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家的送宫花,把黛玉排在最后是区别对待

《红楼梦》第七回,写到,讲到周瑞家的,按照薛姨妈的吩咐,将宫里头新做的十二支新鲜样法堆纱花,送给迎探惜三春、林黛玉和王熙凤。

当时,薛姨妈是这样嘱咐的:

“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

周瑞家的是怎么送的呢?

她先是送给了迎春、探春和惜春各两枝,然后送给凤姐四枝,最后将剩下的两枝则送给了黛玉。

结果送给黛玉的时候,被黛玉知道是最后剩下两枝送给自己的,就呛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说得周瑞家的一声儿不言语。

那么,周瑞家的把黛玉排在最后是否真的是区别对待呢?

按照书中的说法,周瑞家的并没有区别对待,但是,她也没有格外对黛玉用心。

因为,大家都知道,如果是同样的十二枝花,当然没有问题。

你按照顺序走过去,送给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但是,一旦不是同一个花,那先挑的人肯定就占优势,后面的人就会有捡剩的感觉。

但是,这个宫花,按照书中的说法,肯定花样是有区别的,而送东西本就有一个先来后到。

所以,一般人心里是会做一个排序的。

按照薛姨妈嘱咐的顺序,黛玉是排在王熙凤前面的,但是周瑞家的却先是给了王熙凤。

这难免让人觉得周瑞家的是势利眼。

那,如果我们要是有了东西,会怎么分呢?

有的可能说“先紧着客人来”,有的可能说“先紧着大孩子挑”,有的可能正好相反,让最小的孩子来挑。

但是,周瑞家的,她完全没有考虑这些排序问题,其实反映出她当时也不太用心。

至少,没有格外地把林黛玉这个有点客人身份的小孩放在心上,这不就引起林黛玉挑理了吗?

书中的周瑞家的受到林黛玉的一顿抱怨之后,选择了默不作声。

那么,她应该怎么回答才能打消黛玉的疑心呢?

其实,她无论怎么回答,也无法消除林黛玉的疑心。这不是一个回答的问题,这是一个做法的问题。

那如果说,我们完全不考虑这本书的逻辑联系和前因后果,周瑞家的当然会随机应变说:“别人都有了,这两支是宝姑娘单挑出来,留给林姑娘的。”

这样回答可能就突出黛玉了,黛玉可能就消了气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这个时候,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友情根本就没达到这个份上,周瑞家的也不敢这么瞎说。

即便是她这么瞎说了,林黛玉何等聪明,也不会信的。

那等到后面,黛玉和宝钗的关系越来越好,那倒确实是宝钗有什么好东西都会单独想到林黛玉了。

那时候,林黛玉也就不叫这个劲,不使这个小性儿了。

黛玉之所以使这个小性儿,较这个真,是因为她初次进贾府,在贾母处吃饭时,贾母就把座次安排的十分明白。

当时凤姐拉黛玉坐左边第一张椅子,黛玉推辞,贾母说“原应如此”。

在古代,左边为尊,让黛玉坐左边第一个位置,然后才是探春,对面是迎春和惜春。

可见,黛玉的位置在三春之上,而且凤姐和李纨是在旁边站着伺候的。

在古代,未出阁的女子的地位都是在媳妇之上的。

那从次序上来说,黛玉是在三春和凤姐之上的。

那么贾府作为一个世代簪缨的大族,对于吃饭的座次都是这等讲究,更何况是其他的事情呢?

而林黛玉寄人篱下,性格本就敏感,觉得低人一等,才处处要强,要尊严。

而周瑞家的,送宫花偏偏只剩下这最后的两枝,怎能不引起黛玉的伤感和不忿?

十几岁闺阁少女细密敏锐的感触,无处倾诉的寄人篱下,不被重视的内心挣扎,谁又能体会呢?

不可否认,在曹雪芹的笔下,他是极爱黛玉的,这么一个百伶百俐的人,却在最后得了宫花,不仅黛玉不答应,连作者也不答应的啊?

所以,才借着黛玉的口,说出自己的不忿来!

而周瑞家的自知理亏,自然不敢多言语。

偌大一个贾府,有的是像周瑞家的拿腔作势之奴才,如果黛玉听之任之,那她在贾府的日子,也会越来越难过。

她不可能每次受委屈就找祖母诉苦,所以只能靠自己,在一些看轻自己的奴才身上,适时教训一番,与探春的巴掌有异曲同工之妙。

林黛玉,绝顶聪明,又都不屑于玩弄心机,说话做事宁肯直截了当,对人对己醇厚无欺。

才会在周瑞家的头上撒一回气,这个气,不是小性儿,更不是情商低,而是保护自己的棍棒啊!

点击查看往期精彩刘姥姥一进荣国府频频说错话,为什么凤姐还笑着拿20两银子给她?《红楼梦》金陵十二钗排序究竟有什么不可说的秘密?《梦中的那片海》:凭什么渣女贺红玲更有魅力?!作者介绍

橙子:90后自由撰稿人,热爱写作,愿望是通过写作实现经济独立。如果你也喜欢写作,或者你有精彩的故事,欢迎和我交个朋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98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