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年0月2日
坐标:昆嵛山无染寺景区
探访地:昆嵛山革命陈列馆
月,站在昆嵛山无染寺山顶向南望去,山上林海如涛,漫山遍野,莽莽苍苍,“昆嵛之子”冯德英所创作的《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就取材于这片山区。
▲昆嵛山革命陈列馆在昆嵛山革命陈列馆中,有一处冯德英作品展馆,陈列和收藏冯德英文学创作生涯中丰富的图片、作品、影像、实物等资料,以“三花”系列作品为多,他在《写在新版“三花”前面》写道:“我特别热爱我的故乡昆嵛山,我爱那里的人民、风俗语言、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爱她的过去和现在。”年,冯德英出生在牟平观上冯家村(今属乳山市冯家镇),父亲被汉奸乡长打死,哥哥被迫出逃,只留下母亲带着三个女儿、一个儿子顽强地生活着。冯德英的大姐、哥哥相继参加了革命,母亲也深受儿女的影响,走上了革命道路。
母亲去世后,她对党的热爱,对革命人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奉献深深地影响着冯德英。
冯德英的家被敌人视为共产党的“干部窝”,八路军干部战士则亲切地称它为“招待所”。八路军中这些平凡朴素又崇高伟大人民战士的英雄事迹,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昆嵛山上深刻的童年记忆,丰富的感情积淀,为“三花”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苦菜花剧照
听过昆嵛山红色革命故事的人都知道,年代起于得水、王亮等带领“昆嵛山红军游击队”,进行了持久的游击战争。
实际上,在《苦菜花》中,这些人物在书中都有各自的形象……
以于得水为原型的八路军团长于德海武艺高超、骁勇善战,领导抗日武装力量与侵略者展开拉锯战,誓死保卫一方土地;以自己母亲为原型的冯大娘舍小家、保大家,全力支持儿子德刚、德强参加革命,随后自己也投入到抗日斗争中。
▲苦菜花人物形象
年,《苦菜花》正式出版。随后,《迎春花》、《山菊花》相继出版。
“三花”均以昆嵛山为背景,描写了胶东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的斗争生活,反映胶东人民艰苦卓绝、英勇顽强的革命斗争精神,讴歌胶东人民革命战争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用真情讲述了共产党人的故事。
“三花故里,三花记忆”,作为富有时代烙印的红色经典作品,“三花”流淌着无数革命前辈革命精神与英雄主义的“血液”,也承载了人们关于过去峥嵘岁月的共同记忆。
▲昆嵛山革命陈列馆中关于三花的介绍
冯德英用一腔热血倾情抒写了昆嵛山军民携手抗日的传奇故事,这三朵英雄的花书写了革命的浪漫、坚忍与豪迈,激励着振奋着指引着感动着一辈又一辈的英雄儿女……
在展馆的一面墙上,冯德英亲笔写道:“我是昆嵛山的儿子。”
作为“胶东风格”的杰出代表的红色经典“三花”,被誉为艺术化的胶东革命史,先后被拍成电影、电视剧,改编成评剧、话剧、吕剧等多个剧种。如今,已成为胶东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让红色经典融入信仰之魂
/采访手记
从《金刚川》到《长津湖》,近年,国内主旋律的红色作品持续“走红”,以理想之美、信仰之美、人性之美滋养、陶冶和丰盈着人们的内心。
正如冯德英先生说:“红色经典受到热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2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