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琏的地位不止比宝玉低,比贾珍比王熙凤都低。可以说,贾琏在贾府的存在感本身就很低。为什么会这样?值得怀疑的有两个问题:其一,贾琏到底是不是长房长子?其二,贾赦是否为贾母所生?,
我们从两个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首先站在小说的角度来理解;其次,从历史的角度来解释。
从小说的角度来解释贾府的人管贾琏叫“琏二爷”,听起来贾琏像是老二,实际上,这是明清时代的一个习惯性称呼,有官称也有宗族称谓,在红楼小说里,这两种称谓是混合并用的。
所谓的官称,就是在一个大家族里,以某一代为基准,男性称为“老爷”,女性称为“太太”,往上两代人分别称为老老太爷和老太爷,再到老爷,往下两代分别称为“爷”和“小爷”,这是男性,女性则分别被称为“老老太太”、“老太太”、太太、“奶奶”、“小奶奶”。
比如在贾府里,贾政的官称为“老爷”,那么王夫人就称“太太”;贾政之父贾代善则被称为“老太爷”,相应地贾母则被称为“老太太”;贾政的下一代则称“爷”,如宝二爷、琏二爷,相应他们的夫人则称“奶奶”,如称凤姐为二奶奶。
贾府第四代人贾蓉理应称为“少爷”,但在《红楼梦》中将“少”改为了“小”,道理是一样的,所以称贾蓉为“小蓉大爷”(第八回),那么相应地贾蓉之妻则称“小奶奶”,第七回说她是东府里“小蓉奶奶”。
这是贾琏称“爷”的原因,那么“二爷”又是怎么回事呢?与宝玉的“二爷”是否一样?这又涉及到了一个家族中的排行称谓。在同辈兄弟当中按顺序划分,比如贾代善有两子,贾赦为大老爷,贾政为二老爷;贾赦只有一子,贾琏应被称为琏大爷;贾政有三子,按排行理应这样称呼:贾珠为大爷,宝玉为二爷,贾环为三爷。这是按家族中的小排行来排。
那么嫡堂兄弟怎么说呢?可以按大排行称,如贾珠为珠大爷,那么贾琏则为琏二爷,宝玉理应为宝三爷。但是在小说中人物称谓是混合使用的,对于宝玉的排行则又选用了小排行,也就是排在贾珠之后的“宝二爷”。
所以,贾琏尽管被称为“琏二爷”,但他这个长房长子的位置是没有问题的。那么琏二爷的地位低于宝玉是因为父亲贾赦的缘故吗?贾赦是贾母亲生的吗?这个不用质疑,在小说第二回,冷子兴也明确说了,贾母生有两子,长子贾赦,次子贾政。但是,贾琏地位不如宝玉,与他父亲确实有关系。
在荣国府里是贾政当家,为何是贾政当家,在2回也提到一个细节,“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贾政的祖父是谁呢?当然是贾源,也就是说贾政深得贾源的喜欢。贾代善要选家族接班人,最先看重的必然是父亲的意愿,毕竟“父为子纲”,这也是一条铁律。
也就是说,贾政当家得益于“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关系,可以说,他是祖父钦定的荣国府接班人。那么自然,在荣国府内即以贾政为中心,贾母跟着贾政住,则体现是女性的“父死从子”原则,谁当家自然跟谁住在一起。至于贾赦为何单独住在一个小院里,因为兄弟也是要分家的,分家后自然就成“两家人”,各住各的,各管各的账,只有传统佳节才在一起聚餐,和我们现在也是一样的。
同样的道理,既然荣国府的现任掌门人是贾政,那么下一任自然是从贾政这一脉里来选,你有见过当了皇帝的,不选自己儿子,非选弟弟或哥哥的儿子作继承人吗?除非没有儿子。
所以,贾政之后,荣国府的继承人只能从贾珠、宝玉或贾环三兄弟来选。贾珠早逝,贾环又是庶出,因此,按照嫡长子继承制,轮也轮到贾宝玉了,你说贾宝玉是不是运气好到爆棚,完全没有竞争对手,只能选他了。
但实际上,我们从小说中的诸多细节也能看出,不论贾政还是王夫人,对贾宝玉实际上是非常不满意的,贾政恨不得打死他,王夫人说如果贾珠活着,你宝玉爱往哪去都成。但不管怎样,他们也不会选贾琏来继承荣府家业。既然荣国府的第四代掌门人只能选贾宝玉,那么他的地位自然也就是最尊贵的。
由此可见,贾琏的地位不能与贾宝玉相比,按照谁当家谁继承家业的原则,也可以说是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贾宝玉作为荣国府未来对外的主理人,地位相对高于不当家的贾琏也是正常的。
其二,贾宝玉的地位高于贾琏,还来自于他的独特性。他生来与众不同,衔玉而生,性格乖张,长相又好,因而深得贾母的宠爱。实际上,贾母宠爱贾宝玉,也不能排除贾宝玉作为荣国府唯一的接班人这个主因,就如同贾政当年受其祖父喜爱,因而贾代善把家业传给了贾政一样。贾母如今在贾府所行驶的权利如同贾代善一样,她对宝玉的喜爱也深刻的影响着贾政,哪怕在关系宝玉前途的教育上,贾政也不敢忤逆贾母,基本都随着贾母。
贾母作为家族的老祖宗,既然当家人贾政都不敢说半句不好听的,永远捧着她,那么其他人也是一样的,对于贾母钟爱的人或物,自然也是特别优待的。因此,贾琏在家族地位上也就自然低于贾宝玉一些。
以上,笔者从小说的角度来解读了贾琏与贾宝玉在贾府的地位,您认为合理么?下面咱们以史为鉴,再从历史的角度来解释一下贾琏的尴尬地位。
从历史的角度来解释在荣国府里,长子贾赦袭了爵位,也是嫡出,却是次子贾政当了主家人。这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很明显就是“废长立幼”。
“废长立幼”在历史上大多数时候都是不祥征兆,比如秦始皇驾崩,长子扶苏被冤杀,小儿子胡亥继承大统,引来了灭国之灾。三国的刘表和袁绍也一样,同是把家业传给了小儿子,也都导致了灭亡。隋文帝废长子杨勇,立次子杨广,同样也招来了灭国之灾。唐太宗李世民废黜了李承乾,立小儿子李治为帝,后被武则天篡权,也是直接导致了帝国的灭亡。
当然,也有其他情况,长子在能力的确存在一些不足,或比不上弟弟。比如曹操喜欢小儿子曹植,因为他才高八斗,很合曹操的口味。但是曹操最终没有选曹植,这则是哥哥曹丕背后“活动”的结果。
再比如还有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李渊三个儿子争夺大权,李世民的能力的确很强,功劳显赫,但人家李建成也不是吃素的,谁都不服谁,怎么办?互殴呗?谁狠谁胜出,所以李世民赢了。
从以上史实可见,“废长立幼”通常都会引发家庭内讧,从而造成兄弟间的相互残杀,最终被灭亡的下场。以史为鉴,在封建社会里,一个帝王之国尚且如此,那么,在贾府里也一样存在这样的矛盾。贾赦对贾政和贾母都有意见,在小说中也多次出现这样的情节。
比如第75回,贾赦讲了一个偏心的笑话,这分明就是含沙射影地说贾母偏心。行酒令时贾政唱衰贾环,贾赦却一反常态的大捧贾环,这分明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更为要命的是,贾赦对贾母的人或物也十分有兴趣。
第46回,他不是想娶贾母身边的鸳鸯吗?所有人都知道,贾母离不开鸳鸯,难道作为长子的贾赦反而不知道了,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外面的年轻女性有多少个,他非要抢贾母身边的大红人作小妾,这只能说明,贾赦这波操作实际也是在变着法的敲打贾母,让她摆正心态。
此外,贾赦在外还处处利用自己的权势欺压百姓,比如石呆子一案,也因如此,贾赦唱响了荣国府抄家的前奏,最终引发了贾府的大衰败。
贾赦的种种表现,也导致他与贾母越走越远。而贾政则不然,处处让着贾母,取悦贾母,和贾母的关系总体为说也过得去,至少体现了一个孝字。如果你有两个孩子,一个处处与你作对,在语言上讽刺你,在行为上招惹你,而另一个则完全相反,作为母亲,喜欢哪个是显而易见。
俗话说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在一个家庭中也是如此。贾母因为偏爱贾政,自然对他的儿女们也相对上心,对贾赦的一双儿女贾琏和贾迎春就是另一说了。在小说中,几乎没有写到贾母爱护贾琏的事情,对于迎春则是更不管了。
谁知自娶了他令夫人之后,倒上下无一人不称颂他夫人的,琏爷倒退了一射之地。说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极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红楼梦》第二回)
所以说,贾琏的确因为父亲在贾母心中的存在感低,导致了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也不高。在王熙凤未进门前还有点威望,第2回说,自打凤姐进了贾府的门后,办事能力远胜贾琏,他的地位就更低了。贾芸想揽活儿,找贾琏办不成,找凤姐才成,这说明什么,这只能说明,贾琏在贾府的存在感真的很低。
再者,在主持家族事务上,关键时候也是贾珍在忙前忙后,比如去清虚观打平安醮,也是由贾珍来安排。
由此可见,贾琏在贾府的家族事务上,基本就是打酱油的主儿。在荣国府就更不用说了,由于个人能力一般,所以才有凤姐上位的可能。
所以,从历史的角度解读,得出的结果也是一样的。如果把贾母视为太后,那么太后喜欢谁,谁就得宠一些,诸人也就高看他一眼和他周边的人,贾政便是如此,受益者便是贾政的儿女们。
而贾赦与贾母的关系不好,贾母连长子家的事过问都不过问,比如迎春嫁给中山狼,明知她去的是火坑,却不愿去替她说情,也足见贾母冷酷的一面。同样,贾琏在贾府的位置不上不下,也是受贾赦影响很大的。
综上所述,贾琏之所以没有贾宝玉尊贵,从小说的角度来说,是由他贾府未来接班人的身份所决定的。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则是由贾赦不受贾母待见引发的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