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亲属、血缘关系、姻亲纽带,非常微妙。
虽说住在贾府的人大多沾亲带故,来“探亲”或“访友”的,要么是门生故吏、要么是亲朋至交,都是广义上的一家人,但实际上,亲疏远近有别、最是有玄机。
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红楼梦通灵遇双真》中,贾宝玉前去参加王子腾夫人的生日宴,林黛玉态度如何?“正打发人来问了两三遍回来不曾”。
出去吃个饭而已,林黛玉何至于如此挂心?
林黛玉纵使内心放不下,外表上不至于表露如此明显,毕竟贾府人多口杂、而林黛玉不得不有所遮掩。
另一次让林黛玉如此担心的情况,是薛蟠派人骗宝玉“你爹找你”,黛玉担心宝玉被胖揍一顿、方才如此焦急打听。
那么,王子腾夫人的生日宴,黛玉为何反常呢?
第一点,人员构成微妙。
王子腾夫人是贾宝玉、薛宝钗的舅母,王熙凤的婶娘,所以王子腾夫人生日,宝玉和贾家几个姐妹,薛姨妈、王熙凤、薛宝钗一同前去。
林黛玉为什么没有去?
从血缘关系上说,这是人家的舅母、婶娘、姐妹,和她没什么关系。
从个性爱好角度上说,林黛玉一向不喜欢这些热闹,能避则避。
事实上,惜春也好、迎春也罢,甚至包括探春,都和贾宝玉生母的娘家亲戚,无甚瓜葛。
但她们都以贾府小姐都是“一家人”的身份去了。
林黛玉作为住在贾府的亲戚小姐,很可以和贾家姑娘们混在一起前去凑热闹。
试想,如果彼时史家的史湘云也在,大概率会跟随众人一同去拜寿。
书中写南安太妃来贾府做客要见贾府姑娘,贾母叫出的人里,真正的贾府姑娘只有探春一人,余下全是亲戚家的,比如宝钗、黛玉、史湘云等等。
在当时的社交语境之下,热情好客因素主导的“自家人”的概念,有非常含混的边界。
林黛玉大可以一同前往。
但她没去,她清晰主动划出了一条“和你们更远”的分界线。
既然不去,林黛玉为何又如此介意呢?
第二点,对“金玉良缘”的介怀。
宝玉黛玉二人的情感发展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从试探到彼此知晓心意,表现有诸多不同。
早期,在林黛玉和贾宝玉互通心意之前,林黛玉常常对薛宝钗非常介怀。
二人动辄因为“金玉之说”而吵架,也时常因为薛宝钗而闹别扭。
试想,贾宝玉前脚去薛宝钗和薛姨妈处闲话一会,林黛玉后脚就跟着进门,如今薛宝钗、贾宝玉和薛姨妈去王家参加生日宴会,林黛玉能不心焦吗?
她怕什么?怕酒席上有人说不该说的话?怕酒席上长辈定下不该定下的后辈姻缘?
从理智的角度来说,她完全没必要如此。
贾家的两位主事人,贾母和王夫人,都没有前去,一方长辈不在现场、其他人能翻出多大水花?
更何况,以四大家族这样紧密的姻亲关系,宝玉和宝钗一同出现在王家人面前,也应该并非第一次;该打的算盘,早就打过了。
对于林黛玉而言,大概是道理都懂、但心情上就是很不愉快,甚至很焦虑。
第三点,“零余者”的孤独感。
黛玉三番两次打发人来打探宝玉是否已经回来,除却主观情绪之外,客观上她确实也处在“无人堪与言”的状态里。
贾府里的姐妹们都出门了,林黛玉和谁玩耍?
如果是往常,林黛玉可以看书写诗,自己打发时间、遣怀倾诉,但此时林黛玉心绪不宁又不愿表露。
姐妹们外出参加生日宴,林黛玉独自在家哭哭啼啼洒泪吟诗,非常不合适。
所以,连赋诗这一项活动,林黛玉其实也被默默剥夺了许可。
长日漫漫,何以解忧?唯有不停探听消息:斯人归未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