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丽娟红楼梦076迎春是怎么变成二

清·青山山农《红楼梦广义》:(迎春是)鸠拙之资

一、家庭环境背景与邢夫人性格

1.儿童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儿童的任性、骄横、霸道以及自我中心,其根源多半是因为他在家庭中处于特殊地位。

如果家长对幼儿的限制过多,态度是简单粗暴,会压抑幼儿的主动性,造成幼儿墨守成规、怯懦等的消极性格。

2.邢夫人性格:

第46回凤姐儿知道邢夫人禀性愚犟,只知承顺贾赦以自保,次则婪取财货为自得,家下一应大小事务,俱由贾赦摆布。凡出入银钱事务,一经他手,便克啬异常,以贾赦浪费为名,“须得我就中俭省,方可偿补”,儿女奴仆,一人不靠,一言不听的。如今又听邢夫人如此的话,便知他又弄左性,劝了不中用。

这样的嫡母对迎春施加了过渡的苛刻和强烈的钳制,女儿完全是弱势的人,在强力的权威之下,迎春一直努力地缩小自己,用自我牺牲的方式,避免造成对长辈的侵犯。

3.迎春微弱的反抗

第80回迎春哭道:我不信我的命就这么不好!从小儿没了娘,幸而过婶子这边过了几年心净日子,如今偏又是这么个结果!

迎春虽不愿去,无奈惧孙绍祖之恶,只得勉强忍情作辞了。邢夫人本不在意,也不问其夫妻和睦,家务烦难,只面情塞责而已。

二、基本焦虑与病态人格倾向「病态依顺」

KarenHorney:整体人性论(thetheoryofwholeman)

个人与社会文化的冲突或适应不良往往会导致病态人格,个人与社会文化会有冲突或适应不良造因于基本焦虑。这种焦虑是很根本的,因为是在儿童时期就形成的心理感受。

有基本焦虑的人会有一种感觉:觉得自己渺小、无足轻重且无助无依、无能,并且生存在一个充满荒谬、下贱、欺骗、嫉妒和暴力的世界。会有基本焦虑的感觉是因为童年时父母没能够给他们真诚的温暖与关怀,而且这往往是由于父母本身也有病态人格或性格缺陷。

就因为父母不能给儿童真诚的温暖与关怀,使这些孩子失去了被需要的感觉,不被需要的感觉就容易造成孩子的退缩和失去主动性格的原因。

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是孩子正常发展的最基本的动因。就像洛姆《爱的艺术》提到的,母亲的爱是对儿童的生命和需要的无条件的肯定,肯定有两个层次的,一个是对儿童生命的生长绝对需要的照顾与责任,第二个,必须让孩子觉得被生下来很好,所以,母爱最积极、最重要的意味是要让儿童心中被灌注一种对生命的爱。这两个层次就像《圣经》里提到的乳与蜜。

没有得到无条件的爱的儿童就会觉得,这个世界和周围的环境是可怕的、不可靠、无情的、不公平的,这种怀疑的倾向就会让儿童觉得自己是被湮灭的,他的自由被剥夺,丧失了快乐,趋向于不安。

另一方面,因为儿童年纪还小,虽然对父母的爱有所怀疑,但不敢表露,害怕一旦表露可能会受到惩罚或遗弃,形成自我压抑,而压抑的情绪又导致了更深的焦虑,形成恶性循环。

在这种充满基本焦虑的环境中,儿童的正常发展就会受到阻碍,自尊和自助的能力就会丧失,儿童为了逃避这种基本焦虑,自我保护,就会形成病态人格的倾向。迎春发展出的属于“病态依顺”。

三、「病态依顺」的人具有的性格特征

承认自己软弱、贬低自我,同时接受强壮有力的人的意见或者是传统世俗权威的观念,他会压抑所有自己的内在能力,使自己变得渺小,避免批评他人,躲避争吵和竞争,表现得对任何人都有益,其内在意识动机为:如果我放弃自己,顺从并且帮助别人,我就可以避免被伤害。

四、依顺性格的实例——奶娘聚赌事件

第73回邢夫人因说道:“你这么大了,你那奶妈子行此事,你也不说说他。如今别人都好好的,偏咱们的人做出这事来,什么意思。”迎春低着头弄衣带,半晌答道:“我说他两次,他不听也无法。况且他是妈妈,只有他说我的,没有我说他的。”邢夫人道:“胡说!你不好了他原该说,如今他犯了法,你就该拿出小姐的身分来。他敢不从,你就回我去才是。...”

奶娘:婢之贵者,可尊可卑的身份双重性,是流动于主仆之间的某种间性人物。对于年轻的主子来说,既有一种既权威又服从的关系矛盾性。

而迎春只片面选取“只有他说我的,没有我说他的”的服从性,完全放弃主子的权威,避免争吵,纵容乳母。

五、自我压抑能力的实例——文采展现

关键不在于天赋的高低,而在于认知和努力。迎春在认知和努力上显现出高度的自我放弃。

1.第22回太监去了,至晚出来传谕:“前日娘娘所制,俱已猜着,惟二小姐与三爷猜的不是。小姐们作的也都猜了,不知是否。”说着,也将写的拿出来。也有猜着的,也有猜不着的,都胡乱说猜着了。太监又将颁赐之物送与猜着之人,每人一个宫制诗筒,一柄茶筅,独迎春、贾环二人未得。迎春自为玩笑小事,并不介意,贾环便觉得没趣。

2.第40回鸳鸯道:“如今我说骨牌副儿,从老太太起,顺领说下去,至刘姥姥止。比如我说一副儿,将这三张牌拆开,先说头一张,次说第二张,再说第三张,说完了,合成这一副儿的名字。无论诗词歌赋,成语俗话,比上一句,都要叶韵。...”

鸳鸯道:“左边‘四五’成花九。”迎春道:“桃花带雨浓”。众人道:“该罚!错了韵,而且又不象。”迎春笑着饮了一口。

3.第37回李纨道:“二姑娘四姑娘起个什么号?”迎春道:“我们又不大会诗,白起个号作什么?”...

李纨道:“就是这样好。但序齿我大,你们都要依我的主意,管情说了大家合意。我们七个人起社,我和二姑娘四姑娘都不会作诗,须得让出我们三个人去。我们三个各分一件事。”

4.迎春唯一作诗

第18回:《旷性怡情匾额》园成景备特精奇,奉命羞题额旷怡。谁信世间有此境,游来宁不畅神思?

严重缺乏自我肯定和个人实践的自尊心,所以才会以取消自我存在感的方式,让自我的主体隐形于众人之间,划入整个环境的模糊背景里消失不见。

而且如此一来,这也相对导致别人对她的忽略,其中包含宝玉。

5.第49回:探春道:“林丫头刚起来了,二姐姐又病了,终是七上八下的。”宝玉道:“二姐姐又不大作诗,没有他又何妨。”

6.贾母也把她看得可有可无。

第71回:南安太妃笑道:既这样,叫人请来。贾母回头命凤姐儿去把史、薛、林带来,再只叫你三妹妹陪着来罢。……邢夫人自为要鸳鸯之后讨了没意思...且前日南安太妃来了,要见他姊妹,贾母又只令探春出来,迎春竟似有如无...。

六、逃避纷争、消极自我概念的实例——累金凤事件

第73回绣桔因说道:“如何,前儿我回姑娘,那一个攒珠累丝金凤竟不知那里去了。回了姑娘,姑娘竟不问一声儿。...姑娘就该问老奶奶一声,只是脸软怕人恼。如今竟怕无着,明儿要都戴时,独咱们不戴,是何意思呢。”

...迎春忙道:“罢,罢,罢,省些事罢。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事。”绣桔道:“姑娘怎么这样软弱。都要省起事来,将来连姑娘还骗了去呢,我竟去的是。”说着便走。迎春便不言语,只好由他。

...迎春听见这媳妇发邢夫人之私意,忙止道:“罢,罢,罢。你不能拿了金凤来,不必牵三扯四乱嚷。我也不要那凤了。便是太太们问时,我只说丢了,也妨碍不着什么的,你出去歇息歇息倒好。”

司棋听不过,只得勉强过来,帮着绣桔问着那媳妇。迎春劝止不住,自拿了一本《太上感应篇》来看。

三人正没开交,可巧宝钗、黛玉、宝琴、探春等因恐迎春今日不自在,都约来安慰他。走至院中,听得两三个人较口。探春从纱窗内一看,只见迎春倚在床上看书,若有不闻之状。

...当下迎春只和宝钗阅《感应篇》故事,究竟连探春之语亦不曾闻得,忽见平儿如此说,乃笑道:“问我,我也没什么法子。他们的不是,自作自受,我也不能讨情,我也不去苛责就是了。至于私自拿去的东西,送来我收下,不送来我也不要了。太太们要问,我可以隐瞒遮饰过去,是他的造化,若瞒不住,我也没法,没有个为他们反欺枉太太们的理,少不得直说。你们若说我好性儿,没个决断,竟有好主意可以八面周全,不使太太们生气,任凭你们处治,我总不知道。”

黛玉笑道:真是‘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若使二姐姐是个男人,这一家上下若许人,又如何裁治他们。

迎春的用语里有一个特点,总是带有否定词。“我总不知道”“我也没法子”...学者就语法修辞学研究认为,否定词是一种生存极限的标识。否定词在迎春惯用词频繁出现,可见这个少女时时刻刻感到她已经处于一个极限而无能为力的状态。

回到迎春的病态顺从人格来说,这些否定词都用来指向对于主体的意志、能力、权益的自我否定。

从心理学来讲,低自尊容易被欺负。自尊心较低的儿童反而常常受到别人的欺负,受欺负严重削弱了儿童的自尊心,也降低了儿童的自我评价或自我价值感,这种消极的自我概念又使得他陷入受欺负的恶性循环里。的ermut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45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