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9426369.html
嫡庶之分,源于一夫一妻多妾制,也就是一夫多妻制,《礼仪昏义篇》早有记载:西周时期,周之天子有后一、夫人三、嫔九、世妇二十七、御妻八十一,可谓伙矣。
也就是说,从西周周公制礼作乐的时候,一夫多妻制就有了。从根源上来讲,一夫多妻的社会家庭组织方式,与部落时期形成的家族观念有关,家族若需庞大,以求得部族的生存,仅有正妻是不够的。
正妻无法完全负担起家族繁衍壮大的使命,于是就有了妾。妾的意义更多是功能上的,为了延续和壮大家族。但是妾并没有被形式上认可,即妾的地位远低于正妻。
相应地,妾所生的儿子,就是庶出之子,地位也远不及正妻所生之子,即嫡出之子。嫡优于庶的等级观念,在周公制礼时确定,春秋时期孔子进一步强化,形成封建社会颠扑不破的伦理秩序。
但是封建社会还有一条约定俗成的原则:男尊女卑。女子自从父权制社会以来,就开始边缘化了,其社会地位更多是从属性质,自武后专权后,后世更有三纲五常伦理规范制约女子。
那么来个交叉比较,庶子和嫡女在古代谁的社会地位更高么?这得从双方各自的现实处境和发展走向来说。
庶子的进阶
需要明白一点,就是中国古代虽然有等级制度,但并不是像印度种姓制度那样,严格不能逾越。庶子的处境并不是命定不可逆转的,而是有着相当大的变通性。
庶出之子有着身份上的差异,因为古代讲究门第,正妻一般都是从豪门望族中挑选的,自然获得身份上的尊贵,而妾室主要从婢女丫环或平民百姓中选取,身份比较低下。
延续到后代,庶子相对于嫡子,有着身份上的差异。比如在《红楼梦》中,荣国府贾政妾室赵姨娘所生之子贾环,其身份地位及所受待遇远不及嫡出的王夫人之子贾宝玉。
嫡子和庶子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继承权的不同,嫡子可以继承绝大多数的财产,而庶子只能分得一小部分,而且庶子不能承奉祖庙祭祀和承袭父祖的地位。
但是嫡庶之间身份上的差异并不是不能逾越的,因为庶子的存在是封建社会统治链条上的重要环节。嫡子合乎正统,但是嫡子并不是万无一失的,一旦嫡子缺位,庶子可以弥补,以防统治崩盘,这点在封建皇室中是屡见不鲜的。
所以庶子是有阶层跨越的可能性,特别是在乱世,秩序打乱重组的年代,庶子可以通过发奋努力建立功绩,从而实现身份的提升。如东汉末年的袁绍与袁术两兄弟。
熟读三国的朋友都知道,袁绍与袁术这两兄弟并不对付,两个人谁也看不惯谁。那是为什么呢?不仅是对于天下地盘的争夺,更在于嫡庶之分,袁绍更有能力,但他是庶出;而袁术却是嫡出。
显然四世三公的家庭背景,对于袁绍这个庶出之子同样适用,要不然他不会争取到那么多人的支持。相对来说,袁术的出身更高贵,他是嫡出之子,但在后期的成就上,他是不及袁绍的。
所以嫡庶之论,虽然造就的地位高低不同,但还是存在一定的机率,在这个机率内,庶子是能够提升地位,实现人生翻盘。如前面提到的袁绍,还有战国时期的商鞅、张叔等。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史记·万石张叔列传》记载:“御史大夫张叔者,名欧,安丘侯说之庶子也。”
嫡女的命运
说到嫡女,要明确的一点,就是这一群体依然属于女性身份,只不过她们的出身比较高贵,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她们在出嫁之前,无论是身份还是待遇,要比庶子高多了。
嫡女的身份是被广泛认可的,她们从小享受着锦衣玉食,而且有着良好的教养,按照温婉贤淑的标准去培养。
因为她们对于家族发展至关重要,古代历朝历代的皇后,大多都是嫡女出身,她们掌握着极高的权力,一人得道,可以让整个家族都得到升迁和跨越。
即使不在皇家,而是嫁给一般贵族之家,嫡女同样享受着万般恩宠,不需要庶子或庶女那样,要忍受诸多不平等,甚至只能接受自己是个边缘人的角色,比如《红楼梦》中贾探春就是庶女,可以看出她想摆脱出身是费了多大心力,但最终仍不能如愿。
贾元春正是凭着嫡女的身份,得以进入皇宫,成为荣宠一时的后妃,贾迎春、探春、惜春是庶出,是没有资格进入皇室的,而且她们的婚嫁不甚让人重视,比如探春远嫁他乡,迎春误嫁中山狼。
相较于庶子,嫡女是占很大优势的。以明朝历史为例,明宪宗朱见深与顺惠妃所生永康公主,因为是嫡出,万般遭人喜爱,她的驸马没有任何功绩都可以加官进爵。而朱见深和宫女所生儿子朱佑樘,因为是庶出,童年十分悲惨,是靠吃百家饭长大的。
嫡女虽然占据着出生的高贵,但是有着不可逾越性。具体来说就是继承权,古代女子无论嫡庶,都是没有继承权的,从这点来说,嫡女是不如庶子的。
庶子的后发优势
庶子虽然先天条件上处于劣势,但是在男权社会里,他具有后天努力,实现阶层跨越的可能性。庶子可以接受教育,参加科举考试,进而入朝为官,为家族光大门楣。
而嫡女再怎么高贵,都是附属角色,她们不可能接受教育,更不可能入朝为官,只能在家相夫教子。再加上古代主张一夫多妻制,嫡女出嫁为妻后,地位并不是稳固的,还要面临妾氏的冲击。
相反庶子通过建功立业,是可以娶到嫡女的,庶子和嫡女组成一个家庭,那这个家庭中还是要以庶子为主的。而且随着封建社会的深入,男女之分是越来越大,相反嫡庶之分退而居其次。
所以看待嫡女和庶子谁的地位更高的问题,还是要回归到封建社会的本源,依然是男性为主导的,女子无论身份多么高贵,扮演的都是配角,嫡女就算为后,倚仗的也是娘家或夫家的势力,而这势力是以男性为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