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要多久能治好 http://m.39.net/pf/a_4786533.html
本文转自;
图①为杨普在工作中。图②为杨普(右一)正在传授工作技法。安东利摄进城上学那年,她15岁。报专业时,她懵懂茫然:数控?汽修?听都没听说过。
报什么专业呢?
身为语文教师的妈妈也不知如何选。
“那就纺织吧。”
妈妈的一句话,人生的方向,就这样做出了选择。
上班那年,她17岁,还没成年。一脸稚气,还是孩子模样。
登上全国劳模领奖台那年,她27岁。年轻的面庞,眼神清澈如水,但自信有光。
很多人说,这么年轻的全国劳模实属少见。人们记住了她的名字:杨普。
一
华北平原,辽阔而丰饶。平原产棉花,不少人家都有纺车、织机。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县(今栾城区)徐家营村,村民杨振英家人丁兴旺。勤快的媳妇邢京珍负责给全家老小做衣服鞋袜,做什么都要多做几份。邢京珍用自己织的布,做出了孩子们身上的衣服脚下的鞋。孩子们上学、成亲的钱,家里的大小开销,都有邢京珍那台小小纺车的一份功劳。方圆几十里,她的纺织技术无人不晓。
邢京珍用过的纺车和织机在屋里摆着,映入孙女杨普的眼,拨动了她小小的心弦。那架老式织机,带给年幼的杨普一丝朦胧但奇妙的缘。
杨普是大孙女,奶奶喜欢她,走哪儿都带着。棉花成熟,奶奶带孙女去地里采摘,在孙女胸前挂上一个小包袱:“看看俺普,会摘棉花啦!”
杨普就这样一天天长大。
再见织机,是学历史,一个叫黄道婆的人教织布。
奶奶是黄道婆吗?棉花,织机,遥远又切近,亲切又陌生。
她也听奶奶和妈妈讲过“牛郎织女”的故事。织女在天上?奶奶也是织女吗?她在心底问。
小小的疑惑,在心里一揣就是好多年。
多年后,15岁的她在选择专业的时刻,妈妈的话剥出了她幼时朦胧的梦境里包裹的一颗种子。
“妈,纺织就纺织,我能干好!”
二
17岁上班。正是人生花季。
在纺织技校,她每年都拿奖学金。上班,进了国企石家庄常山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棉四分公司——进城去,是她多年的梦想。圆梦,开心!
她的工种是织布挡车工。挡车工的职责,就是看管织机,一个人看多台,按一定巡回路线,机前机后不停检查布面、布边的断纱。断了的纱线要及时接上,否则就要织出瑕疵布。一上岗,整个人就陀螺一样转个不停。
奶奶的织机,发出的是悠悠动听、可以当催眠曲的机杼声。但厂子里不是这样。织机噪声大,车间里一大片织机全开动,轰鸣声震天。说话时要把嘴巴凑到另一个人耳边,不这样,根本听不见。一天下来,她明白了同事们为什么都在“咬耳朵”。
第一个班结束,耳朵里嗡嗡作响,好一阵子才恢复。
好奇变失望。
为了安全,秀美长发要藏进帽子里。爱美的年纪,却只能天天穿着统一的工装。细嫩的手,在一遍遍的操作中被线磨伤。回到宿舍,小姐妹们都像开谢了的牵牛花一样蔫巴。不知是谁把头扎在被垛上小声哭,不一会儿,整个宿舍的人都在吧嗒吧嗒掉眼泪。
原来上班是这样呀。一站一天,腰酸腿疼,一点儿也不美好,一点儿也不好玩。是啊,17岁,正是爱玩的年纪呀!哭罢鼻子,第二天,又都上班去。
接线头是挡车工的基本功。想要干好挡车工,接线的速度必须快,分秒必争,分分秒秒都是效益!刚开始,她一分钟只能接几个。几台机器都归她管,接线一慢,手忙脚乱,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一个班下来腰酸背痛,生产指标还完不成。奖金少了,还在次要;关键是没面子,伤自尊!
师傅打水路过,见她手忙脚乱,一边出手帮她接线,一边安慰、引导她。
“师傅,我不想干了!”
“这点儿困难就吓倒了?回去多练。没事儿,有我呢。”她遇到一位好师傅!
倒班回家,妈妈看到她接线受伤的手,脸上好像还有泪痕。
“怎么,不好干?”
“我想回来,重读,换一行!”
“干什么没困难呢?你的师傅为啥一干几十年?人家能干,你就能干!”
吃一顿妈妈做的饭,说说,诉诉,也就轻松了。杨普身上有那么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像谁呢?像奶奶。奶奶学织布的时候也很难,一想一大家子要布穿、要吃饭,硬是学会了。
宿舍里,小姐妹们各玩各的,杨普在练接线。一段一段接好的五彩线,从6楼垂到楼底。春天,楼下迎春花开了,阳光中的五彩线和迎春花在春风里组成一幅画,路过的人纷纷停下脚步看。很快,杨普接线的速度更快了,一个人能管9台织机。
她的成长,车间领导看在眼里。职工技能大赛,领导推荐她参加。上班没多久,还是一个小姑娘,许多工作多年的老手都没机会参赛,“凭什么推荐她?”
“她最刻苦!”
四个字,掷地有声!
是啊,她刻苦!每天早来一个小时上机练,下了班不走,在训练机上再练几个小时。其实,肚子早饿了,口早渴了,腰早酸了,但她不服,她要和自己较劲!
上班第二年,她就在公司级比赛里获奖。第三年,参加石家庄市纺织系统技能比赛,获第一名,晋升工人技师。
小荷初露尖尖角!
三
刚上班,师傅对杨普说:“咱工人靠技术吃饭!”这句话,杨普深深记在心里。
地理上有经纬线,布匹上也有经纬线。经纬交错,让杨普找到了人生的坐标。她知道,自己经手的经纬线最后会穿在人的身上,保暖、美观又精致——不能小看自己的工作呀,这是一份创造美好的事业,是在给生活的“锦”上添“花”。
接线的成绩达标了,但杨普对自己的要求不止于此。她把所有业余时间都花在练习上,在宿舍不是学习,就是苦练手上功夫。逛街、玩耍,对她来说似乎很遥远。不爱红装爱工装的杨普,在一片织机声中找到了人生的发力点。
宿舍里,她的铺上总有两样东西,一是线,二是学习用的专业书。不是她不爱整洁不收拾,而是她想抓紧一切时间练功。外边的世界很精彩,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小姐妹们打扮得漂漂亮亮,去公园,去逛街。而她素面朝天,与线作伴,在追求技艺的道路上头也不回!
练接线,需要别人帮着掐表。找同事,一次两次,再多就不好意思了。碰上倒班休息回家,杨普就让爸妈掐表,练习每分钟接线数。她还报了成人高考,日程表塞得满满当当。当初的小姑娘,渐渐能够独当一面。
几年后,一个小伙子走入她的视野。两人见面,花前树下,或灯前树下,一个练接线,一个看表。练得专注,看得专心。别人约在幽静处,他俩却找光线最好的地方,一边手中持线忙碌不停,一边讨论生产技艺。
苦心人,天不负。杨普接线头的速度达到每分钟35到38个,平均接一次线不到2秒,远超标准。
冬去春来,谈婚论嫁。婚期已定,又逢省里技能大赛,好巧不巧,日子撞在一块。她是选手,赛前不能分心,便决定推迟婚期。但饭店已订,亲戚朋友已通知,哪能说推就推?小伙子回去做父母工作,一切推迟,改期!
比赛鸣金,杨普获全省第一,晋升高级技师。所在公司专门为她举办婚礼。
公司在正定县建新厂,引进了世界一流的喷气织机,车速高、噪声低、自动化程度高、品种适应性广。杨普心动了:先进的设备,先进的技术,对纺织已经万分热爱的她,哪能错过?马上报名,申请调往新厂。
申请通过,她的新岗位是培训师。她将要面对的是对纺织一无所知的新员工,要在3个月之内,把他们培养成操作娴熟的合格工人。
一个能工巧匠,带出一批能工巧匠,这个任务更重!新厂远离市区,杨普每天赶班车早出晚归。她把操作方法编成“操作歌”,贴在织机上。一句句“歌词”明白又上口,徒弟们有口皆碑:“普姐把工作编成歌,易学易懂、易记易会!”培训辛苦,面对徒弟们的困惑,杨普现身说法,诗意回答:“选择了蓝天,就要做一朵洁白的云;选择了大海,就要做一只飞翔的鸥;既然选择了纺织,就要扎扎实实、勤勤恳恳,就要拼搏奋斗,让青春在纱涛布海中舞动。”
她把自己的工作方法对徒弟们倾囊相授,先后培养出名技术能手。这套工作方法被企业总结成“杨普工作法”,在业内广受好评。
杨普怀孕临产,本该提前休息,正赶上她辅导的选手参加全市职业技能大赛。杨普知道,自己在,徒弟们心里会更踏实,于是坚持陪着徒弟们参赛。比赛结束,杨普当晚就有了产前预兆。家医院,幸好有惊无险,大人孩子都平安。
休完产假,当了妈妈的杨普也有了新的身份——织造车间丙班值班长。她定下目标:创建先进轮班,处处拿第一。她结合自身经验改进生产技法,仅提高挡车工技术、缩短停台时间一项,就提高班产米,所在丙班连续11个月产量第一,被评为公司先进轮班。9年下来,她超产棉布近20万米。这20万米,又是她在织机间多少巡走的步数所造就?
四
这些年,公司的纺织材料不断迭代更新,汉麻纤维、莫代尔、甲壳素等次第登场。每种新型纤维,要在织机上变成布料,都是新的挑战。
以前,眼前一片机器,织的都是同一种面料。现在,一个人看管的织机,织着的可能是三四种面料,一种面料一种脾性,生产难度前所未有。但这些难题都被纺织工人们一一攻克。
杨普喜获中华技能大奖。看到获奖名单时,她有点忐忑不安:自己竟和那些在“高精尖”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专家们一起接受表彰!能和他们站在一起是多么幸福,多么光荣!是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掌握先进技术的纺织工人同样受人尊敬!
年,石家庄常山纺织集团成立了以杨普名字命名的“杨普工作室”。她的工作室成为公司培训高技能纺织工人的摇篮。工作室培养的技术能手们在生产一线大显身手,每一次新品试织,每一次质量攻关,都有他们的身影。徒弟们个个都是能工巧匠,同时看管的织机数量由一个人9台,提高到12到15台。
杨普工作室总结出13项工作法,诞生7名省部级以上劳模。她本人获得全国劳模、中华技能大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众多荣誉,还是党的十九大代表、中国工会十七大代表。年,她进入高校劳模班,圆了大学梦。超人次到“杨普工作室”参观取经,将她的工作法带到更多岗位上……
杨普的“普”,是普通的普。面对荣誉,她也觉得自己很普通:“我就是一名纺织工人,我的职责是织好布。”
她也是一名母亲。她和女儿一起遥望星空,给女儿讲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女儿学到了黄道婆那一课,又问她:“妈妈,这个婆婆是织女吗?”
是啊,她们都是“织女”。
天上的织女只是传说,勤劳的织女就在人间。“温饱”二字,“饱”需要粮食和种子,那“温”不正是靠纺织女工们织出的布吗?多少杨普这样的纺织女工巡走机台,以青春岁月为梭,织就了这温暖的事业,织出了美好生活。
版式设计:赵偲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