身寻找答案外,还需要从《红楼梦》各种版本里去寻找答案。《红楼梦》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它有很强的结构,在全书前面几个章节就透露出故事中大部分人物的结局。这种写作手法与西方文学相比,确实具有很大独特性。因为按照西方人的说法:在故事的开始就告诉读者人物结局,就没人愿意读下去了。

但《红楼梦》不一样。它采取的是哑谜方式。通过《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的判词把人物的结局透露给读者,令读者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想一直读下去探究人物的命运。

对于不熟悉《红楼梦》的读者来说,其实“判词”是读不懂的,因此也谈不上把人物结局透露给读者。但它最起码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就是整部《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和人物走向,对于曹雪芹来说是胸有成竹、设计好的,否则他不可能在前面就通过判词的方式把人物结局透露出来。

另外还有,曹雪芹写《红楼梦》“历时十年,增删五次”,试想,假如他没有写完,怎么能够增删五次?

这是通过《红楼梦》故事本身透露出来的信息,我们认为它是写完的。

另外就是通过《红楼梦》的批语。

《红楼梦》留下好多版本,不同版本上写有很多批语,著名的批阅者有脂砚斋、畸笏叟、棠村、梅溪等人。批语的价值在于:批阅者几乎是与曹雪芹同时或稍晚的人,不仅透露出曹雪芹写作《红楼梦》的情况,更透露了《红楼梦》后40回的诸多情节。比如茜雪这个人物,贾宝玉因为她失手砸了茶盅,把她赶走后就没了消息,其实在后40回宝玉被抓进狱神庙后茜雪还会出现,脂砚斋写道:“余见有一次誊清时,有茜雪一大回文字,惜迷失无稿。”

这说明,《红楼梦》后40回是有曹雪芹原稿的,只不过后来因为各种原因“迷失无稿”了。

还应该看到一个情况,《红楼梦》“增删五次”,修改的地方很多,比较明显的有“秦可卿”这一章。我们现在看的通行本里秦可卿是病亡的,但在原稿中秦可卿是因为与贾珍有染上吊而死。

这个情节在批语中也反映出来,畸笏叟在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卫,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结尾写道:

秦可卿丧天香楼,作者用史笔也。老朽因有魂托凤姐贾家后事二件,嫡是安富尊荣坐享人能想得到处?其事虽未漏,其言其意则令人悲切感服,故赦之,因命芹溪删去。

这说明,《红楼梦》故事情节的创作和修改,不仅仅是作者自己的事,而是还受外来影响,尤其是作为曹雪芹长辈的畸笏叟。所以他才“命令芹溪删去这一章节”,修改成其他情节。

这从侧面折射出,《红楼梦》后40回的“迷失无稿”很可能是受外部环境压力而被迫删去的。

当然,这只是我们的一个猜测,后40回的有无关键还在于证据,没有证据就只能是一个推理。但无论怎样,高鹗的续书与曹雪芹的原意不符合已经是公论。那么我们通过《红楼梦》前面章节的判词以及脂砚斋等人的批语,是否可以推断出曹雪芹后40回原稿中人物的真正结局呢?

答案是:可以!

02

按照判词及批语,探索贾宝玉等人的“真正”结局

《红楼梦》的争议之处,在于后40回的人物结局。高鹗的续书普遍评价不高,他的功绩在于令《红楼梦》成为一部完整作品,当然里面也不乏精彩章节,比如“黛玉焚稿”、“绛珠魂归”等。结尾的“贾雨村归结红楼梦”也可以称得上神来之笔。至于其他情节,比如“四美钓游鱼”,贾政革职后又有了中兴局面,贾宝玉与薛宝钗结婚后还中了举人等等,则令人诟病。

按照《红楼梦》批语的描述:贾家败落后红粉飘零,子孙零散,贾宝玉无以为家,做了击柝之人。“击柝”也就是打更的!换言之,贾宝玉的结局并非高鹗描写的那样:“延世泽,兰桂齐芳”,而是非常悲惨。假如在曹雪芹的原稿后40回中,贾宝玉真是做了“打更人”的话,则这个情节的安排是非常震撼的,因为与前面的章节形成一个巨大反差,其悲剧性展露无遗。

最终贾宝玉看破红尘,悬崖撒手。

谈贾宝玉不能不谈到薛宝钗、林黛玉,他与二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属于情感的三角错位关系。

我们知道,在后面的章节中,贾宝玉最终与薛宝钗结婚,这令林黛玉大失所望,悲惨而死。

应该说,高鹗续书里描绘的情节还是很精彩的,贾宝玉失玉后迷失本性,变得痴痴傻傻,要治病需要结婚冲喜,只有与有金的人结婚才是合适的,正好薛宝钗有金锁,这叫做“金玉良缘”。

贾母和王夫人等人都知道宝玉爱的是黛玉,但黛玉无金,与宝玉不合适,结婚治不了宝玉的病。正在为难之时,王熙凤出了个“调包计”的主意,用隐瞒的办法让贾宝玉娶了薛宝钗。

调包计这个情节,非常适合小说的戏剧化,不知道这是曹雪芹原稿里就有的,还是高鹗自己设计的,总之,这个情节的安排很精彩。关于《红楼梦》已经被改编成很多影视戏曲作品,在很多改编里都采用了这个情节,比如越剧《红楼梦》里,贾宝玉与薛宝钗结婚就是用的调包计。

87版电视剧《红楼梦》没有采用调包计,而是让宝玉参军,王夫人为了阻止宝玉回来后与黛玉结婚,想出让贾妃下旨的办法令宝玉与宝钗结婚,这样贾母就没有办法了。林黛玉听说后病亡。

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结尾基本上是符合曹雪芹原意的,缺点是没有展开叙述,逻辑和细节不足。

听闻贾宝玉和薛宝钗结婚后,林黛玉万念俱灰。高鹗续书里的“黛玉焚稿”和“绛珠魂归”很精彩,这是否也是曹雪芹的原意呢?因为曹雪芹的后40原稿中,不可能所有情节都不合适,肯定也有一些情节适合保留。是否高鹗根据自己的文笔保留曹雪芹的原意而重写一遍呢?

值得猜想。

03

林黛玉的“真正”结局

这引出林黛玉死亡的几种方式:

1,病亡。

2,上吊而死。

3,投水而死。

4,用药慢性中毒。

林黛玉有不足之症,刚来贾家时王夫人就一眼看出来了,正好府里配人参养荣丸,以后林黛玉就经常吃这个药。不足之症并非大病,而是一种慢性病。高鹗续书里对林黛玉的结局设计是病亡,是她听闻贾宝玉与薛宝钗结婚后,加重了病情,因此才万念俱灰,烧毁诗稿后去世。

应该说,高鹗设计的这个情节还是比较合理的。但未必是曹雪芹的愿意。我们在上文已经说过,曹雪芹后40回原稿的人物结局,隐藏在《金陵十二钗正册》或副册又副册的判词里。

在第五回《开生面梦演红楼梦,立新场情传幻境情》里,曹雪芹写道:

宝玉看了又不解,他又掷下,再去取“正册”看。只见头上一页便画着四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钗。也有四句词道: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旁边都有批语。“可叹停机德”的批语是:“此句薛,乐羊子妻事。”“堪怜咏絮才”的批语是“此句林。”“玉带林中挂”的批语是“此句林。”“金簪雪里埋”的批语是“寓意深远,皆非生其地之意。”

四句判词是对薛宝钗和林黛玉结局的“预告”。薛宝钗很有才德,就像古时候的乐羊子妻一样,乐羊子外出求学很快就回家,乐羊子妻斩断正在织的布教育乐羊子不要半途而废。这与薛宝钗教育贾宝玉多学经济学问一样。林黛玉很有文学才华。但薛林二人的最终结局都不好。

枯木指得是“林”,木上悬着玉带,预示着林黛玉是上吊而亡。“金簪雪里埋”预示着薛宝钗死在冬天。

当王熙凤用调包计让贾宝玉和薛宝钗结婚后,林黛玉万念俱灰,但她的慢性病不足以让她在短时间内病亡,于是她选择用上吊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样才是符合逻辑的。

关于“病亡”不合理的例子还有秦可卿。秦可卿一出场时,是个很健康的人,可在短短的几个章节后她就得了重病而亡,这太不合情理了。

后来经过考证得知,原来曹雪芹的原稿并非这样,而是秦可卿与贾珍有染,被人发现后羞愤而死。畸笏叟因这个情节与家族发生的事相合,让曹雪芹做了修改,于是就造成秦可卿的病亡非常突然。换言之,这个事例挪到林黛玉身上也是一样,不足之症不可能令林黛玉在短时间内病亡,因此,“玉带林中挂”——上吊才是合情理的。

这个情节设计不仅符合林黛玉的性格,表达了她对封建礼教决不妥协的态度,也更加令人震撼。

有人说,林黛玉是投水而死的。水是洁净的,表示“质本洁来还洁去”,这种说法很牵强。

作家刘心武老师提出一个林黛玉是用药“慢性中毒”的说法:贾环和贾菖负责贾府配药,为了谋害林黛玉,二人在配药时加入有毒物质,令林黛玉慢性中毒而死。这个观点很有趣,但不合逻辑。贾府里所谓的“配丸药”,并非府里自己配药,医院配药。贾环和贾菖是对医药毫无知识的人,怎么可能让他俩去监督配药?因此,刘心武老师这个观点很不合理!

04

贾宝玉、薛宝钗、史湘云的结局

贾宝玉与薛宝钗结婚后,听闻林黛玉上吊而亡,万念俱灰,从此他对王夫人、王熙凤等人变得十分冷漠。宝钗知道宝玉爱的是黛玉,因此夫妻不和,宝玉对她很冷淡。正好贾家犯了罪,合家抄没,子孙零散,红粉飘零。薛宝钗因为自己的婚姻不幸福,备受打击,又遭遇抄没,因此在一个下雪的冬天去世。贾宝玉无以为家,后来流落街头,为了谋生,他当了一个打更人。

当贾家败落时,史家的日子也不好过。史湘云后来与卫若兰结婚,但卫若兰与柳湘莲等一干人犯了事,家族也遭变故。史湘云流落民间成了一位风尘女子。她多灾多难,后来成了乞丐,一路讨饭到京城。在一个冬天,史湘云在街头偶遇打更的贾宝玉,二人因“金麒麟”而相认。

这就应了脂批里关于史湘云与贾宝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话,预示着史湘云最后与贾宝玉结婚了。此时贾家和史家流落下来的人口已经完全变成普通老百姓,日子过得很苦。史湘云和贾宝玉相依为命,因此才有脂批中透露后40回中的一个章节:“寒冬咽酸荠,雪夜围破毡”。

05

王熙凤的结局

在《红楼梦》里,王熙凤是个光彩照人的人物。关于她的结局,按照判词和脂批透露的情节同样精彩纷呈。

王熙凤的判词是: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身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凡鸟”就是“凤”,都知道王熙凤很有才干。她的人生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从。在家从父,父死从兄,出嫁从夫。王熙凤嫁给贾琏,可以说是门当户对,婚姻是很顺利的;二是令,二令也就是“冷”;三人木是“休”。一开始王熙凤在贾家很受欢迎,尤其受贾母和王夫人重用;后来因为王熙凤贪财爱宝,乱出计谋,不惜人命,贾家人渐渐看出她的真面目,因此在贾母和王夫人面前失势,此之谓“冷”;乃至这种“冷”达到了结局:贾琏把王熙凤给休了!

因为贾宝玉婚姻的不幸,后来导致林黛玉上吊,贾母对王熙凤出的调包计后悔了,渐渐滋生出不满情绪。后来有人告状,说王熙凤背地里干的坏事,贾母就越发不喜欢王熙凤。此之谓“冷”。贾琏见王熙凤失势,正是报复她的大好时机,于是以犯了七出之条的某一条把她给休了。

为了打击王熙凤,贾琏干脆把丫鬟平儿扶正,把王熙凤贬为奴仆,代替平儿的位置。这正好应了李纨在前面调侃王熙凤的话:让平儿与王熙凤掉个过子。曹雪芹的写作手法非常高明,就是善于运用“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法子,前面的判词以及很多细节都预示着人物结局。

脂批里透露的曹雪芹原著后40回中,还有王熙凤《扫雪拾玉》,《知命强英雄》等章节。贾宝玉丢了玉,很长时间没找到,王熙凤贬为奴仆后,有一次冬天扫雪时,忽然扫到贾宝玉的玉,她好心好意给宝玉送去,还想在贾母面前邀功,谁想被人倒打一耙,说王熙凤偷了宝玉的玉。王熙凤气不过,与众人争执。这就是王熙凤已经明知自己的命运悲惨,还要强英雄的原因。

因此,王熙凤最后哭着回了金陵老家,结局悲惨。

换言之,如果《红楼梦》后40回按这个情节写的话精彩纷呈,戏剧性和矛盾冲突也会更强烈。

06

探春、袭人、茜雪等人的结局

《红楼梦》人物的结局在判词和批语中有很多揭示。比如晴雯,在前80回中就有明确结局,与判词一致。探春远嫁、惜春出家、迎春被孙绍祖害死,这些人物的结局都没有太大争议。

茜雪被宝玉撵走后,在后40回中还会出现,宝玉羁押在狱神庙里,茜雪去探望,体现出一位普通女子不计前嫌的人性光辉。

这与花袭人判若两人。

花袭人在贾家败落后,并没有像她以前表现出来的那样温柔贤惠,而是嫁给了唱戏的蒋玉涵。这说明袭人在性格上有两面性,贾家兴盛时就千方百计讨好宝玉,贾家败落时她就“跳槽”了。正如判词说的那样: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脂砚斋在旁批道:

骂死宝玉,却是自悔。

也就是说,直到此时宝玉才看出袭人的真面目,但后悔也晚了。

总结

从判词和批语来看,曹雪芹的后40回原稿应该是写出来了,否则脂砚斋等人不会透露后面的诸多情节。

当然,有没有后40原稿,关键在于证据。但迄今为止没有发现曹雪芹后40回原稿存世的迹象。也许我们永远看不到后40回的真迹了。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有曹雪芹的判词以及脂砚斋等人的批语,可以推理出后40回人物的结局。总之,残缺的美也是一种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71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