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探春屈辱和亲远嫁背后的故事早就被马

白癜风能根治好吗 http://m.39.net/pf/a_7143439.html

探春远嫁是作者早在第五回“太虚幻境判词”中给她设定好的结局,至于这背后发生了什么事,前八十没有明写,但也不是无迹可寻。

根据作者惯用的暗喻、伏笔等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我们可以从故事情节、判词、诗词、灯谜和花签等内容,再结合红楼世界大环境、作者家世背景等多方面来推测。

其中的关键人物竟然是看上去毫无关联的马道婆。

千里东风一梦遥,探春远嫁早注定

《红楼梦》之所以被称为天下第一奇书,其中一大妙处就是作者非常大胆的把书中主要人物的命运在一开始就全交代了。

但是,就算读者已经提前知道了结局,还是会被作者的文字和故事所吸引,一字一句的追寻到最后,仿佛跟随书中的人物一起经历了许多不同的人生一般。

贾探春作为《红楼梦》最出彩的人物之一,她的结局也早已经写明,那就是——远嫁当王妃。

《红楼梦》书中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之时,就看到了关于红楼众女子的判词、画册。其中对应贾探春命运的图册画面是这样的:

画着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这个很好理解,就是在一片茫无边际的大海上,行驶着一艘大船,船中的女子掩面哭泣。然后海边上有两个人在放风筝。毫无疑问这个哭泣的女子就是坐着大船远嫁海外的贾探春,两个放风筝的人是谁呢?我们来看下面的判词: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判词前两句是写贾探春精明才干,志向高远,可惜偏偏运气不好,生于贾府没落倾颓之时,以至于才能抱负难以施展。

后两句正好对应上面图册中两个放风筝的人,他们在清明节时候,在江边放风筝,遥望看着探春远嫁的方向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悲伤思念却因相隔千里,只能在梦中相会。

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一句“千里东风一梦遥”中的“东风”一词,并非是简单的“东方刮来的风”这一词面意思,也有天长路远,难以与亲人相见,生人做死别之意。也就是说探春不仅是远嫁了,而且还是生离死别,因为路途遥远,可能再也没有回来过与亲人相见过。

“东风”和“风筝”都是贾探春这个人物的本命意向,书中出现不止这一处,还有《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贾府中人制作灯谜,探春的灯谜是风筝,谜面是:

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庚辰双行夹批:此探春远适之谶也。使此人不远去,将来事败,诸子孙不致流散也,悲哉伤哉!]

脂砚斋的批语也印证了探春的远嫁结局,还说她若不远嫁,贾府将来败落,探春会站出来治家理事,一众子孙不至于风流云散。

好了,扯远了,赶紧回来。

我们接着来探讨那两个放风筝的人是谁?应该是探春在贾府最亲的人,也是最想念她的人,我认为是她的生母赵姨娘和胞弟贾环,也不太可能是别人。

赵姨娘对探春的感情我在前面一篇中已经详细分析过了(有兴趣的看官可以移步去看一看哦~)她表面上装疯卖傻,实际上为了自保和给儿女谋前程。当探春远嫁,此一去再也不能回来,赵姨娘心中的伤痛,每一个当母亲的人都可以感同身受。

至于贾环,他虽然猥琐混账,但是探春毕竟是他的亲姐姐。平日里若不是探春聪慧机敏,在王夫人面前讨喜,贾环恐怕更加不受待见。现在探春远嫁,再也没有人能够保护他,贾环除了舍不得姐姐,更多的应该是为自己失去了一个强有力的庇护难过。

这样一来我们已经将探春判词和画册中出现的几个意向分析完了,只剩下“清明”和“风筝”两个。

诗中第一句“才自清明志自高”中的“清明”是形容词,是在说探春有才干,为人清明高洁。

第三句的“清明涕泣江边望”中的“清明”指的是清明节。探春的一生都与清明节脱不开关系。她的生日是三月初三,是上巳节,是游春踏青的日子,也正好暗合了她的名字“探春”。

古代的上巳节后来融和到清明节里去了,所以,这里提到清明节,应该是暗喻探春生日的意思。

探春远嫁了,赵姨娘很想念她,但又不能相见,只能在每年她生日的时候带着贾环来江边放风筝寄托思念之情。

至于“风筝”这个暗喻探春命运的意向非常重要,我们留着下面再一起分析。

现在呢,我们先来看一下金陵十二钗仙曲中关于探春的曲词,结合上面的画册和判词一起更容易理解。

[分骨肉] 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

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

牵连。

这首曲子是从探春的角度写的,点明了她远嫁的事实。

一帆风雨,水路三千,告别家园和亲人,从今以后两地分开,再难见面,各自珍重。字字血、声声泪,俨然是探春与家人生离做死别的口吻。

而其中“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两句意思是自古以来,穷困通达都有定数!分离团聚的事情不能强求了。想来探春一向豁达爽朗,气魄胸襟不让男子,面对远嫁之事却发出这样无奈的感慨,我们可以推测,她本人是不愿意远嫁的,贾府也不愿意,只不过是无奈之举罢了。

两只凤凰相纠缠,揭开探春远嫁内幕

探春远嫁的命运已经注定,那么又是谁或者什么事件促成了探春远嫁呢?

要知道以探春荣国府庶出小姐的身份,当时的贾家已经末路,她的亲事按照正常婚配的话,不可能再攀上高门望族。要说低嫁呢,她还有个靠谱的亲爹贾政,他必然不舍得把她嫁给什么偏远地方的小门小户里头去。

那么问题就来了,探春为什么会远嫁?而且又有和亲一说?又有她王妃一说?

别急,我们一个一个来揭开谜底。

首先看一下书中关于探春亲事的几处伏笔。

原文第六十回,厨娘柳嫂子从宝玉那里得了一些玫瑰露,要送些给她得了热病的娘家侄子吃,临走前,她的嫂子又拿了一些茯苓霜给她,并告诉她这茯苓霜的来历:只有昨儿有粤东的官儿来拜,送了上头两小篓子茯苓霜。有提到“这地方(粤东)千年松柏最多”。

按照作者一贯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写作手法,这里不会无缘无故提到粤东这个地方,而且还是当官的专门来拜望贾府。

那么这个“千年松柏最多”的粤东是哪里?

粤东,是广东省古代的别称,对应的是粤西,乃是广西的古代别称。广东是沿海地区,地处南疆。其距离京城之远,正好可以对应探春远嫁之远。

至于“千年松柏最多”一说,却是中国的北方气候,尤其是东北更适合种植松柏这样的林木,广东也是有的,我们可以理解为《红楼梦》虚实结合,真真假假的写作特点了。

接下来,第七十一回,贾母大寿,又出现了一个“粤海将军邬家”,正好照应了前头提到的“粤东的官儿”。

贾母因问道:“前儿这些人家送礼来的共有几家有围屏?”凤姐儿道:“共有十六家有围屏,十二架大的,四架小的炕屏。内中只有江南甄家[庚辰双行夹批:好,一提甄家。盖真事将显,假事将尽。]一架大屏十二扇,大红缎子缂丝‘满床笏’,一面是泥金‘百寿图’的,是头等的。还有粤海将军邬家一架玻璃的还罢了。”

这个突然冒出来的粤海邬将军,大老远的巴巴给贾母送了寿礼,送的是玻璃围屏,在古代小件的玻璃制品都是很贵重的,何况一个围屏更是价值不菲。

那么问题就又来了,这个八竿子打不着的粤海邬将军,听名字应该是驻守南疆的,手里有兵权、掌实权的官儿,他没道理来巴结日暮西山的贾府呀?你要说世交的话,好像也搭不上,之前秦可卿葬礼上他们家也没参与,当时那些出面祭奠的王公贵族才是贾府真正的老朋友呢。

那么只有一个解释了,粤海邬将军的出现和探春的婚事有关。之所这样说,是因为本回出场的还有一个相关的重要人物——南安太妃。

《红楼梦》中出现的王爷,有义忠亲王和忠顺王,还有东安郡王、东平郡王,南安郡王,西宁郡王,北静郡王。

他们的封号很有意思,义忠亲王和忠顺王是按照清朝规则,采用了一些吉祥美好的词汇来定封号,又比如我们熟悉的雍亲王、怡亲王、肃亲王等。

但是,清朝以前的王爷,封号大多都是用就藩封地的名字命名,如明朝的燕王朱棣、楚王朱桢等。

《红楼梦》中这几个按照送西南北方位定封号的郡王就类似明朝的藩王封号,尤其是他们的封号中还包含了平、安、宁、静等代表和平的字眼,暗合了明朝藩王用来当帝室藩篱,负责作战任务的制度。

也就是说红楼世界里的这几位东西南北的郡王爷是有实际军事意义的,他们的工作就是负责保一方边疆安宁。

那么南安太妃代表的就是南安郡王,既然是太妃,那么也就是她是南安郡王的母亲(不管是嫡母,还是生母),而南安郡王负责的军事区域正是南疆。

至此,南安王府、粤东的官儿、粤海邬将军联系一起了,他们是代表一个阵营里的势力,他们在向贾府示好。高门贵族之间更是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所以贾府中必定有他们所求的人或物。

要知道他们想要的是什么?看看南安太妃来干了啥事儿就明白了。

首先呢,只要是个王妃,身份就是比贾母要高的,等级压死人呐!

尤其是南安太妃的身份更高,她亲自来给贾母贺寿是属于纡尊降贵的,不信你看,和她同来的是北静王妃,人家北静太妃可没来,别的太妃也没有来的。我们又从秦可卿葬礼上可以得知北静王很年轻,所以北静王妃和南安太妃并不是一辈儿的人。

南安太妃除了来给贾母贺寿,她还专门召见了贾府的姑娘们,这才是她此行的目的。

按照古代贵族的习惯,年长的女眷特意去别人家里面见年轻的、适婚年龄的闺秀小姐,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相亲。

虽然不知道结亲的对象是谁,但是南安太妃本次来贾府就是要相看贾府的女孩子,毕竟有贤孝才德的贵妃娘娘贾元春珠玉在前,贾府的其他女儿们名声在外,也都不差。

现在,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当时红楼世界的背景大环境:番邦在南疆边境挑起了战乱,南安郡王和粤海邬将军等人奋力抵抗,却始终无力退敌,双方僵持不下,无论是朝廷还是番邦都打不起消耗战,那么要节省人力、物力、兵力、财力的最好的止戈策略就是——和亲。

这样一来,一切就都可以说的通了,南安太妃此行是来挑选前往南疆番邦和亲的女孩子,她舍不得自己的女儿去番邦受苦。马道婆在第二十五回的时候无意中证实了南安君王在南疆征战的事实。

马道婆听如此说,便笑道:“这也不拘,随施主菩萨们随心愿舍罢了.象我们庙里,就有好几处的王妃诰命供奉的:南安郡王府里的太妃,他许的多,愿心大,一天是四十八斤油,一斤灯草,那海灯也只比缸略小些,

除了保佑儿子能从边境活着得胜凯旋,南安太妃真的大可不必发这么大的愿心了。

而前面粤东的官儿送茯苓霜认门,粤海邬将军送玻璃围屏示好,都是给南安太妃做铺垫的。这件事贾母也是心知肚明的,你看看她叫出来拜见南安太妃的女孩都有谁就更明白了。

宝钗姊妹与黛玉探春湘云五人来至园中,大家见了,不过请安问好让坐等事。

宝钗、宝琴、黛玉、湘云、探春,没有迎春和惜春。

宝钗是商家之女,太妃看不上她的家世;

宝琴和湘云都有婚约,看上了也能推辞;

黛玉身体孱弱,不是合适的人选;

那么就只剩一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的贾探春了,而且还是庶出,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迎春木讷,惜春年幼性情孤拐,所以贾母压根儿不考虑她们,否则万一被看上了,后续真的送出去和亲,出了问题就麻烦大了。

此次相看,南安太妃并未明言,但探春远嫁的亲事已经呼之欲出了。

再说一个探春远嫁和亲的佐证,顺便补充上文提到的探春与风筝的纠葛。

《红楼梦》第七十回,探春放风筝,她正要剪自己的凤凰,见天上也有一个凤凰,那凤凰渐渐逼近和她的凤凰绞在一处。又见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也飞了过来。与这两个凤凰绞在一处。三下齐收乱顿,竟然把线都扯断了,那三个风筝一起飘飘摇摇飞走了

因为风筝是探春的本命意向,这里两只凤凰风筝和一个带响鞭喜字风筝近乎明示了探春的亲事。

带响鞭喜字风筝隐喻婚姻,亲事;

风筝高飞远去隐喻探春远嫁,再也回不来;

凤凰则预示了探春婚后身份地位不俗。

自秦汉以后,龙逐渐成为帝王的象征,凤凰则象征帝王嫔妃。

如果我们推测探春远嫁和亲南疆番邦,做了王妃,为什么会有两只凤凰搅在一处呢?另一只凤凰代表的是谁?

我们且看探春放风筝的过程,本来是她的凤凰风筝在天空飞的好好的,原本放完了可以收回来,既不会被绞断线,也不会飞走,一去不回。

但是偏偏这时候天上出现了另一只凤凰风筝,渐渐逼近了探春的风筝,两只先绞在一起,而且又引来了喜字风筝。

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正是这一只凤凰风筝的出现才促成了探春的婚事。南安太妃就可以代表这只凤凰风筝,她是曾是王妃,又做了太妃,可以比作凤凰。她为了帮助南安郡王了解南疆的战事,一步步铺垫,逼近贾府,选中了探春,一力促成了探春远嫁和亲的婚事。

日边红杏倚云栽,探春到底嫁给谁?

关于探春出嫁做了王妃,书中还有一处大写的暗示,那就是《红楼梦》第六十三回,贾宝玉过生日开夜宴,大家一起抽花名签子,其中花名、签语、题诗也预示了众人的人生结局,且看探春抽到了什么:

探春笑道:“我还不知得个什么呢。”伸手掣了一根出来,自己一瞧,便掷在地下,红了脸

袭人见了起来,大家一看花签上面是一枝杏花,签语是“瑶池仙品”四字,题诗是:日边红杏倚云栽。又有备注:得此签者,必得贵婿。

众人笑道:“我说是什么呢。这签原是闺阁中取戏的,除了这两三根有这话的,并无杂话,这有何妨。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

这里大家说到王妃并非戏言,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一句题诗“日边红杏倚云栽”。

这句诗中,最好理解的就是“红杏”一词,我们都知道“红杏出墙”代表女性出轨,所以红杏在古代指的是女子,这里指探春,因为她抽到的是花签正是杏花。

那么“日边”解释为字面意思:“太阳的身边”。

中国在汉代以后,黄色成为皇室专用色彩象征。中国古代君权又与神权结合,古人认为黄色是太阳的光辉,太阳是古代神权的最佳代表,皇帝则是君权的代表,“天无二日”即为皇权至尊之意。所以这句诗里的“日”(即太阳)或可理解为暗示探春远嫁和亲的对象番邦的皇室中人,可能是皇帝,也可能是王子或王爷。

顺嘴说一句,占星学中太阳也有君王、王子的含义,至于曹雪芹是否也参考过占星学,我就不敢乱猜了。

然后,“倚云栽”很好理解了,是指高高在上的意思。既可以理解为探春和亲做了王妃身份高高在上,也符合她的花语“瑶池仙品”,正如探春此人不流于庸俗,清明高洁的品行。

至于探春和杏花之间,“杏”暗喻了一个“幸”字,对比贾府破败之后,大观园内诸芳风流云散,死的死,嫁的嫁,有的守寡,有的甚至沦落风尘,卖入青楼,探春虽然远嫁番邦和亲,但相对而言已经算是幸运的一个了。

关于金陵十二钗的排名也印证了探春的婚配不俗。

探春是排在第四个的,仅次于黛玉、宝钗和元春。

贾元春戏份很少,她排名高是因为她入宫为贵妃,为家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那么排在她后面的探春必然也是为家族做出了奉献和牺牲的。

否则,无法解释探春为什么排在史湘云前面,毕竟史湘云的才华容貌都应该是在探春之上的。

最后,若要把《红楼梦》当作是曹雪芹带有自传性的小说来看,就可以影射到曹家,曹家真的出了两个王妃的。

半阙《南柯子》,隐藏了探春远嫁后的命运

那么关于探春远嫁后的命运如何,我们来从书中第七十回中来寻找,当时黛玉重建桃花社,一向文采不凡的探春,却只填了半阙柳絮词《南柯子》,她的命运可能也藏在其中。

她写到: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这半阙词的意思是:再多的牵挂和不舍都是徒劳,到了该走的时候,怎么都是难以挽留的,只能眼睁睁看着它远去,从此分离,无处寻觅。

远嫁海外和亲的探春,命运也和这柳絮一般,离开故土和亲人,无依无靠,漂泊千里,独自在番邦他乡挣扎生存。

在交通和讯息都不发达的古代,贾府的亲人甚至连她婆家具体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只是有个地图上的概念罢了。相隔千里,海路难行,别说再回家见面,恐怕互通家书都很难。

就这样,贾府中最有才华的女儿贾探春,最终也难逃远嫁番邦和亲的悲剧命运。

她婚后的生活,或许也和这半阙《南柯子》一样,在原著中是没有下文的,大胆猜一下,曹公是不忍心再写下去,毕竟古往今来,远嫁和亲的女子皆悲惨收场。

就留给探春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吧!这样,我们这些爱她的人还能自己脑补一下,她在番邦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很快适应当地生活,她以王妃的身份,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兴利除弊,施展治家理事的卓越才华,在异域打开一片新的局面。以探春的美丽才华获得丈夫的欣赏和喜爱,想必也不是难事。

若真是如此这般,也好,只是她每每遥望故土,难免伤感惆怅,唯有平安二字算是保住了。

但是世事如白云苍狗,变幻无常。番邦的生活又何尝尽如人意,或许她能作为一朝王妃平安终老;或许生下子嗣即位国君,她做了太后;又或许和王昭君一样在夫君死后又几次改嫁新君。

无论如何,这些都是探春自己不想要、却又无法选择的人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39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