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说人生三大恨,红楼梦未完,高鹗

旷世才女张爱玲,发红楼未完之恨,惊世骇俗,确有可以理解之处,只是未免言过其实,抹杀了高鹗续书对《红楼梦》的传世之功。张爱玲虽然在文学创作上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造诣与成就,那恐怕也是时代使然。而且,如果没有大才子胡适那一石激起的千层浪,如果没有大师周汝昌先生《红楼梦辨》的助力一击,也许,自大清乾隆年间问世的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又名《石头记》),传到张爱玲手里,不会那么破碎不堪,也就未必有“狗尾续貂”至“附骨之蛆”的“恶毒”之语了。#谁解红楼梦#

01高鹗续书总体上遵循了曹雪芹原著

《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从女娲炼五色石补天的神话,引出姑苏城外“十里街”(事理街)“仁清巷”(人情巷)“葫芦庙”旁的仕宦名流甄士隐(真事隐)一家,妻子封氏(深谙风俗人情)和女儿英莲(应怜),以及寓居于庙里的穷儒贾雨村(假语村)。曹雪芹用整整一回的篇幅,搭建起一个宏大的带着神秘色彩的故事框架。于石头幻形入世前,先写甄士隐的命运三部曲:八月十五,资助贾雨村神京赶考;正月十五,烟花社火,离散了女儿英莲;三月十五,葫芦庙火逸,焚毁家园。三个确切的时间点,勾勒出甄士隐从天堂坠入地狱的脉络,写尽人世的悲欢离合、世态炎凉。最终,甄士隐在跛足道人一曲《好了歌》中,度脱成功(乾隆娣用连续两篇文章做了解读,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击链接直接阅读:红楼梦▏时逢三五:甄士隐命运的三个关节点,何以惊现贾雨村之口;红楼梦僧道偈语:英莲被拐,本前世命定;家园焚毁,乃甄士隐劫数)!高鹗续书,最终结局“甄士隐详说太虚情,贾雨村归结红楼梦”,呼应了原著第一回,与原著构成了完整统一的故事结构,语言风格上也基本相应。高鹗用甄士隐来度脱香菱脱离苦海,由贾雨村来归结《红楼梦》,使开端即出现的三个人物,或草蛇灰线(贾雨村),或实实的作为线索贯穿全书(香菱,即英甄莲),也让神仙谶语“有命无运”“累及爹娘”的英莲完结了凄惨的一生。

02人物命运与原著第五回的“前世命定”虽有出入,但总体一致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用“金陵十二钗”和《红楼梦》新填十二支曲,以谶语的形式演绎了《红楼梦》的人物命运,以及故事脉络走向。除了前八十回已经有结局的人物之外,比如秦可卿(“金陵十二钗”正册垫底人物),晴雯(“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首),高鹗续写了迎春之死(“一载赴黄粱”)、探春远嫁(“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惜春出家(“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黛玉泪尽而逝、宝钗出阁成大礼等,虽然细节上不能尽如人意(比如王熙凤的“调包计”),但总体方向没有违背曹雪芹的本意,这都是难得之处。败笔所在,大约也是被张爱玲骂做“狗尾续貂”的根本之处,就是《红楼梦》的大结局:高鹗脱离了第五回《红楼梦》新填十二支曲的收尾﹝飞鸟各投林﹞所预设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悲剧结局,采用了大众普遍愿意接受的俗套的大团圆结局——贾府“延泽后世”、“兰桂齐芳”。也许,高鹗看懂了曹雪芹原著的脉络结局,但为投合阅读需求,刻意改变悲剧结局,也未可知。

03迄今为止,没有超过高鹗版的《红楼梦》续书

从《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本刊印的大清乾隆年间,到民国之初,胡适发现并作出《红楼梦》后四十回并非曹雪芹原著,而是高鹗续书的推断,大约年的时间,虽然也有《红楼梦》或《石头记》残本流传,但总体来讲,关于《红楼梦》的研究,主要是在批注、评点上下功夫,在画本、绣像上做功课,基本上是把一百二十回本作为完整一体来看。单从这一点上来说,高鹗的续书就是成功的。而且,如果没有高鹗续书,就不会有完整版《红楼梦》的流传。后世遍地蘑菇般的的红楼续书,并不都是无名小卒的穿凿妄作,也不乏名家苦心修著,有哪一部可以和高鹗版比肩呢?所以,张爱玲的红楼未完之恨,也只能是张爱玲之恨!乾隆娣愿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来畅聊、分享!¥四大名著全套精装珍藏版青少年中小学生版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京东好评率96%无理由退换¥.4购买已下架附乾隆娣往期文章,欢迎点击链接继续阅读。感兴趣的小伙伴,记得分享你精彩的点评哦:红楼梦▏俗材未必俗器,名品须藏名家——曹雪芹剧透独家收藏秘笈暂坐&红楼梦▏心有猛虎,细嗅蔷薇:难道史湘云也有海若似的命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85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