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办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30709/4206777.html
贾府四春,以元春为首,虽然描写元春的笔墨并不多,但是元春无疑是影响贾府命运的重要人物,曹雪芹用榴花比喻元春,彰显元春不可逼视的尊贵地位与封妃的无上荣耀,以及贾家因此显贵的赫赫声势。
元春在十五六岁的年纪就进了宫,从小主做起熬到贵妃,每天都要提防算计用力讨好,元春的生活才是风霜刀剑严相逼,其中滋味只有她本人才能体会,元春肩负的担子是整个贾府的枯荣,贾家因元春受宠再现盛状。省亲一事,奢侈浪费之处,连元春也默默叹息,贾家之盛可见一斑。
曹雪芹用石榴比喻元春,很多人说石榴大约是说元春无子嗣,但是曹雪芹明显另有深意,晏殊《西垣榴花》诗中写到,岁芳摇落尽,独自向炎风,更传递给我们一种榴花如火的秾华艳姿呈现出来的只不过是末世强弩之末般的无能无力的感受。
元妃封妃,贾府如日中天,但是正如榴花,在百花已然透支了所有的春意与生机之后,迟开晚花的石榴那如血的红艳,
似乎并不是青春之际勃发畅旺的无限生机,而是一种临死之前奋力一搏的回光返照
。
红学家周汝昌曾说过,贾元春是第二十七回黛玉葬花在现实中影射的对象,第六十七回,袭人看见贾宝玉门前的石榴花也开败了,这便已经预示元春悲惨的结局,虽然元春暴毙,但毕竟繁荣过,比起其他任人摆布、未曾绽放过的女性,元春是令人敬佩的。
相较于其他三姐妹,迎春的存在感并不突出,迎春个性温柔平和,给人一种寂静的感觉,林黛玉刚进贾府,对于迎春的第一观感是,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没有特别的神采和袅娜的身姿,但是却透着一股温柔和静的气息。黛玉的眼光是不错的,迎春确实是众姐妹中个性最平和的,从没与众姐妹发生过冲突。就连每每惹人厌恶的贾环,丫环姐妹都不愿陪他赌牌,就去找迎春玩,却也相遇而安。
探春的形象与迎春截然不同,充满灵气,活力四射,探春的第一次露面,在黛玉的眼里是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透出灵气、活力、超凡脱俗的风采。相比较在红楼梦中不常看到迎春的身影,却常听到探春的声音,第三回中当宝玉给黛玉起颦颦之字时,探春插嘴道,何处出典,只怕又是你的杜撰,两人一问一答不仅造成热闹的场景,关键是还免去了黛玉新来应付此种场景的不知所措,就连大观园的诗社都是由探春发起的,探春的活跃由此可见一斑。
惜春的花喻并不明显,因为惜春未在第六十三回掣花签,其所住之地又为藕榭,其一生又与佛教出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于是学者们的说法也是莫衷一是,有说佛前莲,也有曼陀罗一说。
贾惜春的莲花之喻,出自其名号与所居之处藕榭,莲花具有佛教意义,两汉之际,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莲花的佛教寓意也进入中土,六朝时萧衍《净业赋》,外清眼境,内净心尘。不与不取,不爱不嗔,如玉有润,如竹有筠。如芙蓉之在池,若芳兰之生春。淤泥不能污其体,重昏不能覆其真。雾露集而珠流,光风动而生芬。
惜春在书中处处流露出一种看透世间一切的气息,仿佛置身世外。清代王雪香的《石头记论赞》评论道,人不奇则不清,不僻则不净,以知清净法门,皆奇僻性人也。曹雪芹用莲花比惜春,即是用莲花的佛教寓意暗示惜春遁入空门,独卧灯古佛旁的结局。而书中的第四十回写到藕香榭的荷花已经是残荷,并借黛玉之口言只喜李义山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诗句,也是用凋落的莲花来寓意惜春如花般凋谢的命运。
总而言之,贾府的四位小姐都是金枝玉叶、花样容貌,但因性格迥异,命运也各有不同,贾元春是事业型女强人,独自离开家在外打拼,操心弟弟妹妹们的前程,为家族强盛努力,因此压力很大。奈何深宫就像白宫和青瓦台一般,是吃人的,元春不仅耗尽青春,也并没能挽回贾府的颓势。
贾迎春是个老好人,她的优点是温柔贤淑,缺点是懦弱不自信,她要想逆天改命,就得像贾探春学习,哪怕像反派赵姨娘一样又蠢又坏,也得学会为自己的利益发声,学会必要的生存手段。
贾探春也是女强人,相比元春更为活泼要强,她是小编最喜欢的人,也是唯一一个在贾家败落后结局还不错的女性角色。贾惜春的特点是冷漠、不负责任,一心避世,和其他姐妹不同,她并不在乎贾府其他人的死活,只一心希望撇清关系,但是她却不懂佛门也非清净之地,即便常伴青灯古佛,也逃不过世道轮回,可见应证了那句老话,性格决定命运,贾府四春的结局不就是很好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