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有四大美女,他们分别是家喻户晓的西施、貂蝉、王昭君、杨玉环。在我们的认知中丑与美都是相对,既然有四大女,那么是否有对应的四大丑女的呢?
古代四大丑女,通常是指中国历史上的嫫母、钟无艳、孟光、阮氏女四个女人,她们在历代文人笔下时常出现,甚至现在的影视作品也有出现过,如影视作品《钟无艳》。
配图嫫母,又称丑女,为黄帝的次妃,又称中华民族始祖母,嫫母貌丑而贤德。屈原《九章。惜往日》:“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年前,黄帝为了制止部落“抢婚”事件,专门挑选了品德贤淑,性情温柔,但面貌丑陋的嫫作为自己的第四妻室。黄帝还说:“重美貌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轻色者,才是真贤。”在一些历史文献中也能查到相关的记录,
《汉书·古今人表》称黄帝说他一共立了四妃:“方雷氏,黄帝妃,生玄嚣,是为青阳。嫘祖,黄帝妃,生昌意。肜鱼氏,黄帝妃,生夷鼓。嫫母,黄帝妃,生苍林。”在《史记》和《路史后记》卷五都记载黄帝的次妃嫫母,虽然相貌丑恶但有德故;汉王子渊《四子讲德论》亦有记录:“嫫母倭傀,善誉者不能掩其丑。”嫫母,样貌虽丑,但她为人贤德。为此,黄帝娶她为妻。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
相传,黄帝败炎帝,杀蚩尤,皆因嫫母内助有功。同样也有传说,人类使用的第一面镜子就是嫫母制作的。
那时,人只能站在水边映照自己的脸面,梳妆打扮。嫫母觉得自己长得丑,不去水边梳妆打扮自己,逢年过节也不随便抛头露面,整天只知道干活。有一次,彤鱼氏叫嫫母和她一起上山挖石板,嫫母随彤鱼氏一起上山。嫫母手脚利索干活比别人要快,到了中午,在阳光照射下嫫母突然发现石头堆里有一块明光闪闪的石片,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非常刺眼,她轻轻把石片从地里刨出来,拿在手中一看,看到自己丑陋的面孔全照在这块石片上,不由得吓了一跳。她感到非常奇怪,于是就悄悄把这块石片藏在身上带回去,也没有对任何人说起这一物件。趁周围无人时,她把石片取出来细细观看,发现石片表面凹凸不平,照映在上面的面孔很是怪异。于是嫫母找来一块磨石,把石片压在上边反复磨擦,把石片表面上全部磨平了。她再拿来一照,比凹凸不平时清晰多了,只是看到石片里面的面貌还是那样丑。以为是石片的问题,她又磨了一阵子,拿起来再一照,看到的样貌依旧很丑。这时嫫母自言自语的叹息说:“看来面丑不能怪石片。”从此以后,嫫母再也不去河边、水边去梳妆打扮了。每天早上起来,照着石片,收拾打扮一下自己,这就是镜子最早的雏形。
配图钟离春,又名钟无艳、无艳女即丑娘娘。史书记载,“复姓钟离名无盐,她之所以叫无盐是因为她是出生的地方叫无盐县,故可唤作无盐人。实际上历来并没有叫钟无艳的说法,甚至“无事夏迎春有事钟无艳”这一说法也是没有历史考究的,这只是后人编写的戏剧故事内容。
钟离春的故事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的《列女传》中的《辩通传》。文中描述钟离春是齐国无盐县人,德才兼备、但容颜丑陋,四十岁了尚未嫁。钟离春的形象更多的是通过后世文人墨客对其的渲染传播,如李白曾写“丹青能令丑者妍,无盐翻在深宫中”,以钟无艳貌丑却能成为王后讽刺君王,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到了元代,钟无艳这一人物变得更加鲜活立体。在元杂剧《钟离春智勇定齐》中,钟无艳自幼有治国安邦的抱负,在桑园采桑之时,偶遇齐公子,在晏婴的引荐下,展示智慧,最终获得齐王认可,成为齐国王后。到明清时期,钟无艳的形象又发生了变化,在《湘江会》和《中秋会》这两个传奇话本中,钟无艳的形象被神化。
而现代和当代,钟无艳的故事再次发生了变化,更多的被改编成爱情故事,其形象的个性化也更鲜明,在电影《钟无艳》、电视剧《我爱钟无艳》等作品中均有体现。
配图孟光,东汉初年人,字德跃。平陵人。汉隐士梁鸿之妻。
历史上关于孟光的记载极少,《梁鸿尚节》中记载了梁鸿和孟光隐居山林的故事。
但举案齐眉典故说的就是他们夫妻,《后汉书·梁鸿传》有记录:“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举案齐眉讲的是孟光对丈夫的敬爱。梁鸿在家闭门著书,孟光侍立一旁,夫妇互敬如宾。唐窦群《初入谏司喜家室至》诗:“一旦悲欢见孟光,十年辛苦伴沧浪。这一故事后来被人们传颂,成为了夫妻相敬如宾的典范。
举案齐眉阮氏女,陈留尉氏人,出身士族之家,卫尉阮共之女、阮侃之妹,三国时期曹魏名士许允之妻。历史文献关于阮氏女的记录不多,但有几处记录可体现阮氏女是见识非凡之人。
《世说新语·贤媛》记载:许允婚后“见妇,即欲出”,在桓范的劝说下,许允才“入见”,阮氏女问许允“士有百行,君有几?”许允说“皆备。”阮氏女指出:“夫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许允哑口无言,只得和妻子相敬如宾。
《三国志》记载:正始年间,许允任吏部郎,多任用其同乡,魏明帝曹叡因此遣虎贲将收捕他。许允妻阮氏光着脚跑来告诫许允说:“君主可以用道理去说服,但不能用感情去祈求。”到了朝堂之上,魏明帝质问许允为何任用乡人,许允回答说:“举尔所知”,即:用自己所了解的人。魏明帝又问许允说:“用自己所了解的人,难道不是任人唯亲吗?”许允回答说:“孔子说:‘在其位,谋其政。’臣的同乡,都是臣所了解的人,陛下可以考察他们是否称职。如果不称职,臣愿受应得的罪。”魏明帝派人考察许允任用的同乡,发现他们都很称职,于是将许允释放。
《晋书》记载:许允被晋景王司马师杀害后,司马师派钟会去看望许允的儿子,许允的儿子知道钟会来的目的,吓得魂不附体。阮氏女对儿子说:“你们虽然都很优秀,但是才能有限,难以承担父亲的责任。钟会是一个聪明而有见识的人,你们可以向他请教一些问题,以便更好地了解父亲的思想和行为。”许允的儿子按照母亲的建议去做,钟会很满意,认为许允的儿子有父亲的风范,于是不再追究许允的责任。这三则故事阮氏女都表现出了其非凡的见识和智慧。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貌并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嫫母、钟无艳、孟光、阮氏女她们虽然样貌不佳,但其品德和才华都是历来都是备受推荐的。人们更加注重的是一个人的品德和才华。四大丑女的故事也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价值不应该只看外表,而应该注重内在的品质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